我常說,台灣民主亂象的最大禍首,不是地主民代,而是腦殘民眾,這群腦殘佔了八成,糟蹋了台灣的民主。
民進黨這二年搞了一堆剝削制度,以致於支持率愈來愈低,但如此,也不代表國民黨的侯選人就好啊!我很感慨的是,明明也是地主民代的侯×宜,竟然有這麼多人支持,而只是因為民進黨不好。
其實台灣選民的頭腦很簡單,A不好(蘇×昌),那我就要支持B(侯×宜),事實上,你是否要支持B,與A毫無關係,重要的還是看這個人的過往政蹟,與他的出身。
像侯×宜,明顯就是地主民代,文大宿舍那件事,雖然是也很愛剝削人民的民進黨所爆的料,但我們不應以人廢言,還是要客觀地來看這件事。
事實上,這種大地主上台後,更多時候,只是繼續制定剝削人民的制度而已,雖不是百分百如此,但是大概率事件,請別忘了台灣大地主都是怎麼起家的(想想連戰家族,想想台灣的財團)。當然,地主也有分好壞,所以這需要判斷。
以文大宿舍的個案來說,每年漲5%真的不厚道耶,首先,台灣的通膨沒有到每年5%,你這漲幅已超過了物價,其次,在台灣,除了精華區的房東外,我很少看到房東每年漲 5% 的,況且還是租給學生,講穿了,你這是針對最窮的學生抽比通膨還重的稅。
由此來看,我覺得侯×宜這地主平時應不是太厚道的人。即使侯方所說,這是雙方合議的行為(你媽,雙方合議你也可以不漲呀),但別忘了,市場上的多數房東並沒有這麼貪。
最後說一下,我並沒有特別不喜歡侯×宜,但我也不認為他是多好的候選人,今天網誌所要談的,是當有人在你面前擺二個爛蘋果時,其實你可以選擇不吃。
才5%而已! 我又忍不住談談香港.
香港有一類房屋, 稱為 “資助出售房屋”, 是由政府興建, 然後以市價的若干折出售給合資格居民. 2016年至2018年, 香港政府在市區三處相鄰地點 (彼此距離在1.5公里之內) 出售資助房屋, 詳情如下:
時間: 2016年10月
屋苑名稱: 景泰苑
地點: 新蒲崗
售價: 94萬至298萬元 (市價六折後)
面積: 192至494呎 (5.4坪至13.9坪)
時間: 2017年4月
屋苑名稱: 彩興苑
地點: 彩虹
售價: 248萬至384萬元 (市價六三折後)
面積: 368至468呎 (10.4坪至13.2坪)
時間: 2018年4月
屋苑名稱: 啟朗苑
地點: 啟德
售價: 227萬至488萬元 (市價七折後)
面積: 286至471呎 (8.1坪至13.3坪)
按以上資料, 不論是大房子跟大房子比較, 還是小房子跟小房子比較, 每年每單位面積的售價最少都漲17%, 最多竟達37%! 政府興建的 “資助出售房屋”, 都要如此漲價!
近日, 由於資助出售房屋的售價已到市民的心理關口 (可能還有中央政府暗中指示), 香港政府宣佈以後這類房屋不再跟市價掛鉤, 而改與市民的收入掛鉤, 但沒有說明其上限將會是市民收入的多少倍. 以上屋苑中, 景泰苑的買賣已完成, 彩興苑已收取訂金, 啟朗苑已收申請表但尚未收取訂金, 於是政府宣佈降低啟朗苑的售價, 488萬元的可望減價至368萬元.
儘管如此, 我仍然不抱樂觀, 因為原來香港人的容忍限度那麼高: 到488萬元一間資助房屋才發聲. 不過, 即使減至368萬, 依然是很貴. 再者, 政府沒有訂出售價上限, 以後它怎麼訂價還很難說.
近幾個月, 一些由香港政府興建的資助出售二手房屋的價格似乎有些回落之勢, 但這些房屋必須是公屋租戶才可以買的, 而且房齡較大, 此外亦因為該些房屋未補地價, 所以業主不會有100%的業權. 例如有一宗成交是青衣邨宜逸樓某房(29年房齡), 實用面積443平方呎(12.47坪) , 成交價是273.3萬元.
可是由私人開發商興建的房屋和已補地價(即業主已有100%的業權)的政府資助出售二手房屋仍然昂貴. 例如天水圍天麗苑某房(21年房齡), 實用面積212平方呎(5.97坪)以343萬元成交.
所以我真想移民到一個人民較為理性的國家.
首先從整體方面講, 香港人是缺乏批判思考能力, 盲目信奉資本主義, 認為只有資本主義才能保證他們有飯吃, 所以對資本主義造成的各種弊病視而不見. 當然這也是有個歷史背景的, 香港人當中有很多的上一代或再上一代是由大陸逃難過來的, 當時大陸實行共產主義的方法不當, 導致飢荒和政治批鬥. 逃難者都經歷過這些事, 於是極為憎惡共產主義, 因而對資本主義深信不疑至極端, 連資本主義放的屁都覺得是香的. 除此之外, 其它香港人也看到中港兩地因實行不同的經濟制度而導致的差別, 因而也盲目支持資本主義. 然而不論是當年由大陸逃港的人, 還是香港土生土長的人, 都缺乏批判思考能力, 看事情只看表面, 沒能看穿這個事實: 當年大陸的共產主義與今日香港的資本主義在本質上都是在剝削人民---即社會資源的運用只由一小群人說了算, 大眾沒有決定權, 也行使不了本來該屬於自己的一份權利. 由於香港人盲目信奉資本主義(嚴格來說, 是港式資本主義), 所以不管香港房價有多高, 他們都認為沒有問題, 因為資本主義是完全正確的, 無可挑剔.
其次, 香港人目光短淺, 自私, 只顧自己發財, 不理別人死活, 更何況是社會的長遠福祉. 有房的人只想房價狂漲, 把房屋出租的人只想在租約到期的時候瘋狂漲租, 不管別人是否買得起, 租得起. 房價下跌了他們便上街抗議, 誓要把政府領導人拉下台, 不會反思自己當初買房的時候是否太貪心太冒進. 房價升了卻沾沾自喜, 並認為這是自己的成就, 以為自己很有本事很有眼光, 並到處向別人炫耀, 甚至看不起無房的人. (不過這品性大概也並非香港人獨有, 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通病.) 至於無房的人, 又因上文所講的缺乏批判思考能力和目光短淺, 以為資本主義是對的, 於是不作任何反抗. 他們會視炒房是對的, 業主任意漲租也是對的. 至於公共出租房屋, 更是政府為了他們而不惜破壞自由市場天條的浩蕩皇恩. 因此, 雖然政府的公共房屋越做越差, 例如自2000年代中期開始, 公共房屋的面積不斷縮小 (3至4人房縮小了14%至330平方呎(9.4坪), 4至5人房縮小了19%至387平方呎(11坪)) ; 又例如2017年推出的新政策使公共房屋幾乎失去長久安居的功能 (政策所規定的租戶資產限額過低, 使租戶難以積穀防飢, 而且入息審查亦不合理, 租戶會因為某一年收入過高便失去繼續居住的資格), 但是他們都默不作聲. 香港每年回歸紀念日都有大型遊行, 甚麼爭取民主啦, 全民派錢啦, 男士侍產假錢, 全民退休保障啦, 就是沒有居住權的保障!
綜合以上因素, 就導致了以下各階層香港人的想法:
a. 有很多房產的人: 不用說自然希望房價狂飆, 全部人都要為他打工
b. 只有一間房產的人: 雖然因為房價貴使自己難以買另一間大的, 但不用特別付出努力資產就能自動倍增, 也很爽
c. 沒有房產但住在政府公共房屋的人: 我有公共房屋還管哪麼多幹嗎? 反正私人房屋那麼貴, 我一輩子都買不起
d. 沒有房產而租住房屋的人: 我當然想房價大崩潰, 可是我這類人人數不夠, 沒有影響力
不知道上一輩子做錯了甚麼, 今世要做香港人.
是的, 香港雖然人口密度高, 但要建屋還是有土地的, 只是政府不願用來興建公共房屋. 近期就有一個熱烈討論的議題是關於政府會否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 改建成公屋. 此球場佔地170公頃, 若是收回用來建公屋, 可建3萬6千間. 但最近政府傾向保留球場.
舊啟德機場面積250公頃, 也是空置了一段頗長的時間, 直至近七至八年才逐漸興建住宅. 但公營與私營房屋比例約為4:6. 此外還有一些本來是公屋的地方, 在公屋被清拆後, 原址並非重建為公屋, 而是售予私人開發商建私人房屋.
香港75%土地是郊野, 住宅用地只佔7%, 其餘是工業區, 商業區和其它用途的土地. 不過開發郊野土地和填海造地會經常受環保團體阻止. 我懷疑那些環保團體, 背後到底是甚麼勢力.
上次提到香港政府不再把資助出售房屋的定價跟市價掛鉤, 可是, 半年未到, 它推出的新一期資助出售房屋又是跟市價掛鉤! 今期推出的房屋是位於長沙灣. 每呎售港幣$6243, 即每坪約87萬新台幣. 雖然這次價格跟兩年前相比沒有提升, 但因為是四二折定價, 業主日後要補地價便要繳付較高金額.
不過以每坪87萬新台幣的價格來說, 要買11坪的話, 香港一般人仍得不吃不喝12年才足夠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