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 Cheers 二月號還報導《政大書城負責人李銘輝-在書店業寫下「輝哥傳奇」》,沒想到才隔半年,就看到李大哥要離開政大書城的聲明,其實還蠻難過的。
與李大哥認識是在大三上孫秀蕙的《公關策略》時,小威(即孫秀蕙)因為與李大哥相熟,所以就介紹給我們這組做為企業主。李大哥操濃厚的台灣國語,人很親切,做事也乾脆,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古意又親切的長者。
在與我們互動的過程中,他不知道企劃案的可行性,但卻很支持我們這群學生,是標準的中南部人“義氣相挺”的個性。也因此,在我們這組智皓、坤亨、其郁、姿碧的聯手搞怪下,在大三下的五月初辦了【對對樂(抽獎)】、【拼拼樂(拼圖)】與【扭扭樂(轉書)】三個活動以及書城外觀設計,即使花掉了他十幾萬的贊助,但李大哥仍義無反顧的支持,其為人四海的個性可見一斑。
現今可能很多政大學生不知道,在李銘輝之前的【政大書城】,是一間很令人不舒服的老舊書店,李大哥後來接手【政大書城】後,書城的品質與服務也才提升了上來,政大的師生也因此而受惠不少。其實企業家在商業環境並非獨享好處,而常常是創造了與消費者的雙贏局面,這本就是資本社會的特色之一,不該總是以奸商的角度視之。
李大哥被迫離開書城的故事讓我們知道,某些在象牙塔的教授,除了在人事的傾軋有本事外,實在看不出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功業。
後記:
23日峰子打電話給李大哥後,最後學校認定投標過程有瑕疵,仍將經營權歸還於他,算是事情圓滿解決。這件事感覺略像鬧劇,但還是很高興他保住了政大書城。
秀蕙師亦來關懷:
昌峰,經過這麼多年,你的正義感與熱情仍然豐沛,令我十分感動。
拜 e-mail 之賜,你(以及所有同學)終於可以不用忍受我鬼劃符般的字體,近年好嗎?我正休假中,過著十分逍遙快樂的日子,不用工作真好!前陣子剛從綠島潛水回來,上一次去綠島是跟你們一起去畢業旅行,還記得嗎?(你當時車禍受傷了)
李銘輝 海海人生盡在書城
自由時報〈週末人物報〉文、攝影◎蘇惠昭中華民國92年4月12日
做出版或書店這一行的,大概沒有人不知道「輝哥」這一號人物。
去年台北市長大選,他足足輸掉了十二萬元,就因為到處和人打賭李應元會贏,那一段時間,只要走過師大路的政大書城,那裡經常站著一個肚子有點大的歐吉桑,不厭其煩和各路人馬辯論,通常是教授或大學生,「走過台灣,就知道台灣充滿了希望,我對台灣一點都不悲觀,但是這個地方真正錯亂了,每一個人都在忙著告訴別人他的對手犯了什麼錯,好像和這塊土地有仇。」歐吉桑有著江湖人的阿沙力氣魄兼文化人的氣質,渾身還散發如假包換的「台灣氣味」,化合為一種奇怪的魅力,「請政治人物多多買書讀書吧。」
這位歐吉桑就是大家都喊他「輝哥」的政大書城老闆李銘輝,從政大書城、政大書城師大店,他的第三家書店——政大書城南西店剛在四月四日開幕,在台商紛紛西進大陸的時刻,他用開書店表達對台灣的信心,但為什麼是書店呢?故事要從三十二年前說起。
當年,國中畢業,十六歲的少年李銘輝離開彰化花壇,到台北找工作,他的學業成績很好,卻從未曾想過要再升學,因為養父母年紀都大了,他希望趕快賺錢養家,台北後火車站職業介紹所派給他的工作就是到一家叫做「黎銘」的圖書發行公司,工作是捆書,騎著「歐多拜」四處送書,回想起來,那真是決定命運的一刻。
週歲不到,李銘輝就被生父母過繼給人,不只養父母,連三個大姊姊都視他如己出,養父在他十八歲那年過世,三個姊姊二話不說蓋下印鑑把家產讓給了這個沒有血緣的弟弟,九十一歲的養母一直和他同住,一有空他就陪著母親爬山散步遊台灣,「生的請一邊,養的卡大天」,對李銘輝來說,這是一個根本無需辯證的課題,誰付出更多的愛,他就是誰的後生,就孝順誰。
十六歲進入社會大學修業,李銘輝學習人情世故,學習一步一步完成微小的夢想,學習發書補書,附加學習書店的經營,他不著急,擅於等待,一直到三十八歲,才因緣際會以黎銘圖書副理身分「兼差」頂下政大校園裡的圖書消費合作社,也就是大家習稱的政大書城,他記得那天是十二月二十五日,耶誕節,一星期後他遭人設陷被跳票,吞下近千萬元債務。
老闆當了十天不到就負債千萬,老天爺送給李銘輝一份黑色大禮,狠狠開了他一個玩笑,江湖多凶險,往後一年他幾乎夜夜無法入眠,隨時隨地都會冒出個什麼債主來,為了節省成本,星期天晚上他就一個人顧店、看書,犧牲所有家庭時間,以分期付款逐月還錢,到四十一歲,債還清了,換得業界的人敬敬重重喊他一聲「大哥」,這番體驗讓他悟出了一條道理:「男人最好在四十五歲以前,還有力氣再拚一次的時候跌倒,保證往後人生順順暢暢」。
人生是否順暢有時存乎一心,做為一個老式的台灣人,李銘輝認真、知足、惜福、感恩、寬容,當然還長了一顆不錯的生意頭腦,如此走來自然一路逢凶化吉,順暢通達,唯一的虧欠是忽略了兩個兒子的成長,那一股子沒有完全付出的父愛,現在全部傾洩在對四歲乾女兒的寵愛上。
面對海海的輝哥,常有大學生對他抱怨錢不夠用啦、人生沒有方向啦、未來不確定啦、痛苦指數高啦,這種時候李銘輝一定用力教訓他們一番,說也奇怪,酷酷的y世代就是被他訓得服服貼貼,深深感謝,「大哥」果然不是白當的。
政大書城 聲明啟示
時間: 2005/09/20 Tue
我,李銘輝,是書城的負責人,從民國82年接手書城經營到現在,轉眼已經12年了。
當初接手的時候,曾滑了很重的一跤。但是因為有師生的支持,我在這裡跌倒,也在這裡站起來,並更上一層樓。我的夢想得以實現,對這裡更有深厚的情感。關於書城經營權風波的問題,與合作社公告的有所出入開會過程都有錄音記錄可查,所以我特別在此澄清如下:
因為合約到期,2005年7月29日(五),合作社召開第一次議價會議通知我當天中午12:40到場,但是直到14:00才得以入場。
當我一入會場的時候即面對相當不友好的態度理事主席鄭天澤教授用嚴厲的口吻質問我:「為什麼書城可以販賣學校的紀念品?」我立刻向主席及與會人士說明,當初是校長特別指示,希望書城可以挪出空間陳列並代銷學校的紀念品,此事我也曾向合作社陳經理報備。
當我就完整的營運資料(包括營收、成本) 準備開始進行報告時,理事主席相當粗魯地告訴我不要囉唆,只給我5分鐘時間。因此,我只好依照主席的指示,提報書城續約的議價提案:由於這幾年經濟及經營環境(註)有相當大的變化,書城願意將每月應付給學校的管理費增加3,000元(增幅達9%)。理事主席當場裁定未達底標,將展開公開招標,我在當場只能欣然接受。後來,另有一位理事認為茲事體大,又召開一次臨時會。
陳經理通知我當天12:25備詢,我依約到達會場,並在會場外等候通知。等到13:40散會時,都沒有通知我入場說明、報告。散會後我詢問理事主席,鄭主席以令我難堪的表情、語氣,叫我去問陳經理。陳經理則表示會議中大家已經議決將進行公開招標。經過這兩次的會議,讓我自慚形穢,彷彿是滿身銅臭的奸商(?),所以在公開招標的過程中,我認為自己已經沒有立場再去投標,也深深感覺與這裡的緣份已盡,該是離開的時候……
回想當初申請到2樓空間進行裝潢時,前任合作社理監事們都相當支持。當工程依據承諾完成後,前任理監事們也以很實在的方式(管理費每月35,000元)支持並鼓勵書城。當時的文仁武主任曾期許並與我分享:在損益兩平的前提下,合作社機制運作所產出的最大福利應該回饋給社員,也就是全體的師生。這席話讓我非常認同,因此在成本容許的範圍內,我也不斷地調降書籍的銷售折扣將利潤回歸給每一位師生。
如今,在續約問題上,連讓我說明理念的機會都沒有,實在是情何以堪?歷經2次公開招標,終於有廠商願意接手經營(附註:廠商為一樓大禮部,但似乎與公告「須具100坪以上書店專業經營經驗」不合)。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師生,或投書、或聯署,強烈反映並鼓勵我留下來。讓本想靜靜離開的我,進退已身不由己,狀況也變得複雜。
2005年9月16日上午,理事主席約我與新得標廠商一同面談,過程中先用冷酷的口吻告知:依照合約規定,書城的硬體設施必須無償留下,不得搬離。另以他「專業」知識「判定」書城設備經過5年攤提,已無殘值。以上兩種說法,做球讓新廠商信口開河,僅開價100萬即欲承接所有的硬體設備(包含書架、冷氣……)。
在這種情況下,我意識到人生舞台的每一幕,都應該優雅的下台。我已經放下,沒有怨懟,只是為那些理監事們感到遺憾。他們何曾到過書城,享受閱讀桌、閱讀椅?或是席地而坐,讓二、三本書籍雜誌豐富他們二、三個小時的生命?寬敞的空間,明亮的光線,舒適的空調,悅耳的爵士,當愛書的師生靜靜離開時書城不曾收取一分一毫,這就是書城對於推動書香社會的付出和承諾。
各位朋友,他日相見,應記得互打招呼。謹讓我用感恩的心,與您說聲「再見」!
李銘輝 敬啟 2005年9月20日
(註)經濟及經營環境變化說明如下:風險承擔增加,但書城一向選擇承擔,不願增加學校行政管理複雜度,並減少師生的損失。
例1:2002年3月31日地震造成水管破裂,書城因此淹水導致三十多萬元損失全數由書城自行吸收。
例2:2003年1月光復圖書倒閉,但書城仍接受學校師生持光復圖書禮券前來購書。但書城所收到的禮券之後一直未能兌現,三十多萬元損失由書城完全承擔。
提供附加價值及回饋
例1:禁用塑膠袋政策實施後,書城製作並提供6000個環保袋贈送給當年度加入合作社的師生,反應熱烈。研究生協會因而招募到一百多位新合作社會員,成效顯著。
例2:去年書城免費提供味全食譜供合作社招募新會員可能因合作社負責人業務繁重,招募成效不如往年。
網路普及影響,造成閱讀率下降,書城營業額也逐年下滑。
人事成本升高,加上勞退新制的影響,加重經營上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