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金庸?
世人評價金庸,有句話叫,「有井水處,就有金庸」。 金庸覆蓋的是全世界的井水。
從來沒有哪個用中文寫作的小說家能像他這樣,讓不同國籍、不同階層、不同文化和信仰的華人都著迷。
如何更快吸收《峰言峰語》?想節省時間,先了解峰仔的分類方式唷! 連結:如何閱讀《峰言峰語》?
為什麼是金庸?
世人評價金庸,有句話叫,「有井水處,就有金庸」。 金庸覆蓋的是全世界的井水。
從來沒有哪個用中文寫作的小說家能像他這樣,讓不同國籍、不同階層、不同文化和信仰的華人都著迷。
1. 最近我看了一條視頻,說麻將的起源。那位老師說,誰發明了麻將?是漁民。
為啥?有證據:漁民捕魚,論什麼?一條兩條九條。捕上來的魚,裝在哪裡?一筒兩筒九筒。賣出去賺多少錢?一萬兩萬九萬。
有個老魔鬼看到人間的生活過得太幸福了,他說:「 我們要去擾亂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個小魔鬼去擾亂一個農夫。 因為他看到那農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卻少得可憐, 但他還是那麼快樂,非常知足。
小魔鬼就開始想,要怎樣才能把農夫變壞呢? 他就把農夫的田地變得很硬,讓農夫知難而退。
盧梭在22歲那年,舉行訂婚宴。不料,他的未婚妻愛麗爾在婚宴上,卻牽著另一個男人的手,對他說:「對不起,我愛上別人了。」
呆若木雞的盧梭,在親戚朋友詫異的目光中無地自容。這真是莫大羞辱啊!經過短暫的思索後,盧梭決定離開這個讓他傷心的家鄉,開始了流浪生涯,從瑞士到德國,再到法國……他發誓將來一定要風風光光地重返故地,找回自己丟失的尊嚴。
30年後,盧梭回來了,雖然兩鬢斑白,但他已經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3年前以優異學測成績進入台大電機系就讀的劉祐廷,在發現不符合興趣後休學重考,今天大學指考成績揭曉,以567.4分成為第3類組榜首,將選填唯一志願台大醫學系。
憂慮每天都會產生,不在於如何去預防,而是當憂慮來時如何去面對。─美國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
有個男子覺得自己的人生不順遂,生活很不快樂。於是他來到山中一間禪寺,要求暫住,希望禪師能予以開釋,拔除他的煩惱。禪師答應了,只有一個要求:「環繞禪寺的樹籬笆已經很久沒修剪了,但我們禪寺中的人手又不夠。你住在這裡的期間,可以幫助我們將樹籬笆修剪平整嗎?」男子一口答應了。
我以前曾住過一棟日式平房,屋子後面有一片空地,所以在後院開闢了菜園,種了一些菜。
但隔壁鄰居在他們後院養了十幾隻生蛋母雞,經常跑過來把菜園弄得一蹋糊塗。我向他們提過很多次,希望他們把母雞關起來。他們很客氣道歉並答應,可是從來沒有行動,我又不能因為這些小事和他們爭論傷和氣。
賣辣椒的人,恐怕經常會碰到這樣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那就是不斷會有買主問「你這辣椒辣嗎?」不好回答。答「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怕辣的,立刻走人;答「不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喜吃辣的,生意還是做不成。當然解決的辦法也眾所周知的經典,那就是把辣椒分成兩堆,吃辣與不吃辣的各選所需,這是書上說的。
我一天沒事,就站在一個賣辣椒婦女的三輪車旁,看她是怎樣解決這個二律背反難題的。趁著眼前沒有買主,我自作聰明地對她說:「你把辣椒分成兩堆吧,有人要辣的你就跟他說這堆是,要不辣的你就給他說那堆是。」沒想到賣辣椒的婦女卻只笑了笑,輕聲說:「用不著!」
二○○二年耶誕節早上,惠塔克收到天大的耶誕禮物,他中了威力球樂透頭彩,獎金三億一千五百萬美元(約台幣一百零四億元),是當時的最高獎金。但他萬萬沒想到竟從此走入悲劇,失去所有朋友,數百件官司纏身,連心愛的外孫女都死於非命。
美國廣播公司報導,惠塔克現在說他後悔中獎。他說:「我中樂透後,深感人性貪得無饜,你一有錢,人人覬覦。早知如此,我會把彩券撕掉。」
前幾天到內湖聽一場演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講者朱平先生,分享如何讓自己做個「快樂製造機」,他談到他每天早晨都會去逛傳統市場,每天都會製造一些快樂給賣菜的老闆們。
比如他買了23元的菜,拿30元給老闆,說:「老闆,23元算25元,找我5元就好。」這些老闆們反應大致上有四種反應──
一部HBO影集,最後竟然神奇將一名男子從冤獄中救出。
這起事件發生在美國洛杉磯,一名 28 歲男子三年前被控謀殺,在入獄服刑近半年之後,律師鍥而不捨地從大量 HBO 影集被剪掉的幕後片段中,找到這名男子和女兒命案當晚在道奇隊棒球場看球的畫面,關鍵的不在場證明,終於替他洗刷冤情,還獲賠 3.3 億元新台幣。
有一次,我有機會和歐洲貴族聚餐。可能酒喝多了,一位德國貴族站了起來,諷刺說 :「你們華人都是屬什麼豬啊!狗啊!老鼠啊!不像我們,都是金牛座、獅子座、仙女座……真不知道你們祖先怎麼想的?」當時這些貴族聽完哈哈大笑,還互相碰杯,先前的優雅完全不見了。
按理說,人家在罵你祖宗了,你即使沒有話說,起碼可以掀桌子啊!但所有人都坐著不吭聲,也可能是還沒反應過來,我當時只好平和地告訴在場所有外賓:「華人的祖先是很實在的,我們十二生肖,兩兩相對,六道輪迴,體現了我們祖先對華人全部的期望跟要求。」這時,現場氣氛雖然從嬉鬧轉為安靜,但是他們臉上還是一副不屑的樣子。
有一次,我有機會和歐洲貴族聚餐。可能酒喝多了,一位德國貴族站了起來,諷刺說 :「你們華人都是屬什麼豬啊!狗啊!老鼠啊!不像我們,都是金牛座、獅子座、仙女座……真不知道你們祖先怎麼想的?」當時這些貴族聽完哈哈大笑,還互相碰杯,先前的優雅完全不見了。
按理說,人家在罵你祖宗了,你即使沒有話說,起碼可以掀桌子啊!但所有人都坐著不吭聲,也可能是還沒反應過來,我當時只好平和地告訴在場所有外賓:「華人的祖先是很實在的,我們十二生肖,兩兩相對,六道輪迴,體現了我們祖先對華人全部的期望跟要求。」這時,現場氣氛雖然從嬉鬧轉為安靜,但是他們臉上還是一副不屑的樣子。
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裡,籠子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若是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這五隻猴子馬上會淋濕。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馬上水噴出來。每隻猴子都淋濕了,每隻猴子都去嘗試了,發現都是如此。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 因為有水會噴出來!
小明家是經營餐廳生意,有時放學後他會到餐廳幫忙,招呼客人入座點菜收拾碗筷、算帳結帳。他漸漸覺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位生意人。 有一次,他忽然突發奇想,也開了一張帳單寄給媽媽,索取他在餐廳幫忙作事的酬勞。幾天後,媽媽收到這份帳單,上面寫著:
洗碗盤費500元
想要和需要僅僅是一線之隔,有時候想要的,往往不是真的需要。的確,我想要很多東西,可是再仔細考慮一下,就不見得非要不可了。想要的東西得到了是很快樂,而要不到卻很痛苦。比如說:我需要一頂帽子,也買了一頂帽子,這不是累贅。但是如果我看了人家的帽子都想要,一頂一頂的買,那麼我就要想辦法來保存這些帽子、照顧這些帽子,這就是累贅了。所以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需要並不是罪惡,想要可能也不是罪惡。如果說我想要,要到了以後,我同時也把它分享給需要的人,這是他人的需要,不是我的需要。我當然可以想要,但必須在該要、能要的前提之下。什麼是該要?也就是理所當然的,應該得到的、份內的。比如說:你的薪水。是不是能要?有很多人不考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職位,還有整個大環境的因緣。不許可我要我還在要,這是一樁非常痛苦的事。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心想:跟這兩個大學畢業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在「呂氏春秋」有一段講孔子週遊列國,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有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下鍋煮飯,飯快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飯煮好後,顏回就請孔子進食,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