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孩子睡了 持續7年早上陪他說故事
從事服務業和廣告業的沈方正與唐心慧,面對沒固定下班時間,以及回家太晚的窘境,把握片刻時間做最重要的事,取得工作與生活平衡。
如果,你任職於上下班時間不穩定,往往在下午開工,半夜收工的廣告創意業,就代表你不能好好經營工作以外的時間嗎?
在三十五歲,打破奧美廣告台灣區紀錄,以最年輕之姿成為董事總經理的唐心慧並不這樣想。她就任總座三年期間,台灣廣告業正值蕭條之刻,當其他廣告業者紛紛倒閉時,業界每年整體營收下降兩成,單年台灣奧美卻逆勢成長兩位數,連續三年榮獲《廣告》雜誌頒發的「年度最佳風雲代理商」。
唐心慧下班後做的事情很簡單,她每天花二十分鐘與孩子說故事、聊天,然後因此得到領導統御中最難的一課——從同理心建立柔性管理學。
她原本也跟多數女強人一樣,每天忙到根本沒有工作以外的時間。直到一個耶誕夜前夕,因為一個重大比稿,她必須留在公司加班。逼近午夜十二點,還在公司的她,接到從夢中驚醒兒子的電話。
電話裡的孩子不吵不鬧,只是說:「媽媽為什麼你還不回來?」當時處於身心俱疲臨界點的她,淚水已在眼眶中打轉。這是唐心慧的工作形態,一般白領早上九點上班,廣告業可能下午才開工,工作到晚上十點是常態,加班到半夜屢見不鮮。她要準時下班,根本不可能,即便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在孩子八點睡前用十五分鐘說談心事,也難達成。
二十分鐘車程,是母子交流對話時光
她沒有能力改變行業內的工作軸線,但她選擇反轉「下班」定義,將工作外的「換軌」模式——親子陪伴,轉成「早上」。
每天,早上六點一定會起床,幫小孩準備簡單的早餐,然後帶著兒子Eason出門上學。從故宮附近的家,到美國學校車程,短短的二十分鐘、一方車內,就是母子倆固定的說故事時間。這一段時間,她不接手機,有時是兒子說故事,有時是她說故事,內容一定是每天Eason必讀的兩本課外讀物。
前十分鐘,唐心慧會先講述選擇故事的原因,然後開始講。她坦言,迥異一般父母習慣用童音講故事,從Eason很小時,兩人就用大人語氣對話,包括說故事,「這也是提早訓練獨立思考的模式,」她說。
藉由說故事,創造彼此心流經驗,及進行機會教育。以Eason剛讀完的《The Big Balloon Race》為例,故事女主角因一個疏忽,不應該往東,卻偏往東走,結果造成家人離散悲劇。說完故事後,唐心慧還會進行機會教育,提醒就讀小三的兒子做事情要謹慎。
剩下五分鐘,交流兩人白天的「工作狀況」。這個時段,也讓她知道兒子參加足球隊,從守門爭取到前鋒,也了解兒子班級人際關係,甚至清楚他最近迷上的韓國歌手PSY,一點也沒有缺席到。截至目前為止,九歲的Eason也讀和聽了近上千本的故事;而他也清楚媽媽是一位廣告業主管,這麼忙的原因。
看起來,是Eason有了媽媽說故事的陪伴,其實,唐心慧獲得更多。
兒子像面鏡,勾出柔性管理同理心
Eason像一面鏡子,讓她看見自己的莽撞與尖銳。記得有次在車上聽見,Eason脫口而出學會的第一個英文字是「stupid」,她感到震驚。但先生跟她說:「平常妳說話方式就是這樣。」唐心慧坦承,自己個性衝又直,開會時,左一句「stupid」、右一句「還有沒有別的想法啊!」是家常便飯,完全不管其他人感受。
從小是資優生的她說,自己對第一、完美有莫名的偏執,「如果沒出國,我是那種沒考上北一女就會去自殺的人,」她自剖。
完美主義的性格,也讓她在三十五歲時,就晉升到台灣區總座之位,「一路以來,我的世界只有我自己,只要確認目標就要達到,很少想到別人。是生了Eason,長時間跟他對話過程中,勾引出我柔軟的一面,現在想事情會三思而後行,會替別人想一點,」唐心慧說。
「有了Eason後,下命令時溫柔沉穩,不再像過去那麼衝動與衝撞,」一位跟著唐心慧多年的同事也有相同觀察。在廣告業,比稿耗費人力與時間所費不貲,廣告經費動輒三百萬到千萬,人員編組四到五人,為了讓專案有效率,唐心慧緊抓細節,過去只要遇到一個小問題,她立即的反應是:「錯在哪裡?為什麼想不到?」不會去了解團隊出問題背後原因,因為結果是一切。
但,兒子讓她看到另一種可能性,當同事工作出了狀況,她開始會多問一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僅僅一句、換位思考的同理心,反而讓這位年輕坐大位的總經理,在產業低迷下,帶領台灣奧美挺過景氣低迷,還西進大陸,人員維持在一百五十人,而沒有流失。
《搞定你小孩》作者史坦堡(Laurence Steinberg)在書中闡述:「『優質時間』或『親子時光』,不是花多少時間與子女相處,而是你們在一起做了什麼。」沒時間的唐心慧正是他的信徒。
堅持每天早晨六點起床送兒子上學,七年來,生病外,沒一天缺席。
這有多難?「常常回到家是半夜一點,有時真的很累,還要六點起床,」沒想過請先生代勞嗎?「這是跟兒子每天相處最精華時間,我必須有恆心毅力去經營它,也是我對兒子的commitment(承諾),」她進一步解釋:「我沒時間做到下班後的一百分媽媽,但在那二十分鐘,我會盡全力做到一百分。」
一天的早上,望著當時躺在床上兩歲大的Eason,恰巧他睜眼回望唐心慧。「He looks up to me, not looks down me.」這一刻,孩子單純往上看的眼神,讓她深深覺得「自己要成為更好的人,要成為兒子榜樣,」也或許是這一刻,讓她堅持再忙,都要找時間「換軌」,用說故事維繫親子關係,七年不輟的動力吧!
小檔案 唐心慧
從事頻率:每天
持續時間:7年
秘訣:對自己說「這是我對兒子的commitment(承諾)」
商業周刊 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