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如何更快吸收《峰言峰語》?想節省時間,先了解峰仔的分類方式唷! 連結:如何閱讀《峰言峰語》?
目前分類:經濟學/百家言 (174)
- Jul 05 Tue 2022 07:27
雪糕太貴,因為消費者太有錢
- Oct 18 Mon 2021 13:51
伯克森悖論:民間智慧的不可信/萬維鋼
- Sep 27 Mon 2021 19:13
內卷 ≠ 內耗,內卷是一種低水平的複雜/萬維鋼
- Sep 24 Fri 2021 08:13
萬維鋼《博弈論》精彩總結
※ 博弈論不是“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本陰謀詭計之書。詭計有三個問題:首先,詭計都有巨大的風險,詭計要想成功,你不但必須嚴密封鎖信息,而且還得假設對手是比較愚蠢的;第二,詭計是不能長期使用;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它們說的都是“零和”遊戲。真實世界中,除了戰爭,很少有這樣你死我活的局面。
計謀要是太多,愚蠢的人就不夠用了。博弈論研究的是“理性人”之間的博弈。博弈論假設人是理性的,表現為三個要求:第一,你得知道你想要什麽,並且對你想要的東西有一個明確的排序;第二,你的行動是在一定的規則之下,爭取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第三,你知道對手也是這麽想的,而且對手也知道這些規則。人有時候會被某種情緒劫持,這種情況不是博弈論的研究內容。
- Sep 24 Fri 2021 08:00
博弈論不是「三十六計」/萬維鋼
- Sep 24 Fri 2021 07:55
道和術,有什麽區別?/羅胖
- Jun 18 Fri 2021 09:17
如何解決劇場效應(加班、補習)?只能政府介入/劉潤
- Aug 23 Sun 2020 16:32
萬維鋼:放諸古今皆準的權力規則
不管你是獨裁者還是民主國家領導人,或者公司的CEO,只要能不折不扣地執行五條通用規則,你的權力就可保無虞。
《The Dictator's Handbook》
- Bueno de Mesquita 等著
- May 26 Tue 2020 12:10
從弗洛伊德開始,看四大心理學家的巔峰對決
弗洛伊德、阿德勒、榮格和弗洛姆,是心理學領域的四位如雷貫耳的重量級人物,都歸屬於「精神分析學派」,並且各自都有突破性的貢獻。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弗洛伊德是阿德勒和榮格的老師,一開始關係非常融洽,但漸漸由於各自觀點出現差異,阿德勒、榮格相繼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只有弗洛姆畢生都認同並完善弗洛伊德的觀點。
- Apr 22 Wed 2020 09:48
你賺的是紅利,是工資,還是利潤?/劉潤
你賺的是紅利,是工資,還是利潤?
討論“商業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進步,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目的,不是享受思辨的樂趣,而是在看清商業進化的方向後,沿著它順勢而為,並因此獲利。
這一模塊,我們來談,到底如何才能順著商業進化的方向獲利,並且持續地獲利。
- Feb 14 Fri 2020 16:06
幾何也是法律的理論基礎?/吳軍
幾何也是法律的理論基礎?
我們前面講了幾何學是如何從知識點變成公理化系統的,並且講述了它的好處,這個原則實際上適用於人類文明的各個方面。我們今天先講兩個和數學距離遠一點的領域,然後討論構建公理化知識體系的一般規律。
我們講的第一個例子是法律學。
- Feb 11 Tue 2020 17:05
《21世紀資本論》| 徐玲解讀
關於作者
托馬·皮凱提(Thomas Piketty),法國70後新銳經濟學家,巴黎經濟學院教授,長期研究財富與收入不平等問題。《21世紀資本論》讓皮凱蒂一夜成名,成為全球媒體和知識界關註的焦點人物。
- Jan 09 Thu 2020 07:11
限制自由,反而帶來好處
比如說,有一條很長的海灘,你覺得此地甚好,想做個生意,開個冰淇淋店,會把店開在哪里呢?如果整個海灘只有你一家店,那其實你開在哪里都行、因為只要這個海灘上人想吃冰淇淋,只能來找你。你在那里都行。
但是事實情況不可能,你會有競爭者。如果你的位置偏了,咱們想得極端點,假如你開在了海灘的最左邊。那競爭者來了,直接在正中間一開,那他的客源就肯定比你多。因為大家走到他的店總體上比較近嘛。所以,把店開在海灘中間,這對你就是最好的選擇。
那新來的競爭者呢?他們想的情況其實和你一樣。只要他不在海灘正中間開店,那肯定就有一部分的海灘讓給別人了。他是來做生意、來賺錢的。他怎麽能讓自己還沒開始競爭就輸了呢?所以,他也會把店開在海灘正中間。所有的人都是一樣。最後的情況,就是海灘中間連著開了一排冰淇淋店。競爭當然就特別激烈,甚至會競相降價、惡性競爭。
- Nov 24 Sun 2019 05:37
二戰以來最偉大的經濟學家 Thomas Piketty:富人應繳稅80%
- Jan 02 Mon 2017 06:24
發了那麼多貨幣,為什麼全球都在通貨緊縮?
發了那麼多貨幣,為什麼全球都在通貨緊縮?
通脹,是過去幾十年的主旋律,很多老百姓想當然的認為,世界會永遠通脹下去,錢會變的越來越不值錢。
但實際上,通縮才是世界的最終歸宿,因為大家都採用市場經濟體制。
- Nov 19 Sat 2016 05:37
別人吸煙是英雄,親人吸煙要制止
- Nov 16 Wed 2016 07:36
神一般的存在:亞當斯密、李斯特
亞當·斯密說得對嗎?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大堆觀念之中。這些觀念,我們從小就熟悉,從來不懷疑,是我們行動的指針,是我們安全感的來源。比如國家、民族、自由、平等。這些觀念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機會質疑一下。當然,在一個穩定的社會中生活的人,也沒必要質疑它們。你和周圍的人想的一樣,這是你活得正常、順心的基本保證。
但是,在一個快速變動的時代,如果我們能把這些觀念從自己腦子裡掏出來,放在自己的對面,冷靜地審視它:知道這些觀念是怎麼產生的?是被什麼因素催生的?在何種情況下對?何種情況下又失效?它替代的觀念是什麼?約束它的條件是什麼?什麼人最希望推廣這種觀念?反對這種觀念的人又有什麼理由?如果我們有機會這樣做,那毫無疑問,我們就會是一個在觀念上更自由的人,創新能力更強的人。
- Nov 08 Tue 2016 09:03
廢銀改元,讓中華民國撐過了抗日
為什麼會有「法幣」制度?
上周,我們有一期節目討論了銀行和國家之間的關係。銀行並不是自由市場競爭的參與者,恰恰相反,它是國家賦予了特權的壟斷經營者。沒有國家撐腰,根本就沒有現代銀行。那你說自由市場競爭里的金融業什麼樣呢?就是中國傳統的錢莊票號的樣子。在現代銀行的面前,它們根本就沒有絲毫競爭力。
那今天,我們再來聊聊貨幣,為什麼國家也要把貨幣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
- Nov 05 Sat 2016 07:13
狡猾的謊言:我們是如何被數字欺騙的?
狡猾的謊言——我們是如何被事實和數字欺騙的?
謊言能欺騙人,但你知道不說謊也能欺騙人嗎?
今天我就來聊一類「真實的謊言「,這類謊言它說的每一個事實都是真的,每一個數字都是正確的,但它卻能成功地欺騙我們。
- Nov 01 Tue 2016 07:24
薛兆豐:對因果關係顛覆的8則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