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業革命是一場技術革命嗎?

在和英國崛起有關的各種因素裡面,在我們國家最受重視的就是工業革命。前幾年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大國崛起》節目中,英國崛起乾脆就被簡化成一個標題,那就是「工業革命」。

那麼英國革命是不是這麼關鍵呢?當然是關鍵的。它是為大英帝國提供了一個當時無人匹敵的物質基礎。

但我在這裡要說一句,我們多數人對英國革命的理解是有問題的。歷史書介紹工業革命的時候,介紹的是織布用的飛梭、珍妮紡紗機、瓦特的蒸汽機,然後就是資本主義的高速發展。工業革命好像就是由這些發明創造組成的,是一場技術革命。我這裡想說的是,這種認知完全曲解了工業革命。

 

技術革命只是工業革命的序曲

那麼,如果說英國工業革命並不是一場技術革命,那它到底是什麼?

首先我們承認,技術創新非常重要,英國工業革命就是從技術創新開始的。這個過程我們都熟悉,這裡就簡單說一下。

第一次革命先是從一個叫凱伊的鐘錶工人發明飛梭開始,它的發明把織布效率提高了一倍,造成織布用的棉紗供不應求。過了大概30年,出現了珍妮紡紗機和水力紡紗機,這樣一來,紡紗的速度又超過了織布的速度,棉紗大量過剩。最後等到機械動力的織布機發明以後,這種布和紗之間的矛盾基本解決。但這裡問題又出來了,機械動力的動力怎麼辦?最後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真正解決了動力問題。英國工業革命就這樣一步步展開。

所以,技術革命是踢開了工業革命的頭三腳,但是它並不等於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一次組織形式變革

工業革命是什麼?是整個工業的組織、結構、形態發生革命性變化,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技術革命以外,英國工業革命真正關鍵的內容,是把工業的組織形式進行了重新制度化,這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工廠制度。

這種工廠制度的首創者是誰呢?就是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者阿克萊特。這個人很有意思,原來是個理髮師,一開始對紡織、機械都一竅不通,後來才開始鑽研紡紗機械,居然發明了水力紡紗機。到1771年的時候,他又辦起了世界上第一家棉紡廠。這個工廠最大的特點並不是它用了機械,而是把整個工廠像一個機械裝置一樣,把紡紗機和工人都集中起來統一管理。每個人都要按照統一的標準,統一的節奏來幹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明確分工。

這和原來那些手工業作坊、手工工場有了質的區別。手工工場就是一個大家一起幹活的地方,實際上是各干各的,想什麼時候干,想干多久,都有很大的自由度。所以阿克萊特建立的這個工廠,實際上代表著一種全新的生產組織制度。很快,不光是棉紡織業,別的行業也開始採取這種新的制度。

到這個時候,工業革命才是真正全方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雖然發生了技術革命,開始用機器,但早期的機器太簡陋了,只能做那些簡單重複的工作。大多數行業只要稍微複雜一些,還是只能用手工操作,沒法用機械。

打個比方,如果說技術革命是陽光,那這陽光當時只照到了一小塊地方,其他大多數地方根本就沒有照到。但是,技術革命沒有照到的,制度變革的陽光卻都照到了。前面阿克萊特創建的那種現代工廠制度,很快就擴散到其他行業。那些手工操作的行業也採取了這種新制度。結果,技術還是原來那些技術,人還是那些人,但制度變化了,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韋奇伍德瓷器。我們都知道老派的英國人有個習慣,喝下午茶。他們喝茶和我們不太一樣,我們講究的是茶本身,他們更講究搭配的點心,用的茶具。而茶具裡面最高檔,最講究的品牌之一,就是「韋奇伍德」。

那這個品牌是怎麼創立的呢?它的創始人名叫喬賽亞·韋奇伍德。這個人開辦的陶瓷廠和以前的完全不一樣。以前陶瓷製作的時候,一件陶瓷從拌土、制坯、上釉到燒窯這些工序都是一個制陶工人完成。

但韋奇伍德的工廠把這個流程全部分開,一共有幾十道專門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專人負責。這是什麼?這就是精細分工下的流水線。雖然沒有用任何新的機械,還是手工操作,但組織形式完全變了。

所以在他的陶瓷工廠裡面,傳統意義上的所有工序都會的制陶工人沒有了,只有做坯子的工人,上釉的工人,燒窯的工人。這些人呢,也好像變成一部大機器上的部分,必須按統一的節奏來工作。正是這種新的工廠制度,使韋奇伍德在短時間裡就成為全歐洲最優秀的陶瓷工業。這就是工廠制度的威力。

 

工業革命催生新的時間觀念

技術革命和工廠制度加起來,英國工業革命大部分都全了。但只是大部分,工業革命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還包括一項內容,那就是交通運輸的進步。

早在這項發明出現之前半個世紀,英國就開始了一場全國範圍的交通設施大建設,把土路變成公路。到1800年的時候,英國已經有了1600條公路。還有一項交通設施就是運河,從1761年到1800年的40年里就開鑿了7000多公里的運河。

這些公路網和運河網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它們把英國全國聯成一個整體,貨物和人可以很方便長距離運輸,就好像把一個人身體裡面的經絡和血管打通了。沒有這些,棉紡織業、煤鐵行業和新的工廠制度都不可能發展起來。

這裡就要講到火車和鐵路了。1814年,就是打敗拿破崙的那一年,英國工程師史蒂文森建造了第一台真正的蒸汽火車頭;10年以後,英國有了第一條聯結兩個城市的鐵路。

從這時候開始,英國進入了一個鐵路快速發展的時期。到1843年,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打完的第3年,英國已經建了多少鐵路呢?3600多公里。

20年以後,倫敦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地鐵。今天你去倫敦坐地鐵,如果到貝克大街站,就是小說里福爾摩斯住的那條大街,你可以看到一個牌子,告訴你這個站就是1863年建第一條地鐵時修的站。

和之前的公路和運河相比,這種全國性的鐵路網更加重要。不僅僅是因為速度更快,鐵路運行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火車是按時開的,準點運行。你可不要小看這個準點運行,它影響的是人的日常生活,影響到人的觀念。什麼觀念?時間觀念。

農業時代人們的時間是很靈活的,一般以天來算。但前面講的新的工廠制度建立以後,要求工人像一個大機器上的組成部分一樣,要嚴格按照時間要求來工作。現在鐵路火車運行以後,要求所有的人有一個更加嚴格的時間觀念,時間是按小時,按分鐘來算的。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這就把整個社會的觀念快速帶到了一個新的時代,就是工業時代。

所以英國工業革命,絕對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還是一場生產制度革命,還是一場基礎設施革命,還是一場觀念的革命。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名符其實的大系統工程。

我這裡還想說的是,英國工業革命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實際上是一個觀察標尺,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後來的工業革命和技術變革。

 

今日得到
比方說今天的人工智慧,我們就不能光盯著技術,而是要看到,人工智慧也是個大系統工程,它一定會改變現有的生產制度、我們的生活方式、觀念、甚至是社會倫理。

所以,無論是規劃國家的發展,還是設計未來的職業道路,我們必須提前考慮到這種綜合性的變化,做好準備。這也是今天重新看英國工業革命的意義所在。

 

羅輯思維 2018-10-27/徐棄郁《英國簡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