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什麼崗位最利於你發展?

今天,我們討論組織中最詭譎的一個東西:信息,也可以叫知識。這些概念,你聽起來文縐縐的,但你必須要了解它們,因為組織裡面的好多事情都是由信息的分布情況來決定的。比如,上級和下屬的權力配置關係,就是誰應該擁有更多的權力。在很大程度上,這都是由信息的分布狀況決定的。

 

1.專有信息

昨天的課,我們提到過大學者Micheal Jensen,他是哈佛商學院的看家教授,也是「隱身」隱得最好的教授,我特別遺憾的事情之一,就是至今沒有見過這個人,但我卻從他的論文里受益太多,他是我心目中的超級大師。

今天我們講的內容和他在199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有很大的關係。在那篇論文里,他明確地提出了一個概念「專有知識」,我在本文介紹到的「專有信息」這個概念,就來自於專有知識這個概念。

什麼是專有信息?比如,我今天在「得到」改稿、錄課,沒有時間親自去市場買水果,於是,我請「得到」派一位助理幫我去買個西瓜。過了一會兒,助理和我微信視頻,他站在市場里,給我看西瓜的樣子,也順便告訴我西瓜的價格、重量。

我看了那西瓜的外觀,問這個助理西瓜是不是熟了。助理問我怎麼才能知道西瓜熟不熟,我告訴助理一手托起西瓜,另外一隻手拍西瓜,用托西瓜的那隻手感受一下是不是有震動傳過來。助理說,好像有。我問助理,傳過來的力量大嗎?助理說,好像還行。這就讓我很迷惑,好像有,好像還行,到底是有沒有,行不行?坦率地講,說不清楚。

我又告訴助理,你讓賣瓜的人開個小口,嘗嘗甜不甜,他照做了。然後,對我說,甜。不要以為這個「甜」字信息是清晰的,有多甜?這又是一個可能很模糊的信息,因為我們兩個人口感不同,所以,對於甜的評價可能有很大的差別。

現在,我們復盤我和助理的這個交流過程。你會發現我們兩個人交換的信息有兩種。一種是通用信息,比如,價格、重量,這些信息,一句話就傳遞過來了,會說得很清楚。但是,另外一種信息叫「專有信息」,卻很難說清楚,如果要把這些信息傳遞出來,可能還要發生很多成本。比如,我需要買一個糖分測量儀,讓助理帶上,他才會給我傳遞過來準確的信息,否則,信息就永遠是模糊的。

如果信息是模糊的,我怎麼下決心作買不買,以及買哪一個西瓜的決策呢?坦率地說,很難。要作出好的決策,首先必須要有準確和充分的信息。準確和充分,這兩條缺一不可,否則就真應了那句古話: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所以,沒有信息,就沒有進行準確推斷的基本條件,也不可能作出最合理的決策。

 

2.分權

在一個組織裡面,當下屬擁有較多無法傳遞的「專有信息」的時候,高高在上的領導是不可能作出好決策的。或者說,由上級來作決策這件事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決策權交給下屬,這就意味著分權。

比如,我和助理說,買西瓜的決策,你看著辦吧。可是,就這一句你看著辦吧,很有可能下屬就會不盡心,隨便挑一個了事,因為買西瓜這件事的結果,和他的利益沒關係。這就會引發他不盡力的情況,經濟學上叫做「代理成本」。

那麼,是不是因為擔心有代理成本,就不分權給下屬了?不是。還是要分權,因為信息搜集不上來,非要讓上級來決策,那就是盲目決策。所以,分權還是必要的,關鍵是要解決好分權之後的激勵和監督問題。

比如,我決定和助理一起分享結果,買個好西瓜,你切一塊走,這樣就把他的利益鎖定在裡面,他自然會儘力。這是激勵的辦法。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加強業績考核,加強監督。比如,如果事先說好了,兩次買得不合意就不用再做助理了,這也會形成壓力。雖然這兩種辦法都不能徹底解決信息利用的問題,但都會讓助理更加儘力。

很多時候,下屬常常掌握著大量上級所不知道的信息,而且,這些信息就算是下屬特意向上級彙報,都沒有辦法說出來。這時候,就必須要給予有信息的人更多的決策權力。你一定知道那句古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道理就是因為在外的大將,有很多來不及彙報的信息。

今天的重點:由於企業的信息分布不同,特別是很多專有信息分布的程度不同,客觀上就決定著企業的權力不能太集權,權力在組織中是需要精心配置的。越是專有信息多的地方,有關下屬掌握的決策權就會越多。下屬手中的決策權越多,其實領導越需要有本事讓下屬用好權力。

你以後可以留意一下,每當企業的業績下降,或者是經營環境不好的時候,企業都會進行所謂的改革,而這樣的改革,很多都是以分權為特徵的,就是要讓基層組織和下屬部門擁有更多的權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企業都是從小發展起來的,成長的速度越快,企業越怕失控,就會越集權。所以,企業長大的過程,往往都是一點點集權的過程。

可是,企業變大了之後,遇到的客戶多了,事情會越來越複雜,集權決策又沒有辦法囊括所有局部情況的信息,就會出現僵化、盲目決策等大企業病。所以,這時又要分散決策權力,讓擁有信息的基層人員能夠在決策過程中發揮大的作用。

如果你夠細心,你會發現,在很多企業裡面進行這種分權改革的時候,一般都會相應地改善報酬體系。下屬們拿到的基本薪酬會相對減少,但是,與業績掛鉤的激勵部分會增加很大,這就是為了讓下屬有更多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用利益鼓勵下屬利用自己的專有信息來創造更好的業績。

我們總結一下今天講的核心概念。專有信息和通用信息。好決策要依賴全部的信息,但是,專有信息沒有辦法傳遞,就算是傳遞上來通用信息,有時也不一定能夠被決策層深刻理解,所以,必須要分權,把權利給有信息的下屬或者下層組織。請你注意,我這時用的是「權利」兩個字。伴隨著分權,一定要分利,這樣才會有效。

信息,是今天講的核心概念。請你一定記住。

 

3.選擇最大的舞台
可能你目前只是一個下屬。今天的課,對你的意義有兩條:第一,你可以由此知道公司裡面發生的變革是怎麼回事,你會從信息的角度來看待管理問題。第二,也許有助於作為下屬的你,善於選擇崗位,取得更好的表現,讓自己成長得更快。這是我下面要講給你我的一個學生的故事的含義。

一般來講,我的入室弟子在走出校門之前,我都會給他們一些交待,注意哪些事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做之類。包括在工作之後的第一年,我的一些弟子都會和我保持著很密切的聯繫,我常常開玩笑地說,這算是「售後服務」。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同學,腦子快,愛講話。所以,畢業時我特別叮囑他,平時遇到事情,別急著找領導彙報,別急著「嘚瑟」,在去找領導之前,一定要想好三個問題。今天,我請你也記住這三個問題:

1、為什麼會出現這個事情?

2、這個事情該如何解決,有幾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3、在不同的解決方法裡面,你認為哪一種好,為什麼?

我對這位同學說,只有想好這三件事情,你再去找領導報告;如果沒想好,除非火燒眉毛的事,先別急著和領導說。我說,這是職場生存之道。

為什麼我要給學生這樣的建議?道理很簡單:當你和領導講完事情之後,你的彙報價值已經消失了,這時,你和領導之間在信息上已經對稱了,你的價值也就清了零。領導此時應該已經不再關心發生了什麼,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解決。

所以,我對這位學生囑咐說,報告問題,是個「人人」都會的事情,所以,僅僅會去報告,並不能顯現出你的能力。你的能力應該顯示出如何利用信息,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按照我的要求這樣做了。半年之後,領導發現這傢伙有一定的辦事能力,然後準備重用他。

領導給了他兩個工作選擇。他拿不定主意,跑來問我選哪個。記得我當時反問他:

哪個崗位的專有信息多?選那個專有信息比較多的崗位。為什麼呢?因為專有信息多,決策權自然就會比較大,下屬表演的空間也會大。如果你能夠認真努力,交出業績,你進一步向上晉陞的機會也會大。這就是邏輯。

羅輯思維 2017-10-28/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