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閱讀近代管理學後,我最大的感想是,管理其實是很像哲學的一個東西,差異在於管理可能是經過很多案例實證的,它多了一個量化的基礎,但哲學比較是個人純粹質化的體驗。

我談一個較深的管理感觸,峰子先叫它「矛盾學」好了,為何叫「矛盾學」呢?就是當二個完全相反的概念要同時並存且要“內化成行為”時,這其實是很大的矛盾,在人的行為模式中,很難做到這樣的情形,而能有這種能力的人,我覺得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了(也是處世的最高境界),講難聽,這種人是人格分裂,講好聽,他是千手觀音大智慧。舉例說明,一個善於邏輯的工程師,若要他玩創意,可能會很困難,相同地,一個天馬行空的廣告人,如果要它規規矩矩的工作,那應該是要他的命。

我再拉到另一個層面,講講創業好了,創業由於所需的能力是全面性的,所以它所涵蓋的能力也就愈廣泛,此時對這種矛盾能力的運用也就更為重要。由於創業需要很多的管理技巧,像是存貨管理、市場定位、財務分析……等基本上都比較偏向“精算”的層面,而這些都是要有非常精密的計算與邏輯的推演,不然創業很容易失敗。

但其實在創業時常會有合夥人,有合夥人就會有分工的產生,但遺憾地,這種分工很難計算清楚;舉例說明,若你曾經與好幾個人去旅行時,你會發現通常每個人分配到的工作其實並不平均,主要也是這些工作很難去計算比較,因為它們性質各不相同,很難量化;所以你會發現如果每個人都很計較工作的多寡,反而會讓旅遊破局,結果反而促成了最糟的結果,所以若有幾個“不計較”的老實人,你會發現這趟旅遊將會是很愉快的。旅遊如此,那就更遑論需要長期合作且有利益關係的創業了。

我常說:「創業容易,創業要成功卻很難。」原因就在於創業要成功,它所需要的管理能力是多元且矛盾的,你同時必須具備傳統管理的「精算」能力與中國做人哲學的「不計較」,但其實能同時具備這二種能力的人並不多,那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成功的創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