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十九世紀中葉起,愛爾蘭最知名的輸出一直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但是愛爾蘭政府自一九八○年代初期痛定思痛,開始扶植本土企業,終於在上一個世紀將近尾聲時,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子返鄉,共創科技新故鄉。

一九八二年,一位當時還很年輕的顧問艾拉.瑪格奈納(Ira Magaziner)接受愛爾蘭政府的委託,進行一項調查:評估愛爾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瑪格奈納提出了「泰拉西斯報告」(Telesis Report),痛批愛爾蘭政府寧願花大錢吸引外國企業,卻吝於扶植本土企業。讓跨國企業拿政府的補助金設立他們自己在愛爾蘭的分公司,待個十年,等到稅賦優惠到期,拍拍屁股,又去找尋另一個捧著優惠措施等待他們上門的國家。瑪格奈納後來在柯林頓擔任美國總統的八年期間,為白宮提供科技政策的建言,並且主導美國電子商務政策的制定。他當時給愛爾蘭政府的諍言是:「愛爾蘭政府的產業政策非改不可。」

愛爾蘭在最近幾年的表現,確實令人刮目相看,瑪格奈納說:「在這幾年裡面,愛爾蘭政府採納並執行了我們所有的建議。」他對愛爾蘭這些年來長足的進步刮目相看:「我對這個國家進入資訊時代的意願,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愛爾蘭的大躍進最令人感到驚奇的其實是在「人」的移動這件事情上頭。過去,愛爾蘭人經常自嘲:「我國最大宗的出口就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年輕人找不到好的工作,沒第二句話,就是移民。但是,現在自海外返國工作的科技菁英越來越多,甚至許多在海外的愛爾蘭移民第二代也回國了。

早期,愛爾蘭移民和華人移民的理由很類似,都是被飢饉和貧窮逼迫而遠離家園。已經勞燕分飛的好萊塢金童玉女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妮可.姬嫚(Nicole Kidman)曾經合演「遠離家園」(Far and Away,一九九二年),電影一開場就讓人見識到愛爾蘭淒冷多雨的氣候。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一八九○年代,湯姆.克魯斯所飾演的角色正是數以百萬計離鄉背井愛爾蘭人的寫照。


一八四五年數百萬人出走
一九六一年剩兩百六十萬人

造成愛爾蘭大量移民的關鍵是一八四五年。當時,愛爾蘭八百萬人口有三分之二仰賴自己耕種馬鈴薯為生,馬鈴薯卻發生疫情,導致大飢荒發生,整個十九世紀至少有上百萬的愛爾蘭人餓死,數百萬人出走,是愛爾蘭人遠走他鄉的濫觴。

戰後,大批愛爾蘭人背負著人才外流的罵名,遠離家園,找尋更好的機會,一九六一年,愛爾蘭全國人口因此降到了兩百六十萬人的谷底。這種年輕人口出走的情況即便到一九九○年代初期還是如此。

例如,在一九九二年,當時經濟狀況還是一籌莫展,那一年自愛爾蘭都柏林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取得榮譽商學士的哈伯斯(Derek Hobbs)回憶當年:「三分之二的朋友都走了。」但是,風水輪流轉,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愛爾蘭扭轉了近一百五十年的人口外流潮。


產業改革,人口攀升到三百八十萬
去年失業率僅三.八%,比美國低

另一個關鍵的時間點是在二○○○年,那年,愛爾蘭的淨移入人數達到了兩萬人左右,使得愛爾蘭的國民人口增加到三百八十萬人,是這個國家自一八八一年以來最高的數字(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提供的數字顯示,二○○一年,愛爾蘭的人口再度往上攀升,達到三百八十三萬九千人)。而且,移入人口超過四成是倦鳥知返的愛爾蘭國民和愛爾蘭裔他國國民,到了二○○一年,也就是去年,回流者更是突破了移入人口的一半。

是什麼讓倦鳥知返、遊子回鄉?

歐盟國家最高的經濟成長是最大的拉力。根據OECD比較,去年,美國年均失業率達到四.八%,愛爾蘭只有三.八%,難怪都柏林出現了許多由倫敦、矽谷和巴黎回來的愛爾蘭人,看看家鄉是否有工作機會。


五年間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九.三%,
到異鄉打工的不再是愛爾蘭人

前面提到的哈伯斯就是倦鳥之一,他曾經替歐盟執委會架設網站,因此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開過一間愛爾蘭酒吧,但他在愛爾蘭經濟起飛之後選擇回鄉發展。

愛爾蘭的經濟成長馬達啟動,不只吸引愛爾蘭人回流,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子也都來了。在都柏林的酒吧街(Temple Bar),年輕的專業人士喜歡在下班後到此小酌、對別人評頭論足,也接受別人的評頭論足。這些酒吧的侍者有許多法國、波蘭和中國人,都只有二十來歲。哈伯斯說,他到現在還是不習慣這樣的情況:「我和一些回來的朋友聊天,大概差不多我們以前(在海外)都做過那樣的工作,我們頭一個感覺都是:『那不是愛爾蘭人做的工作嗎?』」

一一七一年,英皇亨利二世征服愛爾蘭的時候,稱這片土地為翡翠之島(Emerald Isle),但是一直到今天,世界終於被翡翠的光輝所吸引。

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愛爾蘭從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九年,締造了平均年經濟成長率高達九.三%的「愛爾蘭奇蹟」。愛爾蘭和以色列一樣,是科技產業茁壯的沃土。今天,超過一千家美國跨國公司在此設立據點,受愛爾蘭身為歐盟會員國卻有較其他歐陸國家柔軟的身段吸引,包括英特爾、微軟、甲骨文、惠普都在這兒掛上招牌,微軟更是在一九八五年就來了。這兒也有十七家世界頂尖的製藥公司設點,還是包括威而剛在內的許多世界名藥主要的產地。

但是,愛爾蘭非常了解,這些外國企業只是過客。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副校長米契爾(Tom Mitchell)認為,這些企業很可能只是過客,因為他們只是把愛爾蘭當做生產基地,鮮少把他們研發的根留在這片土地上。有些業者確實已經走了,比方說,受到更低廉人力吸引,去了另一個軟體出口大本營「印度」。


「進取愛爾蘭」扶植創投、軟體業
如今成為世界第一大軟體出口國

扶植本土企業因此成為維繫愛爾蘭成長最緊急的任務,幸好愛爾蘭覺悟得早,愛爾蘭已經有六百家以上的本土軟體業者,而且還在持續增生當中。愛爾蘭政府成立的非營利組織「進取愛爾蘭」(Enterprise Ireland),致力於扶助新創公司和剛剛起步的愛爾蘭創投產業,像是哈伯斯返鄉加入的那家企業就是得到政府的貸款成立的。

今年七月,「進取愛爾蘭」披露,過去兩年間,愛爾蘭的創投業募集的資金只有四千萬美元,有待加油的空間很大。「進取愛爾蘭」十月份要在美國舉辦活動,把十數家愛爾蘭企業推薦給創投業者。

「進取愛爾蘭」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協助愛爾蘭科技業者在美國設立據點,因為愛爾蘭的人口幾乎不過是美國一個州那麼多,出口成為唯一的出路。這點愛爾蘭到目前為止做得不壞,今年已經是世界第一大軟體出口國。

藉由扶助本國軟體業者在美國開拓市場,「進取愛爾蘭」相信,可以產生一個孕育更多科技新創公司的良性循環,強勁的愛爾蘭科技企業會引出更多強勁的愛爾蘭科技企業。根據都柏林投資顧問公司和種子投資業者 Hto Origin 指出,愛爾蘭軟體新創公司有一半是由愛爾蘭本土成功的案例像是 Iona、Baltimore Technologies 或是 SmartForce 衍生出來。

政府建立了 Forfas ─為提升產業企業、科學和科技而創立的政策和顧問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執行長崔佛斯(John Travers)指出,由於經濟上的成就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至二○○六年間,政府要倍增在研究經費的投資,達到十四億五千萬英鎊(約合新台幣七百七十億元),對於研發界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對於愛爾蘭根植於現在、放眼未來的產業政策更是影響深遠。


用組織的力量推動新產業發展
「居爾特老虎」在新世紀發威

另外還有一個新成立的組織─愛爾蘭科學基金會(SFI),致力於推動兩個愛爾蘭政府最關切的產業,一是資訊及通訊科技,另一個就是生物技術。

舉例來說,去年七月,愛爾蘭政府迎進了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edia Lab)在歐洲的分身」」在都柏林有了Media Lab。這是愛爾蘭政府將新創公司和新崛起的數位媒體公司的發展,集中於都柏林最具象徵性意義的一刻。崔佛斯說,「現在大家都在說,在愛爾蘭有很棒的研發機會。」他希望,這些努力可以留住年輕的優秀人才在學成之後不再外流,留下來參與愛爾蘭最頂尖的研發,讓愛爾蘭這隻「居爾特老虎」(Celtic Tiger)在新世紀繼續發威。


商業周刊 2002-08-12/徐仲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