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失敗這件事是好是壞,取決於你能否從中收穫價值。那怎麼做才能從失敗中獲得好的經驗呢?

1. 把「失敗」的概念替換成「暫時不成功」,面對挫折的時候,就會更加淡定。短時間內,沒人能輕易擺脫失敗,不過這個糾正觀念的小技巧,已經足夠幫助你緩解焦慮了。

 

2. 培養「失敗是用來給我們提供反饋」的意識,反饋越有效,這個失敗越值得。反饋要想有效,就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及時,一旦不對立刻指出;對事不對人,錯了就改;錯誤的代價很小。

 

3. 最好的失敗,是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偷偷跌倒」。所以,產品在推向市場前,可以先搞個小範圍的內部測試;個人公開表演或者演講前,可以先在朋友面前多演練幾次。

 

4. 試著用旁觀者的眼光審視自己的失敗,沒辦法做到時,就去尋求別人的意見。因為對於自身的失敗,我們很容易解釋為不利的外部條件,但是對於別人的失敗,我們反而能客觀地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5. 學會提前思考失敗。遇到很難但可能實現的想法時,首先思考,可能導致這個項目失敗最大原因是什麼。如果這個原因推翻了想法,謝天謝地;如果不能推翻,代表項目沒有致命缺陷,那就繼續討論其他暴露出來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6. 運用「拋物線」思考,在失敗前轉彎。管理哲學家查爾斯·漢迪說,每個公司的領導者都應該在辦公室畫一道拋物線,天天想一想你的公司目前處於拋物線的哪個地方,在左邊還是在右邊。個人的成功往往也是這樣,當你特別順的時候,你應該提醒自己,我已經離右邊那半條線非常近了,這個時候你需要干一件事——培育一條新的拋物線。

 

7. 凡事做記錄,包括失敗。任何人都會遇到難題,解決難題就進步了。記錄的過程中還可以再一次思考,進步會更快。

 

8. 如果一次失敗讓你一直陷在挫敗感中,那就可以試著把這段時間所有的經歷和感想改編成一個故事。當你跳出感性情緒的支配,開始動用理性思考,會逐漸變得從容。

 

9. 面對陷入失敗的朋友,要說正確的話。比如你可以這麼說:「我聽說了你的事,我知道了。如果有什麼我能幫忙的,我隨時都在。」這是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面對別人的不幸,正確的說話方式一共兩句,第一句向他確認,你已經知道了他的不幸;第二句,提出幫助。

 

10. 從失敗的創傷中走出來,你可能會在五個方面收穫成長:發現自己的力量、知道感激、獲得更深入的關係、發現生命的意義、找到新機會。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創傷後成長」。

 

11. 面對失敗,請記得尼采說過的:「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精彩留言】

1、談論任何事情都需要界定一個邊界,成功與失敗,是當下還是十年以後?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一切「失敗」都是經驗,都是準備。

2、我們這個時代是試錯成本最低的時代,因為反饋更快速有效,協作成本比以前低效率更高,為什麼不去做更多的嘗試?

 

羅輯思維 2017-08-10 「得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