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次回台都覺得還是台灣舒服,這個舒服和大陸人喜歡台灣的理由相同,那就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其實以前在台灣生活時也沒太多感覺,但近年每當我由大陸回到台時,環境的轉換,就讓我感覺很強烈。

這種因為「人對了」而感覺幸福的例子很容易理解,例如旅遊時,若是玩伴不對,即使很棒的風景也會覺得糟糕,若是玩伴有趣,即使普通的風景也覺得好玩。

所以若你有留心,大陸人在形容台灣的好時,多是圍繞在「人的善良」這件事:禮貌守秩序、不亂按喇叭、失物會歸還……至於我們的建築物或風景,他們反而沒這麼深刻。

相較於台灣,在與大陸人接觸時,他們給我的感覺就很不好:公務員辦事時、房東毀約時、醫生看病時、護士接待時、人與人打招呼時……總之,各種不爽。

當然,台灣肯定也有機車人,大陸也會有好人,但一般來說都是少數,所以撇開個體的差異,我更有興趣的是,為何同屬華人,台灣人不易機車,而大陸人不易善良?

(額外一提毀三觀的事。台灣人的觀念會認為『老人家』和『鄉下人』比較善良,但大陸恰巧相反。在大陸,老人普遍沒水準又苛薄,比起年輕人壞上許多,此外,大陸人常說『窮山惡水出刁民』,講的就是鄉下人的道德水平遠不如城市人。)

 

我覺得主因就是,在環境剛開始時,整體人群的互動氛圍一旦形成了,它就具有不可逆性(至於這個氛圍是為何是好或是壞?本文不討論)。

舉例來說,在台灣如果你很機車的話,在整個環境中就會變得很突兀,於是周圍的人會開始勸說你、甚至是排擠你,不信的話,你可以插個隊或在電影放映時講電話試試,所以你會發現,在台灣很難機車,因為整體的氛圍會有個修正作用,將你慢慢變成一個好人。

而在大陸,因為阿陸仔的習性是『軟土深掘』,你愈退讓,他就愈得寸進尺,所以時間久了,你必需有一種防禦性,甚至是攻擊性來保護自己。而在這種氛圍下,你就很難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因為做好人,就要付出代價。

此外,人與人間還有一種感染作用,它會強化整個社會的既有氛圍。舉例來說,今天我們在台灣受了幫助,自然地也會給予陌生人幫助,同理,如果你在大陸常被人機車,即使你不機車,但也很難變得善良。

 

若你要在不同的環境中,展現不容於那邊的習性,那就要付出代價。我們知道在台灣成為機車人會被抵制,那你會覺得,在大陸至少沒有人會抵制善良吧?是的,沒有人會抵制善良,但在大陸,善良會付出代價。

例如前不久,有個台灣導演到珠海,幫流浪漢批上外套,最後反而被打到中度昏迷(連結:台灣導演珠海遇襲 遭痛打重傷昏迷),這就是在大陸做好人的下場,因為你傳遞不符合當地文化的行為,就要付出代價。當然,我不是說到大陸就要變機車,而是說有時候你必須學會冷淡,因為我看到太多善良的人為此付出代價,最後反而連累了自己和家人。

這也是為何我一開始就說,氛圍一旦形成了,就具有不可逆性,也是為何我說『台灣人不易機車、大陸人不易善良』的原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