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做些個案分析。

我有時候被美國震撼的,不是它的高科業,而是最普通的餐飲業,因為會覺得,怎麼還有人能在紅海的速食業獲得大成功?前一陣子是《shake shack/連結:從路邊攤到年入10億,Shake Shack 憑什麼碾壓麥當勞》,這二天看到的則是《Which Wich》。

很諷刺地,台灣這麼多年,除了外來的麥當勞、肯德基、摩斯漢堡外,幾乎沒有全國性的速食連鎖店(丹丹漢堡應還是區域型),但你在大陸一看,本土性的漢堡店,至少還是有德克士和華萊士的。那台灣呢?你會發現台灣的有資本的企業家,能力不是很理想,除了代理外,在服務業上,很少有成功的自創全國性品牌。

我有時在想為何台灣的大資本家能力這麼差呢?後來覺得是特權太多,搞了許多壟斷性的企業(如 ETC),此外,畸型的土地政策,讓他們不用做就能盆滿缽滿,也因為在台灣靠著制度來剝削人民就賺得比創新還多了,那又何必培養創新的能力?

所以時間久了,台灣大型集團的企業家,早已失去了企業家最重要的創新能力,所以這也是為何台灣市場上少有創新的企業(每次在聽 Gogoro 創辦人在媒體上吹牛創新,我都快吐了,有空來中國看看人家的電動車,就知道沒有台灣政府的保護,Gogoro 根本無法存活)。

簡言之,若你再仔細觀察,台灣確實是很少有原生性的創新型企業(711不是、星巴克不是、麥當勞更不是),這只說明了,我們的企業家只懂靠特權與制度來賺錢,而很難以創新來賺錢(最後企業賺錢了,大老闆就說自己英明神武,賠錢了就說政府保護不夠、台灣沒有人才),有這樣的企業家群,台灣想進步都很困難。

最後,還是蠻推《Which Wich》這篇文章,因為如果在美國都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漢堡業殺出血路,那你在台灣難道不可能把魯肉飯做到好嗎?別忘了,台灣的魯肉飯競爭程度,應是遠不如美國漢堡業來得激烈。

還是回到那句老話,台灣或許是機會處處,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早被政客、財團老闆、媒體記者誤導去了東南亞。

連結:《小店學堂》系列文章

 

 


一個紙袋子,讓他年入2億美金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48歲的Jeff· Sinelli 傑夫·西內利。他的公司可能大家有人聽說過,叫Which Wich,是一家三明治餐廳連鎖店,如今在全世界擁有438家店面,2016年的總營業額達到2.17億美元,妥妥的億萬富翁啊。那他的三明治店,又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呢?

我們都知道,在美國,三明治和漢堡可以說是最平常不過的東西,大名鼎鼎的賽百味(Subway)、奎茲諾斯(Quiznos)都是美國三明治的代表。而傑夫創辦的Which Wich 至尊三明治餐廳,卻只用了一個小小的紙袋,擊敗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並站穩了腳跟。

一個小紙袋是如何工作的呢?每個進入Which Wich餐廳的客戶,只需用店裡提供的水筆,在一個附有菜單的棕色紙袋上勾選自己想要的食材,交給店員,在你結賬的地方,就能拿到一份自己為自己量身定製的新鮮三明治。在他們將創意提出,並付諸現實之前,多家行業雜誌就報道了這個概念。Jeff回想自己創辦Which Wich的原因,說:「小時候,我媽媽經常將我的午餐放到一個棕色的粗布袋裡,並在上面寫上我的名字,這可能就是Which Wich的靈感來源吧。」

 

10歲的Jeff,已經賺足零花錢

Jeff出生在密歇根州的一棟二層小樓里,他和父母住一樓,祖父母住二樓,靠政府接濟的糧食券解決吃飯問題,還要同時打三份工才能勉強維持生計。Jeff的父親從法學院畢業後,開始做夜總會的生意,Jeff的商業頭腦也從那個時候開始被激發。

那會兒Jeff才10歲,每周六都跟著父親去夜總會上班,這個上班可不是做什麼夜總會裡不可描述的事情,而是在夜總會的停車場撿煙頭和瓶蓋。那時候的Jeff已經知道自己的勞動力是可以換錢的,於是他跟父親不停地討價還價,用自己撿垃圾的辛苦錢去換自己一周的零食糖果。當然,這些經歷也告訴Jeff,任何工作都是有存在價值的。

 

達拉斯的第一桶金

後來的Jeff考上了密歇根州立大學,並拿到了通信工程學位。有一次他飛到達拉斯去看哥哥,一下飛機,就聞到了瀰漫在空氣中的創業精神。幾乎不需要思考,他就判定這個城市是他想要發展的地方。於是28歲那年,他創辦了一家名為Main Street Asylum 的俱樂部。

因為房子的屋頂著過火,所以Jeff用很廉價的租約租到了這家店面,還自己腦洞大開,把這裡改造成了一家戶外庭院的休閑酒吧。但因為沒屋頂,他們不得不在冬天關門大吉,等春天回暖再重新開放。當酒吧重新營業的時候,他們利用一個4天的長周末,在俱樂部門外舉辦了一個啤酒藝術節,一下子就吸金10萬美金。這一次,開店的所有債務都得以償還,這個酒吧活了。

 

錢生小錢,小錢又生錢

有了一家穩定收入的酒吧,不安現狀的Jeff就打算多開幾家。於是隨後的幾年內,Jeff開設了10家夜總會和餐館,每當一家店趨於穩定的時候,他就開始經營下一家店。從馬提尼酒吧到漢堡店,他不停地折騰,並向其他城市開始擴張。

有錢了膽子就大,人也變得更自信了。1998年的時候,Jeff發現自己的一個朋友正在做蒙古燒烤,雖然做的很不錯,但Jeff認為如果是自己做可以做得更好,能把這個概念展現得更加現代化和品牌化。於是他變賣所有手頭上的生意,創立了成吉思汗烤肉坊(Genghis Grill)。還從美國小企業局(SBA)獲得了一筆政府資助的貸款。


 

烤肉果然沒有辜負Jeff的期望,生意越來越紅火,好多人打電話給Jeff想要加盟他的烤肉店。本來Jeff是沒打算開分店的,但扛不住這麼多人揮著鈔票來找他,他就妥協了,但始終堅持一點的是,烤肉店的經營制度必須統一,要保證客戶每走進一家店,享受到的都是同樣的用餐體驗。有一次,不守規矩的加盟商在店裡出售未經授權的產品,Jeff直接把它們統統丟進垃圾桶里。

厚積厚發,三明治終於起飛了

後來,烤肉坊被收購,Jeff又拿到了足夠的錢,雄心勃勃地打算開啟新的旅程。在研究了三明治大戶們的發家史後,Jeff勝券在握地打算搞一番大事業,這一次,就是我們開頭介紹的Which Wich了。

雖然賽百味等三明治已經做得足夠成功,難以超越,但就像以前一樣,Jeff總是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更好。2003年,Which Wich的第一家店在達拉斯開業,為了勸房東不要跟賽百味簽約,而是跟他簽,他不斷說服房東,給他講自己創建烤肉坊的輝煌歷史。到最後,房東問他:「你們跟賽百味到底有啥不同?」 他說:「我們賣奶昔」 房東二話不說,成交了。


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不是半路出家的商人,Jeff所有的財富都是自己勤勤懇懇一分一厘地賺出來的,這樣的經驗才更寶貴,這個純正的business man留給想要創業的人幾條建議:

1. 要讓顧客感受到你的緊迫
只要接到袋子,立馬投入製作,因為客戶的時間是最珍貴的。

2. 不要耗盡任何東西
貨架要及時補貨,時刻保證貨架滿滿,這會給人傳遞出一種信息,這家店一定資本充足,顧客想要的我們都有。

3. 相信直覺
男人的直覺也一樣準確,只要你的直覺,內心和頭腦都覺得這事沒問題,就大膽去做。猶豫會讓你錯失良機。

創業美國 2017-06-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