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我們說到,社會的精細化分工,當然是一件好事,但也 會形成一種確定性的假象,導致網路憤青之類的現象。今天我們把這個話題再往深推一步,精細化社會分工還會導致什麼後果?

前段時間,我們節目曾經說過一期《精準扶貧》,播出之後反響很大,很多地方的扶貧部門都請我們節目的策劃人李子暘老師去看看。

回來之後,李子暘就跟我感慨,說小城市和大城市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小城市到處都能看到生產的場面,工廠、作坊、勞作的人到處可見,滿街跑著拉貨的大卡車。生產和消費,兩個環節連得很緊,而且很容易被感知到。但是一回到北京,在大城市,就發現這兩者是割裂的,生產的痕迹被刻意地抹掉了,只剩下表面光鮮的消費場景。

以前的大城市,可不是這樣。比如,說評書的王玥波就說過,他小時候住的北京,有個胡同,是專門洗豬腸子的,整個胡同都干這個,那個味道實在是不敢恭維。但是現在,這些都不存在了。生產者在哪裡?要麼被甩到了別的城市,要麼被掩藏起來了。

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好,這是社會精細分工的必然結果嘛。但是,它的社會後果是什麼?

一個最顯見的結果,就是「白左」出現了。這本來是一個中國人發明的詞,專門指那些明明有著不錯的學歷和社會地位,但想事卻很天真的西方人,「白」就是白人的白,「左」就是左派的左。現在這個詞在西方也很有名。

白左有個特點,就是他們只關心一些道德話題,比如移民、同性戀、寵物保護之類的,越是大城市,白左越多。有時候,這種關心已經到了令人費解的程度。

比如,今年瑞士就頒布了一個法令,活煮龍蝦是犯法的。因為別看龍蝦螃蟹是無脊椎動物,它們也是能感覺到疼痛的。活煮龍蝦太殘忍了,得把龍蝦電暈,給他們安樂死,或者用麻醉劑讓它們失去意識以後,才能下鍋。按照這個邏輯走下去,海邊的漁民那就成了野蠻人了,距離禁止吃任何動物也就不遠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後分工社會的認知失調」,講的就是這種現象。

在大城市長大的人,被隔絕在精細的社會分工之中,對於社會運行的真實狀態和完整環節不了解,從小沒見過嘛。那想了解怎麼辦?只能通過一些非常抽象的原則。比如,窮人都是很值得憐憫,野生動物要保護,等等。這些抽象原則當然也沒問題,但是抽象和個體事實之間的差異,那可不能忽略。

關心弱勢群體,提倡道德是一碼事,可是整天在餐館門前示威,大喊「兔兔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這可就是另一碼事了。

在新聞上,經常能看到這些匪夷所思的例子,比如2016年,一個24歲的德國左翼黨青年組織負責人,被三個難民性侵。按說,正常的反應是報警吧。可受害人偏不,覺得堅決不能這麼干,因為難民已經很可憐了,溫飽都成問題,還遭受種族歧視。

於是,受害人先是告訴警察,這事不是難民幹的,而是三個說德語的傢伙,估摸著是當地人。但終歸是紙包不住火,事件的真相還是被調查了出來。真相曝光後,受害人擔心難民因為強姦罪遭受更多的排擠,居然在網上發了一封公開信,說「我最傷心的事情不是被性侵,而是我的遭遇,使你們這些難民遭受到更多的種族歧視」。言語中,還有幾分道歉的味道。

我們不去評價這個行為到底高不高尚,但至少它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壞處,那就是讓犯人逍遙法外,直接增加了別人受害的幾率。難民在抽象概念上是不是值得同情,和個別難民在行為上要不要被法律嚴懲,這是兩回事。但是對於只會用抽象原則把握世界的白左來說,他們搞不清這個界限。

類似的可笑例子,你可以到網上去搜一下,比我剛才講的這個更聳人聽聞的也很多。

你可能會說,這種事,他自己覺得合適,他自己承受唄,個人負責嘛。不對,極端性的白左,當然自作自受,但是作為一種行為方式的白左,也就是按照抽象原則去行動,搞不清楚真實世界的運行方式,這已經實實在在地成了一種常見的行動誤區。

就拿國際行動來說,幫助非洲國家,在道德上肯定是沒問題,但是在現實中,如何真能做到呢?

如果對非洲的現實沒有起碼的了解,就很容易按照抽象的原則行事,缺啥給啥唄。非洲國家的很多悲慘現實,就是源於西方對於非洲現實的這種無知。

不說具體國家,我們來描述一個典型的惡性循環。比如,非洲人缺醫少葯,可憐吧?好,西方就大量援助醫療人員和設備。人口死亡率大幅度降下來了,糧食又不夠吃了,怎麼辦?援助糧食啊。好,餓死的人少了,更嚴重的問題又出現了,因為非洲沒什麼現代產業,提供不了就業崗位。

結果一邊是多出來的人口,一邊是有限的社會資源,於是部落之間為了爭搶資源,還有各種各樣的武裝組織,三天兩頭打仗,很多人因此流離失所,成了難民。

難民能去哪兒?當然是國內相對好點的,又聯合國維和部隊駐紮的大城市,結果又導致了當地的治安問題。治安問題可不好解決,當地政府收不上來稅,沒錢,養不起軍隊和警察,如果援助了武器彈藥,一轉手又可能被賣到黑市上去,進一步加劇了治安問題。

你看,就這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越解決越多。那你說怎麼辦?按照抽象原則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回到複雜的現實中去。

一些在非洲工作過的中國人告訴我,中國公司往往建議當地政府從修路做起,這招往往有奇效。

你政府不是沒有稅收么?把路修起來之後,你可以收過路費。政府力量有限,但是看住幾個收費站的力量總還是有的。有點錢之後,再把警察的薪水發了,把警力提上來,你的治安就有保障了。而且修路需要工人,又可以把多餘的勞動力組織起來。同時,有了公路之後,附近從事生產的人,就可以把自己的商品運出去,又和周邊的經濟網路發生了對接。

然後製造、運輸、銷售這些環節出現之後,又製造出了很多就業崗位,大家都有活干。有了正經工作,誰還去打家劫舍?而且老百姓越有活干,國家的稅收就越高,稅收高了,又能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這麼一來,整個國家就被組織起來,然後進入一個正面循環。

你看,這就是隔空行動和貼身行動的區別,這就是根據抽象原則行動和根據現實情況行動的區別。

前不久一個投資人對我說,同樣是兩個創業者,一個是大公司的副總出身,一個是小買賣人出身,我給後者總是加分的。為啥?因為小買賣人做過完整的生意,生意雖小,他對現實世界會有深刻的理解。而一個大公司的副總,雖然管的生意大,但是往往他是在一個精細化的分工裡面做生意的,真的把自己變成創業者,拋入到真實世界的汪洋大海裡面,他能否適應,其實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愚昧分成兩種,一種因為無知,還有一種,是因為與世隔絕。

羅輯思維 2018-03/策劃人:張笑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