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必讀】抖音企業直播經營方法論:水松三九增長法(1.4萬字,把玄學變成科學)
關鍵明和張陽 2021-08-16(原文出處)
今天,對水松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日子。
我們正式發布《抖音企業直播經營方法論》。我們希望,它能幫助很多企業改變業績,甚至改變命運。
我強烈建議你,尤其是想在抖音賺錢的老板往下讀。(有1.4萬字,但每個字都非常非常重要)。
一直有朋友會問:水松有什麽課程?在了解課程之前,可能更有價值的是,先了解水松的方法論。
為什麽要發布這個方法論?
因為我們感受到了,企業家的渴望。
大家問我們最多的是:做抖音,能不能少走彎路?能不能少交學費?
能不能給我個路線圖,讓我走得順一點?
水松從2020年1月6日,正式進軍抖音企業直播賽道。
經歷了接近2年的自營直播間實操,我們觀察了3000個學員企業,陪跑了25個企業,做了3個戰略顧問。
有成功案例,也有挫折教訓,我們從中萃取經驗。
經過系統總結,我們把入局抖音,拆解成三大階段、九大模塊,形成系統方法論《水松·三九增長法》。
從抖音玄學,到抖音科學;
從胡幹蠻幹,到有條理的幹;
從只會單點辦法,到有系統章法。
水松的課程,都基於此方法論做延伸。
如果它對你有幫助,再決定上課也不遲。
雖然水松是做企業的咨詢和培訓,但我們不鼓吹成功率,從不承諾聽完課程就能上天這種事情。
因為我們清楚的知道,知道和做到,中間隔著一個太平洋。
在我介紹“三九增長法”之前,我想先和你同步一個信息:做抖音,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這一年多來,我見過太多企業抖音項目的死掉。
見得多了,發現世上沒有新鮮事,大家死的原因都大同小異,可以歸納為常見的幾種死法。
比較常見的,叫虎頭蛇尾。
老板發現抖音很火,某個同行明明不如自己,做了抖音之後,業績居然反超自己了,氣死了啊!
於是開了動員大會,一定要把抖音做起來!
緊鑼密鼓地籌備後,做了一場大活動,投了100萬廣告費,在線人數超過3萬人,團隊都很興奮,我們的抖音終於起飛啦!
結果呢,老板算了下ROI(廣告投產比),發現是虧的,忙活兒半天,給平台打工了。心灰意冷啊。
虧錢的生意,有啥好做的?隨便投一點,項目就丟那,不想管了。
員工偷偷跟我訴苦,剛開始,老板說好了要全力以赴做抖音的,我才調崗過來做負責人,結果現在?不給投放,嚴控ROI(廣告投產比),不給HC(編制),不知道怎麽辦,成了雞肋部門。哎,我想離職了。
老板忙了半天,結果是什麽呢?利潤沒看到,錢卻花出去了,團隊心也散了。
問題出在哪兒呢?
老板是淘系出身,用阿里的那一套流量漏鬥思維,來做抖音,想砸廣告做旗艦店懟量,這不科學啊。
抖音的直播間,對標的是線下店,它要長時間經營,不是追求某一天爆發。
相反,入局初期,高舉高打,猛砸資源,一天幾萬人在線,做個一千萬業績不是好事。
你沒有聽錯,業績高了反而是壞事。
當你全面理解抖音的經營體系,你才能理解這件事情。
這樣的老板不在少數,感到有點可惜。
但談到做抖音的辦法,好像誰都能說兩句。
可以鋪達人,可以做投放,可以做短視頻,可以做直播,可以抖音引流私域,可以直接賣課賣服務,可以搞主播,可以搞促銷,可以卡直播廣場,可以憋單,可以低價引流,甚至還有高返(高客單價返現)……
但你發現沒有,這些招數用一兩次還行,用多幾次,效果全無,甚至還有副作用。
對於做抖音,水松觀察到:大部分企業,不缺單點辦法,但缺系統章法。
究其原因,大概是老板太忙,沒有時間系統學習,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解。
但老板的投入程度,決定了抖音項目的命運。
為什麽水松認為,做抖音是一把手工程,是老板的事情。
我們的品牌戰略顧問客戶有三家,加在一起月銷過億。
華熙生物,認養一頭牛,小關老師,抖音月銷穩定超3000萬,都是一號位親自抓,無一例外。
為什麽做抖音真的得一號位親自抓?
我認為,談什麽因為工作很苦,創業維艱,股份都是老板的,員工積極性不高,員工能獨立做好就去創業了,都只是表面現象。
我們從本質出發,可以看到事情的真相。
一、從普通員工的視角
從公司內部說,做抖音動不動就要增加預算,修改產品,調動人員,員工有沒有權限來協調多部門?
從公司外部說,做抖音要懂大盤競爭情況,需要持續獲取多種行業基準值,員工是否有穩定的信息渠道?
因此,對於普通員工基本無法獨立完成以上兩項,做對一個決策是小概率事件,能夠連續做對決策幾乎成了不可能。
二、從公司高管視角
思考段位夠,公司權限夠,但往往公司的事情很多,畢竟身上背了KPI。
手上項目多了,對抖音就沒法充分投入,管起來呢,一陣緊一陣松。
但如果對抖音投入時間不夠,那麽對抖音生態的了解,對行業基準值的熟悉,能否到位?這里又要打問號。
成功率雖然比普通員工高了,但痛苦的是精力不夠。
三、從第三方服務商的視角
外部的確往往有很多專業選手,他們的段位夠高,行業信息也了解齊全,但往往對你公司信息了解太少。給你的策略,可能更適合別人,不一定適合你。
所以,真正能和老板一號位坐下來,認真討論業務,能拉齊信息,認知同頻的對話機會極少。
總結,員工的能力圖是這樣的——
高管能力圖是這樣的——
第三方服務商能力圖是這樣的——
你看,員工和第三方服務商,都有些偏科。
高管,對抖音生態理解不夠,投入精力又是個問題。
而做成抖音,需要的是全能戰士。
最後的決策,只能是老板一號位來自己做,自己背。
這,或許才是抖音屬於一把手工程,最根本的原因。
有多少一把手對抖音的支撐到位呢?據我觀察,不多。
很多老板,把抖音想得太簡單。想法通常是:咱們產品不錯,招個好點的主播來播,然後再配個投手,把流量做起來,業績應該就起來了。
結果呢?折騰了兩個月,業績十幾萬,尷尬不尷尬。畢竟,抖音上能活下來的人,都是人精,而不是菜鳥。
人家都是在抖音為了創業而生。
上班打工 VS 創業拼命。
就如同派一個小學生,要打泰森。
結果不言而喻。
業績做不起來,怎麽辦呢?有的老板,就去找DP(Douyin Partner)。
DP是不是就能解決問題呢?老板們給我的反饋是,有的DP水平很高,但都服務於知名品牌,世界500強,中小企業基本不接。
有的DP態度很好,但是合作之後,發現對抖音的理解不深,繼續交給他實在不放心。
也有老板很執著,全國各地找DP,考察N家之後,終於發現一家不錯的,簽定協議。
美好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合作幾個月之後,業績平穩增長。老板一邊觀察,一邊學習,心想:這也不難呀!我們自己做!
畢竟,抖音項目也是要內化的嘛!於是老板委婉地告訴DP,終止合作。
項目拿回來之後,頭兩個月運營得不錯,業績繼續增長。但是很快,流量大幅度下滑,團隊慌了。
老板思來想去,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眼看著業績掉到以前1/5,怎麽辦?
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抖音變化很快,夏季的策略,在秋季可能就沒用了。
有時候是大盤競爭環境變了,有時候是抖音政策變了,如果老板不懂應對,業績就會下滑。
所以,要學抖音,一定要系統學。
我們要掌握的,不是一兩道題怎麽解,而是學會乘法口訣表,這樣才能一通百通,自己解決各種問題,且長期持續。
水松一直在思考:怎樣幫助創業者建立一套系統方法論,更好地理解抖音直播呢?
過去一年多時間,我們陪跑了18家企業,其中72%月銷突破500萬,在貼身的輔導和咨詢過程中,我們總結出一套抖音企業直播經營方法論——水松三九增長法。
水松三九增長法分為三個階段,九個模塊。
一、模式驗證階段
1、老板選模式,選對模式三年不累
2、選人組團隊,靠譜團隊的六個層級
3、預判市場,制定產品組合策略
二、業務增長階段
1、優化投產比(ROI),拒絕拍腦袋
2、擴流量漲業績,戰術上有的放矢
3、團隊管理數字化,學會科學績效考核,做“甩手掌櫃”
三、矩陣擴張階段
1、運營體系自動化,團隊天賦評估科學化
2、店號人一體融合,素人矩陣覆制出利潤
3、抖音公域私域聯動,打造增長新引擎
只有科學的系統體系,才能幫助企業飛輪增長,實現抖音閉環。
當你掌握了這套方法論,你的抖音經營就有了方向,就像航海有了地圖,前進效率大大提升。
第一階段,模式驗證階段。
剛入局抖音,你就會面臨抉擇——到底選什麽模式?
你刷抖音時,各種大神專家,努力的拍短視頻,苦口婆心地反覆勸你:
1、做抖音,就是找幾個頭部達人把貨一帶,一個月幾千萬,簡單完事!
2、做抖音,一定要先找DP(代運營),平台規則三個月就變了,唯快不破,入局先找DP把活整起。
3、做抖音,一定要追求爆款,只有爆款才能上熱門,才有流量。
4、做抖音,一定要會付費投放,直接上規模。
5、做抖音,老板一定要做IP,沒有IP,在抖音這個內容平台,寸步難行啊。
聽起來都有道理,對不對?但是很快,你會發現,以上每一條,還有另外一撥人用相反的觀點勸你:
1、做抖音,要追求可控,達人渠道不穩定,一定要做自己的穩定直播間啊!
2、做抖音,不能找DP都是坑,把內功練好才是王道,追求那些不變的,找完DP回頭還得自己做,浪費時間。
3、做抖音,一定要多拍視頻,拍100條最好,沒有數量哪里有質量?
4、做抖音,一定要會玩免費流量,卡直播間廣場,起號三天5000人在線,不香嗎?
5、做抖音,老板千萬不要做IP,抖音就是吃掉老板的一切時間,都沒時間管理公司。
這時候,你可能有點暈。到底誰說的對?
如果內心糾結,就會消耗你的精力。
不要迷戀某個抖音成功者說過的某一條方法論,某一種模式。更不要迷戀單一戰術打法模式。
一個成功的模式案例A,在抖音,往往都能找到一套相反的模式案例B。
我們反對單一維度的思考問題,反對非黑即白。
如果你迷戀一個模式,我們水松認為,可能你對抖音的決策,還不夠客觀和科學,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哪個模式最好?沒有最好。
每個模式,都有利和弊。
小孩子才做單一模式。
成年人選擇組合模式。
有的上手快,但是利潤薄;有的利潤高,但是難度大。
有的有利潤,沒規模;有的有規模,但是沒利潤。
利潤規模都要?那就需要更全面的團隊配置,更多的耐心。
你需要做什麽?不是自己原創一個模式。
而是把所有模式都擺在自己眼前,搞清楚每個模式的利與弊,以及自己到底要什麽,放棄什麽,判斷哪個最適合自己。
看別人的模式,找自己的機會。
不香嗎?
選對了模式,就能起盤成功嗎?
不能。經過大量案例,水松發現了一個規律。
對的模式+對的人=對的結果
對的模式+錯的人=錯的結果
團隊不靠譜,好策略也會做砸。
相信做老板的人,都有體會。
怎麽找到靠譜的團隊成員呢?
怎麽評估自己團隊成員是不是靠譜呢?
靠感覺嗎?
那100個人,有100種說法。
那怎麽處理呢?
我們水松認為,科學的方法是通過“體檢”,查看團隊在哪個段位。
► 團隊段位金字塔
青銅段位,凡事有交代。
給團隊布置任務,有回應,有匯報,但是缺分析。
只能說“我做完了,遇到了某某困難”。
怎麽破解?不知道,想不出。
白銀段位,有交代,有分析。
但問題是什麽呢?
交流不談事實,只談感受。
比如當直播間業績遇到瓶頸,一位同學是這樣分析的:直播間標簽亂了,都推薦的是些年齡大的顧客,與我們想要的年輕人不符。
► 某同學聊天截圖
這時,請回答靈魂三問:
A、什麽是標簽亂了,怎麽亂的?哪天亂的?亂了多久?亂到什麽程度?
B、什麽是進直播間的年齡大了?多少歲算大?預期年齡是多少歲?如何得到年齡大的結論,有多少人進直播間?
C、什麽是和自己想要的人群不符合?如何判斷自己認為的年齡層一定是對的?為什麽抖音要給你和你認知不一樣的年齡層?
大多數人無法決策,是因為基本的事實都沒搜集夠。
一個決策,可能需要20個事實來支撐。如果你手上只搜集了3個,那肯定想不明白啊。
醫生看病,也需要請你測個血糖、血壓(搜集事實)。
有人說:我不需要,你肉眼看看就給我開藥!
你不是名醫嗎?
這會錯的很離譜。
黃金段位
這個段位的團隊,有客觀分析意識,會談數據,但不會定量分析,因為沒有基準值。
► 某同學疑問
比如這位同學說:天貓店鋪35歲以上人群,只占到15%,而抖音有37%的35歲以上人群,所以我感覺標簽亂了。
請再次回答靈魂三問:
天貓店鋪的客流,是哪來的?
抖音直播間的客流,又是哪來呢?
顧客的來源和顧客的決策路徑,一樣嗎?
不能把天貓店鋪數據,對比抖音直播間數據。
兩個物種,只能參考,不能直接對比。
又比如,有一個食品企業的營銷人,和我分享過一個觀點:抖音上買堅果的人,以男性為主,所以直播策略要針對男粉。
我問:怎麽得出這個結論呢?
他說:我看羅永浩(男主播)帶堅果,帶的特別好,我查了他那一場的數據,男粉超過一半呢!
這個結論對不對呢?我們發現,同樣一款堅果,羅永浩來帶貨,粉絲畫像是這樣的:
► 羅永浩帶貨粉絲畫像
朱瓜瓜(女主播)來帶貨,是這樣的:
► 朱瓜瓜帶貨粉絲畫像
同一款產品,完全不同的顧客畫像。
找朱瓜瓜帶,成交畫像變成女性占大多數。
找羅永浩帶,成交畫像變成男性占大多數。
商品的成交用戶畫像,會隨著不同的帶貨達人而改變。
我們可以問一問自己,這樣的成交畫像,對商家有確定的指導意義嗎?
所以,有數據,不代表能分析對數據。
如果用錯基準值,結論就會出錯。
鉑金段位
是什麽樣子?
這個段位的團隊,有很強基準值概念,但經常會不接受客觀規律,挑戰大自然。
認為人定勝天。
比如,最典型的老板,就是“凡事爭第一”型老板。
有一位美妝老板,線下店銷售出身,崇尚狼性,做銷售,必爭銷冠,帶員工,也要打造狼性團隊,口頭禪是:“總要有人做第一,為什麽不是我?”
這樣的拼勁,幫助他們很快做到月銷幾百萬的規模,也有了一批私域粉絲。
但是,很快發現流量不夠了,增長很緩慢。於是,老板帶著團隊進軍抖音。
聽說美妝直播一姐是朱瓜瓜,老板立刻帶著團隊,來會議室里集體觀摩她的直播。“把她的話術記下來,給我學!喊出激情,喊出氣勢!”
最後,老板問大家:“朱瓜瓜能做到20萬人在線,我們打算做多少啊?”員工沒人說話,面面相覷。
老板一聲令下:“她做的早,粉絲多,但我們氣勢不能輸,最少也得做個2萬人在線!”
► 直播間截圖
老板帶著主播,每天抓話術,抓表演。結果怎樣呢?300多個人在線。
老板又來召開動員會,來來回回,團隊被折騰得筋疲力盡,搞了兩個月,還是沒業績。
這是很多老板的典型錯誤,以為做抖音,有勤奮有激情就行,對基準值缺乏清晰的理解。
朱瓜瓜是達人主播,你是企業的素人主播。
達人和企業的數據基準值,差遠了啊!
這里的規律是:
素人主播承接流量的能力有限,必須接受這個大自然的規律啊!
無論是直播推薦流量,還是平均停留時長,還是在線人數,都是幾倍的差距!
挑戰客觀規律,追求所謂狼性文化,沒有好結果,只會加速團隊解散。
在那打雞血的兩個月時間,如果用來科學運營,早就把直播間冷啟動解決了。
一年多來,這樣的案例我見了很多。
真的要和大家多分享一下,能幫一個人避坑是一個。
我好心提醒一位老板,你們團隊目前人員結構比例,沒有內容基因,可能先做直播,有了業績再來補充短視頻短板比較好。
這位老板,擡起頭,斜45°角仰望星空,左手緊握拳頭,鄭重的和我說,“基因就是用來突破的!”
一位老板聽說某個奢侈品賬號投產比做到1比30,於是要求自己的美妝團隊做到1比5。我聽到老板在電話里這樣下命令時,忍不住搖搖頭。
又比如,減肥代餐賽道,競爭很激烈,又要一個月3000萬銷售額,又要投放ROI到2.5。
這種又要規模,又要ROI ,就是挑戰平台規律,不尊重客觀事實。
再比如食品老板,剛做了一個新直播間。
自己的分銷團隊,找一個達人帶貨,賣爆了399元的套裝,立刻轉發到團隊群里。
“看看人家話術多好,學起來!”
要求自家的素人主播,用剛起一周的號,去賣399元的套裝。
新號+新主播,賣不動。
怎麽辦?
在公司內部,批評主播表現太差。
走出公司,和朋友聊天時,又吐槽平台:“抖音是不是有問題?來的顧客好像不精準啊,進來都不說話。”
人家顧客跟你非親非故,也不是暗戀你,第一次來你直播間,只是好奇逛逛,看到你賣399,感覺貴了,走了不是很正常嗎?
那為什麽顧客願意在達人那買?
因為達人有一千萬粉絲,還積累了兩年的粉絲信任啊。
一個人如果不理解客觀規律,就會錯誤使用基準值,做出錯誤的決策,自己為損失的時間、金錢買單。
鉆石段位是什麽樣?
這個段位的團隊,知道基準值,也知道規律,非常強悍了。
唯一的缺陷,不太注重科學使用規律的前提。
什麽意思?
舉個簡單例子。
請問,明天太陽會從哪邊升起來?
你可能會微微一笑(這是要挑戰智商嗎?)
太陽從東邊升起來啊。
這,小學生都會啊。
這個規律什麽情況下會失效?你知道嗎?
(給大家5秒鐘思考)
答案是,在金星上。
因為在金星上,太陽是從西邊升起來,而不是東方。
這里面的規律是啥呢?
太陽的東升西落還是西升東落的規則,取決於自轉方向。
你看,任何規律背後,都隱藏著使用前提。
比如,一個健康輕食的老板,起號三個月,月銷100多萬。
不算很好,但也算成功冷啟動了。
但是,當這位老板知道友商的數據時,還是坐不住了。自己直播間,每小時流量2000,而友商有5000。
憑什麽?要知道在天貓上打的時候,他還是自己的手下敗將。我!不!服!
為了增加流量,老板開始在抖音上找各種專家學習,看到一個百萬粉絲的知識博主說,抖音未來,是短視頻的天下。短視頻,是建立信任的最短途徑。
問題是,企業不會拍,怎麽辦呢?博主說了,先求量,再求質,你都沒拍過100條,憑什麽說短視頻沒用?沒有勤奮的人,談不上拼天賦。
原來是這樣!老板感覺自己恍然大悟。看到友商最近視頻產量確實也多了,對對,就是這個原因嘛!
於是給團隊下命令,一天必須發10條短視頻。員工說:我們不會拍啊!老板想起抖音專家的一句話,先抄襲,再超越,於是下令:模仿友商爆款拍!
這樣拍了兩個月,除了個把條視頻小爆,有個十來萬播放量之外,大部分都是啞炮。直播間還是冷冷清清。
忙了半天,還是徒勞無功。為什麽會這樣?
視頻發更多,流量更多,這是一個規律認知,但這有一個前提——視頻質量要高。
如果視頻質量不行,發100條意義也不大,播放量還是少得可憐。
那麽,模仿友商爆款,是不是就能提高視頻質量呢?
這里,有兩個隱形陷阱。
首先,這個爆款腳本,是不是被很多博主都用過?如果是,那麽顧客刷到,只會快快劃走,心里還暗罵一句:怎麽天天講這個?看膩了啊。抄得慢,也是一種罪啊。
其次,如果腳本剛爆,你還有機會。那麽,你的演員表演到位嗎?
比如,腳本里有個女生嬌羞捶人的動作。
人家爆款視頻里,捶的那是清純可愛。
你的視頻里,錘的是做作、僵硬,讓顧客都替你尷尬。
顧客還沒入戲,已經出戲了。
顧客還怎麽來買單?
你看,一個看似簡單的規律,卻隱藏著兩個使用前提。
懂使用規律的,是徒弟。
懂規律使用前提的,是師傅。
王者段位
知道規律,還知道規律的前提。
這樣的團隊,能科學穩健地,從零開始,打造出一個月銷千萬級別的直播間。
六級段位,在你眼前。
段位越高,越有能力做出高業績。
你的團隊,在哪個段位?
你找的DP,在哪個段位?
當然,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不足,包括我們在內。
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幫助你客觀評級自己團隊,客觀預估自己的業績結果,提前意識到人才短板,才能及時補齊。
當你有了對的模式,對的人,你就能更順利地完成冷啟動,從0到月銷百萬,帶領團隊看到希望,士氣上漲。
接下來,你將進入第二階段,業務增長階段。
為什麽在這里強調增長?
選對模式,你能初步跑通PMF(Product Market Fit)產品模型。
但是,比較還是早期,規模太小。
你總不想一個月就做個一百萬,無法突破吧?
這個階段,首先要優化投產比(ROI)。
為什麽要優化?因為不優化的老板,最終都會非常郁悶。
有一位廣東的老板,在戰略上很重視抖音,是最早一批入局抖音直播的商家。
抖音直播帶貨剛興起,他就到字節跳動分公司參觀學習。每周,還要寫總結,和字節跳動的小二交流,看怎麽進步。
如此好學,做抖音應該沒問題吧?
果然,經過一年的努力,他的團隊,終於做到了月銷千萬,他自己非常有成就感。
要知道,連抖音官方,都把他列為行業的明星標桿案例。連同行,在培訓自己主播的時候,都會說:你看那個某某直播間,播的多好!快去學!
然而,私底下,他告訴我,他有點崩潰。
月銷1000萬,他仔細算了下賬,幾乎沒利潤。
錢,都給平台交廣告費,以及發給主播了。
搞了半天,在給別人打工。
其實,自己早就發現投放費用有點太高了,但是,為了沖規模,為了讓自己在銷售排行榜上繼續領先,可能還為了被別人讚美的虛榮心,他沒有深究。
但是現在他受不了了,眼看著利潤沒了,再不轉型,都要虧損了。要知道,員工工資,投放費,這兩樣東西都是總會增加,不會減少的。
他說他一個人在辦公室坐了好久,感到有點絕望。
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
在項目早期,就要優化投產比,打造健康的增長模型。
在保證合理利潤的前提下,再擴流量,增長業績,這才心里不慌啊。
怎麽優化投產比呢?
你認為有哪些可能的方案?
是優化投手的投放操作嗎?還是培訓主播話術?
如果只是局限於以上兩種,我建議你仔細想想,還有多少其他的途徑?
你是否能窮舉出有超過五種優化思路?
為什麽要懂這麽多?
因為每一種優化思路,都有它需要的資源和條件。
別人能用的,不一定適合你。
當你成功優化了ROI,業績增長了,就萬事大吉了嗎?
不是,幸福的矛盾就來了。
這個時候團隊的利益分配問題會成為重點。
以下,是我的親身感受。我自己,也經營了十幾個自營直播間。
業績少的時候,主播們的薪資差不了多少。
業績一多,那差距可就大了。
你試想一下,假設你是主播,你和另一位姐妹同一批進來,兩個人薪水差不多,還一起吃飯,一起談天說地。
兩個月後,眼看著她工資比你多兩萬,買了新手機,還打算在老家買房子。
這就不說了,更可氣的是,原本每天最黃金檔的直播時段,是你和她輪流的。
現在,都給了她!
心里非常,非常,非常不平衡。
所以在這個階段,如果你沒有處理好,你一定,百分之一百地,會在微信上收到主播發來的信息。
“老板,在嗎?可以和你單獨談談嗎?”
► 公司某主播聊天截圖
剛坐下來,可能還是溫和的寒暄。
但是沒說幾句,立刻開始有點激動了。
“憑什麽小麗掙得比我多?我做的不比她差!”
“你們都把好的時間段給她,把差的給我播!”
“我當然播不起來啦!!!”
這種抱怨,可不僅僅是主播會有。
畢竟錢這個東西太敏感。誰都會有意見。
比如,我的一位俱樂部的老板,就遇到團隊leader抱怨。
“我一個運營總監,辛辛苦苦把項目帶起來,還沒一個主播賺的多!”
這就是人性。
當團隊找你抱怨的時候,你怎麽辦?
安慰和打太極,不能解決問題。
你打太極,他們就跑路了。
真正的解法,是團隊管理數字化。
每個人,有多大功勞,不要靠嘴說,全部數字化。N個指標,N個等級,一套績效計算公式,請自己算,自己對號入座。
工資,不是公司發給你的,是你憑自己做的數據,掙出來的。有一套清晰、統一的標準,員工才會心服口服。
而其中優秀的人,會主動沖刺更高的數據,更高的獎金!
有了數字化管理系統,老板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哪怕今天你很忙,沒有時間親臨一線,你也能通過數據看到每個人的狀態。
有了完整的科學數據,你不會誤殺任何一個優秀的員工,也不會錯提拔一個庸才上來。
通過投產比優化、擴流量漲業績,以及團隊管理數字化,我們達成了抖音運營的第二階段,
業績也會逐步從100萬,向500萬邁進。
只有把這三個模塊做紮實,才能使業績基本盤穩定,不會上竄下跳。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第三個階段,矩陣擴張階段。
為什麽要做矩陣?
很多人,把抖音比作新的淘寶。其實它們大不相同。抖音,更像線下店經營邏輯。人們在線下逛街,也在抖音逛店。
跟淘寶不一樣,淘寶是顧客主動搜索。抖音呢?顧客是閑逛,看到感興趣的東西,才會駐足和購買。
那麽思考一個問題:成功的線下店,都是怎麽經營的?無論餐飲也好,服裝也罷,你會發現一個基本規律:成功品牌,都是開連鎖店的。
你大概找不到一個上市公司的品牌,只開一家店。無論優衣庫,還是海底撈,都是連鎖店。
那麽,這些連鎖店是不是都一樣呢?
不是。往往會分成旗艦店和分店。通常來說,旗艦店規模大,分店規模小。
為什麽要開旗艦店,都開小小的分店不就好了?多省事,還節約成本。
畢竟旗艦店,店大成本大,那裝修成本、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真是高得嚇人啊。
► 線下旗艦店
旗艦店,可不只是用來賣貨的。通常,會開在大城市的繁華商圈,為什麽呢?因為有巨大的客流,門店本身就是巨大的廣告位,產生海量的曝光宣傳,形成品牌勢能。
其次,在營銷層面,一款新產品推出,怎麽制定出最好的營銷方案?通常,旗艦店會派出最強的營銷人員,寫好推廣方案,由最強的銷售員去賣。用最精銳的團隊,打磨出最佳的營銷方案和銷售話術。
這樣轉化率才高,才放心地,去複制到其他分店。
優秀的銷售結果,才能在全國各地開花。
最後,旗艦店的生意興隆,是最好的信任狀。
顧客看到,會覺得這家店真火;代理商看到,也會想咨詢合作。
這麽說來,旗艦店最強,只開旗艦店不就完了?
不夠,畢竟,廣闊的三四線城市,還要分店去覆蓋。
畢竟,咱不能指望三線城市的小張,為了買一件T恤,還專門坐動車去省會吧?
同理,抖音直播間也分成兩大類:旗艦店直播間和衛星直播間。
企業第一個打造的,往往是旗艦店直播間。
為什麽呢?因為剛起步,模式還沒摸清楚呢。
誰來探索和搞定模式呢?是派普通人,還是高手?
很多老板就派普通員工上,員工並不是不努力,無奈抖音上臥虎藏龍,對手實在太強。結果是怎樣?搞了幾個月,都沒有起色。
員工吃力,老板生氣。
所以,和線下旗艦店邏輯一樣,必須派出最精銳的團隊,甚至是老板親自上,來打攻堅戰,跑通產品推廣模型,形成直播運營SOP。
跑通模型,就OK了嗎?
假設跑通一個模型,每天營業額就1萬元,有意義嗎?為了放大規模,必須上投放,規模化放量。
不斷提高投放量,於是業績不斷上漲,從此就能過上幸福的人生了嗎?不可能。
一來,依賴投放的直播間,利潤太微薄,二來,抖音有削山頭的潛規則,淘寶生態,能長出李佳琦、薇婭這樣的巨頭,在抖音不可能的。
抖音表示,你,某個大哥,別做太大,別把流量吃完了。分一點,給弟弟妹妹,我要的是百花齊放,大店小店和諧共存。
所以你會發現,當你的月銷售額在1000萬以下時,通過投放,業績增長可以很快,到1000萬以上時,開始放緩,到2000萬以上時,就很難高性價的增長了。(以上指的是同一個賬號)。
你的努力和你的收獲,開始不成正比例。
做到1000萬,可能是一分付出,一分收獲。
再往上做,可能是十分付出,一分收獲。
► 付出與收獲的比例
這是你的錯嗎?不是。
有一只無形的手,按住了賬號成長的天花板。
那該怎麽辦呢?做矩陣。
假設我們的目標是月銷5000萬,千萬別只做一個號,指望它能扛起5000萬的業績,萬一它做到3000萬就漲不動了,你該怎麽辦?
所以一定要提前規劃。
不要做一個,做多個。
5000萬,我們可這樣拆解:一到兩個旗艦直播間,月銷一到兩千萬,多個衛星直播間,月銷數百萬。合起來,也是5000萬。
更加穩妥,而且,有更大的增長空間。\因為衛星直播間,還遠遠沒碰到天花板呢!
那麽,企業要做幾個衛星直播間呢?
我們的建議,通常來說——
矩陣模式=M個旗艦店直播間+N個衛星直播間,N>3M
► 矩陣模式
當你在籌備矩陣直播間時,無可避免地,你會發現這樣一件事。
你做大了,樹大招風,友商開始盯著你,專門挖你的人。
你的主播剛下辦公樓,友商老板把豪車停在樓下,等著呢。
聽說你們家主播很強?嘿嘿,我來挖咯。
你可能會說,我的主播強,友商老板怎麽會知道?
同學,這可太容易了啊!
現在很多第三方軟件平台,能輕鬆查到每個賬號的銷售額、轉化率,各種數據,一目了然。
友商,一定是最關心你的人,可能比你老婆還關心你。
你有幾個主播,每個主播轉化率如何,每小時流量多少,擅長賣什麽類型單品,聰明的友商,一定會拿好小本本,仔細記錄。
這一天,他發現你有個主播叫小芳,數據特別強。他動心了。
於是,如同偶像劇一般,他開豪車停到你公司樓下。
等小芳下班,殷勤地拉她進豪車,給出雙倍工資:來我這里吧,你的價值,被低估了呀!你怎麽可能只值這點工資??
這不是段子,這是線下課學員告訴我的。這件事,就發生在他身上。
而且不是一例兩例,都發生在杭州。但我目測,其他城市,最終都會出現。
因為優質的主播資源,一定會被老板爭奪。
不管你怎麽圍堵,友商總能找到你的明星員工,試圖策反。
畢竟,現在這個社會,信息流通太快,誰都沒法真正管住誰。
怎麽辦呢?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明星員工,不能讓她跑了呀。
有的老板,就開始跟員工談人生,談理想,試圖以感情留人。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意義不大,在雙倍工資面前,撐不了多久。
那有的老板就說了:摳啥呢!摳死了!別人給雙倍,我給2.5倍!
對待人才,不舍不得!唯有格局,成就事業!
這話聽起來沒錯,但請看下面這個故事,真實的發生過。
有一家上市公司,做食品的,有一個主播很強,每小時銷售額是其他人的三倍。
主管對她愛護有加,給她租了精致的單身公寓,薪資,也是同行業的1.5倍。
就這麽好的條件,主播幹了三個月就要走。
這就奇怪了,上市公司的背景,加上這麽好的條件,你還圖啥?
主播說了,一個國內頂級的美食達人賬號,來挖她。
不但給出比現在還高的工資,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她做達人!天啊,有機會做明星啦!
你怎麽辦?難道也做一個全國頂級的MCN?
無論怎麽挽留,她還是走了。
你看,格局再大,也不能保證留住人。
畢竟,市場上總有一些人,開的薪資更高,給的條件更好。
那老板該怎麽做呢?總不能束手就擒吧?我們的答案是:打造運營支撐體系。整個直播團隊,不追求80分的明星主播,而是錄用60分的普通主播。
60分的主播,那就好找了。線下大量的銷售員,以及成熟的客服人員,都是能用的苗子。但是,60分的主播能力不足,怎麽辦呢?賣不動貨,怎麽辦?
提升自己運營支撐體系,優化產品策略,優化流程話術。
賣不動貨?運營來,不斷測款,改進產品,打磨出好賣的產品。
不會講話術?運營來,測試最優的話術版本,甚至連手勢,動作都教你做,連演示道具都給你買好。
流程不熟悉?運營就坐你對面,告訴你,先講A款,講三分鐘,做一波福利活動,再講B款,在現場提醒你。
我們經過十幾個直播間,半年多時間的測試,這套方案驗證可行。
沒有任何主播經驗的同學,經過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培訓,可以熟練上崗,銷售額不輸給成熟主播。(當然前提是本人有一定天賦)
為什麽要強大自己的運營支撐體系,而不是打造明星主播?
老板們可以思考一下:80分的主播,好不好找?
80分的運營體系,能不能打造出來?
進一步地思考:
80分的主播,你能不能批量複制10個,20個?
80分的運營體系,能不能複制給10個、20個直播間?
智慧的你,一定有了答案。
為什麽要這樣做?
因為生意可複制,才能規模化。
只有規模化,才能讓企業真正成長。
在規模化的過程中,你一定會遇到這樣的員工。
態度好,也有能力,但是業績不好。這種人,你會怎麽處理?
比如一位老板,手下有這樣一位員工。
她做主播,人很聰明,但是業績不穩定。
為什麽不穩定呢?脾氣比較暴躁,容易發火,黑粉稍微一刺激,就很不高興,甚至要回懟兩句。
老板測過數據,她懟人的時候,銷售數據要掉一半(但是掉一半還是比其他主播強)。
另外,這位姑娘很有“主見”。不願意服從總監的安排。
運營總監要她做的事,她總會質疑,提出不同意見。
這些意見,還不是瞎說的,還有分析,有數據。
討論起來,要僵持很久。
連老板的策略,她也會反駁。
為了團隊氛圍,老板只能忍痛請走她。
這是這位老板最後悔的一個決定。
這個姑娘離職以後,心情很郁悶,來找我喝茶。
能力很強,但是被開掉,換誰都郁悶。
我讓她先放下包,聽她講了整個過程。
我發現,這個姑娘不錯啊!跟人溝通雖然有一些小問題,但是,其他的綜合能力非常強。
強到什麽程度呢?如果不是她打算去杭州,我肯定要把她拐到深圳來,放在我們公司。
為什麽我會給她如此之高的評價呢?
我們水松認為,一個人的能力,能不能勝任崗位,和兩方面有關。
一是他的思維習慣,他遇到事情,下意識會怎麽想。這往往是天生的,和自驅力一樣,幾乎不可以通過後天培養。
二是他的經驗,這可以通過後天習得。
怎麽了解一個人的思維習慣呢?有兩種方法。
一是長期跟他接觸,記錄他對不同事物的反應,總結分析。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幾個月,甚至半年時間。
二是通過科學的天賦評估測試,獲得她的天賦雲圖。
這位姑娘的天賦雲圖是這樣的。
► 天賦雲圖
她的弱項,是和陌生人溝通,關係建立這一欄,只有一項【交往】比較強,還是偏向和熟人交往。
為什麽她能成事兒呢?
她對工作有渴望【追求】,同時對工作的標準要求極高【成就】,所以在其他同事眼里,會變成對人苛刻且直接。
她的優勢是什麽呢?
她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學習】排第四、【分析】排第三。
這樣的人似乎不適合做主播,適合做什麽呢?運營啊!
同時,她還有一種極為罕見的特質,【戰略】、【分析】、【學習】的疊加。
這意味著什麽?
她非常好學,總是想把事情分析透徹,找到最優解法來行動。
最難得是,Top10的思維習慣里,她在影響力這塊,居然有5項。
這代表什麽?她總是下意識地,要調動更多的資源,影響其他人來完成目標。
這就是將才啊。
她就應該帶領一支隊伍。
而不是給運營總監打副手。
屈才啊!
同一天時間,我的一位俱樂部成員宋總,剛好從杭州來深圳。
有時候,緣分就是這樣妙不可言!
我、姑娘和宋總一起吃飯,我介紹了姑娘的天賦雲圖。
宋總眼前一亮,打起了精神,開始和姑娘聊。(把我撂在一邊,我表示氣憤)
聊了一小時,發現確實是人才,馬上說:來我們公司啊!
飯都不吃了,一直勸。
姑娘同意了。
臨行前,我還給宋總再三叮囑:
半年內,一定要排除萬難,全力支撐這個姑娘的決策。
培養她做抖音的運營總監。
果然,當她成為管理者時,立刻生龍活虎。
遇到困難,別人沒轍的時候,她總能抓到重點。
當大家士氣低落時,她還會開動員會,帶著大家一起找出路。
她的口頭禪是:相信我,沒問題!
她接手的時候,直播間月銷300多萬,經過1年時間,現在已經月銷2000萬了。
宋總高興極了,在微信上和我說:哎呀,終於出來一個能打的,把抖音支棱起來啦!
1年前,我每天聽到的,就是直播間這里有困難,那個做不了。
現在,我每周的周報,聽到的都是喜訊,完全不用管,你不知道有多爽。
她現在說做啥,我都不問理由,全力配合。
誰不聽,不配合,我就TMD的就幹掉誰。(此處粗話不值得學習)
感謝水松的介紹啊。
這種事情發生了很多次。
我深刻地感受到那句老話:樹挪死,人挪活。
每個態度積極的員工,如果沒做出成績,未必是能力不行,可能是位置不對。
當你做到矩陣直播間時,你在各個崗位上,都長期需要優秀人才。
此時,你一定會特別想知道:
哪些主播,其實更適合做運營?
哪些運營,可能成為王牌主播?
哪些員工,可能成為傑出的操盤手,統領團隊?
誰具備最強的分析能力,在業績瓶頸的時候,能站出來破局?
當你有一套員工天賦評估系統,你就能更快找到答案。
當你打造了成熟的團隊運營體系,你才能從直播間一線解脫,才能騰出時間,尋找新的增長點。
雖然抖音是戰略級項目,但是,你肯定不想每時每刻,都被綁在這輛戰車上。
企業,有更多需要你的地方啊。
你看,我有十多個自營直播間,為什麽我還有時間出來講課呢?
就是因為運營已經自動化了。
建立了運營支撐體系的矩陣直播間,就是最佳狀態嗎?
不是,還差最後一步——抖音公域私域聯動體系。
你是否知道——
直播間做到什麽階段,要開始啟動私域?
你是怎麽給私域定位的?
你知道怎麽制定私域的KPI嗎?
再次強調水松的觀點——
公域做規模(新客戶),私域做利潤(老客戶復購)。
這里,很多老板又會陷入一個誤區。
他們,非常追求私域的粉絲量。給團隊的KPI,是一個月必須加粉多少。
這會導致什麽結果呢?
團隊激進導粉。
頻次很高,在各種觸點導。
力度很大,送各種資料,甚至送實體禮品。
這麽做,肯定能導來粉絲,但,這些粉絲,真的是你要的嗎?
這都是一些什麽粉絲?
為利而來,或是隨手添加。
他們對你的品牌有認知嗎?很多人並沒有,甚至不知道你是誰。
如果把他們裝在一個群里,你會發現,他們會發廣告,會說風涼話,因為他們覺得:反正我跟你不熟,我不在乎。
你做大促,你發消息給他們時,他們大部分人,都無動於衷。
這樣低認知的粉絲,有多少價值?
團隊的精力付出,真的值得嗎?
回到商業,有一個樸素的原理:少數客戶,創造多數業績。那麽,我們的精力,應該放在哪里?是少數高價值客戶,還是多數中低價值的客戶呢?
這就引出私域非常重要的原則:客戶分層。只有清晰的客戶分層,才知道誰是高價值客戶,把重點放在誰的身上。
那麽,高價值客戶都是怎麽來的呢?通常,都不是新粉絲,不是那種剛剛刷到你的人。畢竟,大部分品牌,都做不到讓人一刷到,就一見鐘情,就成為你鐵粉。
往往是多次刷到你的視頻,反復觸達,反復種草,開始嘗試購買。用了感覺不錯,開始復購。
經歷這樣一段旅程,成為你的高價值客戶。
那麽,這樣的客戶,會在什麽時候出現呢?
是你做抖音的前期,還是中後期呢?
顯然,是中後期。
你經營越長期,這樣的客戶越多。
所以我們就清晰了兩件事,也是運營私域的主要準則:
第一,經營私域的階段,是抖音項目的中後期;
第二,不能所有人都往私域導,私域客戶必須有門檻,這個門檻是復購,甚至是多次復購。
高價值客戶的復購,撐起了私域的利潤。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私域跟抖音的關係,就像夫妻關係一樣重要。
私域不成功,抖音做不大。
沒有私域的利潤,老板拿什麽去投廣告?
沒有私域的利潤,老板拿什麽去叠代產品?
沒有好產品,拿什麽跟友商競爭?
贏得私域,才能贏得抖音的主動權。
這個時代,一個老板想做大,就必須同時擁有運營公域和私域的能力。
有人說:這要求太高了!
是啊,要求很高。
這就像登山一樣。
走到海拔50米,要求很低,但是,友商很多啊!競爭激烈,還動不動要跟你打價格戰。
走到海拔2000米,要求很高,但是,友商不多,甚至有時候,只有你一個人。
當你走到這個高度,你會發現,有一片流淌著蜜和奶的世界。
而且,沒有多少人和你搶。
畢竟走到這個高度,需要極強的認知,和韌性。
三九增長法,就像這座山峰。
你可以登到半山腰,安營紮寨。
你也可以挑戰登頂,一覽眾山小。
全看你的選擇。
而水松的使命,是把登山的路線圖,交到你的手中。
期待有一天,我們,相遇在更高處。
最後,再次奉上“三九增長法”路線圖。老板們可以保存收藏,轉發給你認為需要的朋友。
關鍵明和張陽 2021-08-16(原文出處)
註:2021-11-20 某抖音號發布了抖音近期封號的原則,而關鍵明此篇文章的『矩陣』,應就是在被封之列:
【連結】最近F号严重,大家注意规避!/抖音 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