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arbie 芭比
(連結:2023

芭比.jpg

這二天看了篇關於《芭比》的文章,內容還不錯,我放在留言處。

本沒想討論這部電影的,但它的票房有些出乎意料,所以小聊二句。

其實我本來以為這種洋娃娃的東西,是在物化女性,結果發現,這部電影竟是在傳遞女性主義!?

我原來的想法可沒亂說啊!文章談到:

『芭比變態的身材、完美的服飾、完美的職業,由於沒跟上歐美女性主義的版本更新,漸漸被貶得一文不值。“拒絕成為芭比”,一度成為了歐美女性的口號。』

所以這片變成傳遞女性主義,實在是讓我有些意外。

其次是,這片賣得出奇的好,目前全球票房已經7.5億(奧本海默4億),這應已經比很多英雄電影的票房高了,而且目前這數字還在飆升。

而在全球的票房中,各地的票房都是《芭比》贏過《奧本海默》,但台灣是個例外,就是《奧本海默》的票房更好,這原因是台灣人更有水平嗎?

我覺得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台灣女生沒有特別迷芭比,Hello Kitty 的粉絲應該都比芭比多太多了。

我印象中小學時的女同學,迷芭比的也沒特別多(價格太貴而家長很少買?),所以我個人的想法是,應該是『芭比』在台灣,她的受眾本來就沒有很多。

留言中的文章,除了談到美泰如何由谷底翻身外,也談到了輸出文化IP的重要,它談到:

『樂高去年收入達到646 億丹麥克朗(約68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38億丹麥克朗(約145億元人民幣)。年收入682億元,是什麼概念?

廣東省汕頭市的澄海區,號稱“世界玩具之都”。這片345平方公里的土地裡,有4.6萬家玩具及相關企業,誕生了5家玩具上市公司。

去年,澄海GDP為513.28億元。樂高的年收入,比澄海全區GDP都高。』

好了,回到上文,就是美泰如何讓芭比起死回生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幫芭比的定位轉身,文章談到:

『2015年,美泰開啟了“You Can Be Anything (你可以成為任何人)”的企劃,緊跟新時代女性對自身的價值認同。芭比能從事的職業變得更加五花八門,包括消防員、飛行員、搖滾明星等250多種職業。』

結論是,我認為台灣的價值觀都是跟隨著歐美走的,所以,尊重女性、傾聽女性,不但是商業上,也是政治上極重要的事。

尤其是男性們,有些不合時宜的話,或是比較傳統的觀點,或許本身沒有貶意,但也最好要𧫴慎些,不然可能會得罪比較敏感的女性。

總之,這部電影有許多文化上的意義,倒是蠻值得思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