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羅剎海市
(連結:2023

 

最近刀郎的《羅剎海市》在中國爆火,因為是個非常現象級的事件(全球超過100億次播放),我就特别去聽了一下。

聽第一次,真覺不是很好聽,再聽第二次,還是覺得沒有很好聽。

後來理解了一下,知道是歌詞的關係受到追捧,那很奇怪了,這首歌其實歌詞還蠻有深意的,連我都要看半天了。

你說要是像《小蘋果》那樣能廣為傳頌,我還能理解,但這歌詞還真不好上口。

歌不算好聽,詞也不夠淺,所以相信這首歌多數人初聽,都不會覺得它能火成這樣。

音樂是不是跨文化的?真的很難說。

我年輕時喜歡聽重金屬,不是很重的那種,而是稍微輕的那種,像 Guns & Roses 或 Bon Jovi 這種,有些歌即使放到今天,還是很好聽。

例如 Escape Club 的《I'll be there》,這個我放到留言處,相信你現在初聽,還是會覺得很好聽,所以它是跨文化、跨時空的。

美國流行樂壇重金屬風過後,流行的是 rap 風,還不是阿姆的那種(阿姆的我覺得還好聽一些),那陣子我真覺得不是很好聽,而台灣也沒很流行,所以那這裡又說明了,音樂或許不是那麼跨文化的。

回到主題,就是同樣是華人,同樣多數受歡迎的音樂都相同,那同樣的一首歌,沒想到中國火成這樣,但台灣人卻可能聽不慣。

這或許說明了,音樂這件事,有時不但沒有跨文化,或許連跨地域都做不到。

註:刀郎的這首歌為何這麼火?小馬宋做了很好的分析,我放在下方。

==========================

 

《刀郎,掃地僧與孫悟空/小馬宋》

跟老范做了一期播客,聊了聊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這個事件,以下是我們兩人的觀點集合。

1、關心刀郎新歌的人,集中在60,70,80后,90后明顯對刀郎普遍缺少認知,既不瞭解,也不關心。 我們兩個人就是70后,做了這樣一個選題,明顯也是70後視角。 所以在40歲以上人群中這件事熱火朝天,年輕群體中默默無聞。

2、有人問我刀郎的歌好不好聽,首先我不是一個酷愛歌曲的人,第二是人的音樂品味大概在25歲前就成型了,我自小在山東農村聽我太爺爺唱民間小調,所以欣賞品味有限,但我覺得刀郎的歌挺好聽。

3、《羅剎海市》故事來自《聊齋志異》,這跟《西遊記》、《官場現形記》等等古代的通俗作品都很像,諷刺、反抗這些主題是人人喜歡的,放到今天也依然有效。

4、這首歌的流行,可以用格拉德維爾的《引爆點》中提到的流行三要素來解釋,這三個要素是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法則,環境威力法則。

首先需要有重要人物作為中心,刀郎,那英,汪峰等等都是個別人物。 其次是內容要有附著力,就是吸引大眾關注的內容,這裡面的復讎戲碼,刀郎的粉絲,圍觀性,拆字遊戲都有附著力和社交貨幣的作用。

輿論環境和平臺的推送規則,則進一步助推了這件事發酵。

5、某自媒體公司總結了內容的 11 種爆款模式,刀郎這個就是典型的 w 型結構,這也是英雄電影的典型故事結構。

少年俠客,挑戰權威,權威打壓后少年復讎,名動江湖。 就是一個W型的結構,崛起,低落,複出這種結構是觀眾最喜歡看的故事類型。

這也與《千面英雄》中講述的全世界神話中英雄的普遍成長故事類似:啟程,啟蒙,考驗,歸來。

6、中國人最喜歡的兩種英雄設定,一個是掃地僧,一個是孫悟空。 掃地僧是佛家類型的代表,默默無聞但身懷絕技,關鍵時刻能大展身手;孫悟空是道家類型的,逍遙自在,藐視權威。

當然儒家類型的英雄,很受敬佩,但沒法作為娛樂話題,比如喬峰。

刀郎在大眾的眼中,就是掃地僧和孫悟空的合體。

7、當時的幾個音樂大佬為什麼會被攻擊?一個是當年有一些“不當”言論,但最主要的是,他們這麼多年沒有好作品了。

如果當年嘲笑蘋果的諾基亞依然牛逼,今天大家也不會嘲笑諾基亞。 就像巴菲特看不上馬斯克,也沒多少人嘲笑巴菲特,但如果換成許家印,那今天估計會被噴死。

8、當年的音樂界,還是偏精英的。 今天的音樂領域,被抖音等大眾媒體通俗化了,當普遍精英的時候,你俗,就會被嘲笑;當普遍庸俗的時候,你反倒是看起來有點精英了,就是參照物發生了變化。

9、視頻和播客的流行,是技術造成的,但技術造成的這種流行,是一種文化返祖現象。

因為人類歷史上識字和願意閱讀的人本來一直就不多,人類文字的歷史也很短,早期內容大部分都是口口相傳。

10、《羅剎海市》被大家認為詞曲俱佳,其實,文字好不好,也是分階層的,每個人認為的好也不一樣。

它的好處是“有文化”到了恰到好粗,既不是早年那麼俗氣,也不是太有文化,這樣就切中了最大公約數的受眾。

拆字這種文字遊戲有很多人都玩,但是馬戶這種拆字,是最初級的拆字。 你看《西遊記》中,孫悟空拜師的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是一個更深一點的拆字遊戲,古人稱“心”為靈台,而它只有方寸一點;心這個字,就是一彎斜月,三顆星星陪襯。

作者的意思是神仙其實就在自己心裡,不用往外求。 但這種過於內涵,很多現代人看不懂了,也就傳不起來。

11、平面設計中放幾個英文,立刻就是覺得洋氣。 這就是元素的作用,這首歌用了一些古文元素,立刻就是讓人覺得比較有文化,這就是形式上的有文化。

形式很多時候直接決定內容,《理解媒介》中說媒介即內容,也是這個意思。

12、民歌曲調,聊齋故事,古文文風,復讎戲碼,一組合,就是一種創新。 這在創意中叫做舊元素新組合,是一種典型的創新手法。

13、刀郎的歌,其實我看不出有多少所謂復讎的內容,它基本是取自《羅剎海市》原故事內容,但文藝作品往往被過度解讀,按照解讀者的理解去發揮,早就偏離了作者原意。

14、但人民群眾喜歡這種戲碼,而且大家普遍同情弱者,不會詳細瞭解和思考當事人個人的觀點對錯。

比如李子柒和資本方鬧翻了,96%的網友第一反應肯定是支援李子柒,在不瞭解任何內幕或者真相細節的情況下,他們會覺得李子柒被欺負,資本就是醜陋的嘴臉。 刀郎這件事上,也是一樣的。

15、其實作為傳統音樂人,對詞曲或者風格有要求,那也是應該的,如果他這麼認為,我覺得表達個人觀點沒有錯。

而且既然是大賽的評委,那就應該堅持自己的看法,如果說一個歌流行就可以評上十大金曲,那就不用評委了,按照銷量選不就好了,為啥還要評委呢?

16、任何行業都有鄙視鏈,當年的主流音樂季鄙視刀郎是有道理的,我當年在國際廣告公司的時候,也很鄙視國內廣告同行做的那些作品,但那時就是我真實的想法,只不過今天我改變了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