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總共約有七百萬戶家庭,但是,根據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去年所做的一項調查,全台近有百萬戶是所謂的「危機家庭」,比例高達七分之一。這些家庭,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就可能面臨三餐不繼、沒錢下葬親人的危機。「仔細推算,如果沒有社會各界的急難救助,台灣光是去年,就會有七千位往生者沒錢下葬。而且這些慘狀在這幾年間,年年都以倍數成長中。」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會長郭志祥,憂心忡忡地預估。


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經濟景氣在新的一年,雖預計會有復甦的情勢;但台灣貧富差距的現況,卻比想像中可怕,多數的民眾還是覺得日子很難過。


百萬危機家庭聽來的確很可怕,仔細推敲,台灣約有近九萬低收入戶,這些家庭中,有三十七萬名兒童,在困苦的環境中成長;台灣單親、需要獨自扶養小孩的家庭,則有五十七萬三千戶,加上三十七萬移民新娘有語言與生活文化上的隔閡,這些家庭內的工作人口,也就是一家的支柱可能僅有一人;一旦有傷病、貧窮、婚姻衝突,馬上就會有生存不下去的困境。

內政部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台灣有八萬六千七百零二戶的低收入戶,雖然僅占全國戶數的一.二%,但是近幾年,每年都有三~五%的成長,也就是一年要多出四千個貧戶。照理來說,國民所得愈來愈高,貧戶應該愈來愈少,台灣的情況恰好相反,顯示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尤其位於首善地區鄰近的台北縣,去年低收入戶竟然成長十%,可見都會區的失業、貧窮現象,成長得很快;而在最多低收入戶的台東縣,每二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是低收入戶,多數偏遠的居民真如諺語所說的,「貧到鬼要抓去」。

另外,台灣還有七十萬卡奴,雖在經濟能力上,有申辦信用卡、現金卡的資格,實際上,很多是負債累累的新貧一族。民國九十三年起,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依賴比已經超過十%以上,全台七百萬家庭中,還有七十萬家庭,至少要負擔一個老年人口;這些都可能讓家庭陷入走上絕境、想不開的地步。

台灣的國民所得平均雖高,有一萬五千六百七十六美元,每個月平均約有新台幣四萬多元的收入,但是財富過於集中的情況非常嚴重。若以每戶可支配的薪資,在十等分位組中來計算,最高跟最低可支配薪資的比例,相差將近五十倍。行政院主計處以最高二十%與最低二十%的家庭所得做比較,實際的貧富差距,在六點零三倍。

去年台灣吉尼係數為三十三.八%,高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二十七國的最新平均三十.六%。吉尼係數是國際間衡量貧富差距的通用指標,數值介於○與一○○%之間,愈高表示貧富差距問題愈為嚴重。國家社會福利做得最好的是北歐四國的丹麥瑞典芬蘭挪威,加上奧地利盧森堡荷蘭等七國;台灣與美國、希臘等國相近,又比當年並列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香港貧富差距更小一些。


窮到沒錢辦後事
大甲高中的沈念慈,家庭貧困,父親過世後全家僅剩一元存款,根本無法處理父親後事。母親過世後獨自生活了一年的小君,雖有五千元低收入戶補助,但是居住的小公寓,每個月有四千元貸款利息要付,還有水電瓦斯等費用,小君靠著當初母親留下的一萬多元現金苦撐了一年,因沒錢洗熱水澡而感冒;最後在貧病交迫的情況下,被管區員警發現。有二成多的社工人員都認為,在目前社會景氣一片低迷下,念慈和小君的情況,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

「用很陽春、很簡單的殯葬禮儀,最起碼的開銷都要十五萬元以上。現在窮人家這麼多,臨時要拿出個十多萬來,真的很困難。有些死者是一家的支柱,人往生了,一家的經濟也就垮了,其他人的生活都出問題,哪裡還有餘錢給親人處理殯葬。都是靠親友資助、舉債來處理親人的後事,或者遇上慈善團體幫忙,不然真不知道屍首擱到哪裡去。」

善願愛心協會從民國九十二年開始,總計協助了六百零五件沒錢下葬的案例,平均每年有一百五十人,然而這僅是在台北縣市的數字。有七成的人不知道有免費協助殯葬的善心團體,而尋求社會其他救助管道;甚至家裡有人不幸過世了,家屬卻要舉債葬親。換算全台二十一個縣市,光是去年一年就有將近七千名往生者的家屬,窮到沒錢辦後事。

善願愛心協會專門受理社會各界關懷不到的弱勢,也就是被許多救助排除在外、卻實際有生活困難的家庭;尤其不是低收入戶,又沒錢處理親人喪葬的家庭。郭志祥說,他第一年開始辦理沒錢下葬的案子,只有七十多件,第二年就成長了一倍,四年多來處理了六百多件。他感到台灣社會的基層,真的是愈來愈窮。

郭志祥指出,為了不浪費社會的愛心資源,協會只提供實際有需要幫助的家庭,「低收入戶有殯葬補助,社會局
可以協調免費的塔位,給家屬安置親人遺骨;一旦有其他團體協助,或有殯葬業者處理的往生案件,我們就不介入了。但是,我們還是常碰上,不是低收入戶,卻窮到沒有錢下葬親人的家庭,這也是我們主要想幫助的對象。」


靠慈善團體資助
郭志祥說到了一個一家七口,父母連續死亡的悲慘事例:「二十三歲的小慧(化名),有四個弟妹都在念書,父母原在擺攤賣雞排,由於競爭大、收入微薄,雖不是低收入戶,賺的錢卻僅夠一家餬口。父親罹患肝癌後無法工作,卻沒想到母親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父親,卻累到過勞不幸往生。」

「爸爸病、媽媽死,剩下大姊小慧照顧一家還在念書的弟妹,家裡原本就已經欠債,勉強過了一陣子生活。高職畢業的她,當總機小姐,每個月只有兩萬元收入,如今家裡發生不幸,媽媽死後的喪葬費根本拿不出來。經過社會局轉介通報,協會這邊受理後先幫她處理了;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沒料到沒有多久,罹患癌症的爸爸也走了。」

在被視為有工作能力的爸爸過世後,社會局總算給小慧家裡核可了低收入戶補助;但剩下五個半大不小的孩子,還是很辛苦地在過日子。雖然幾個孩子還有一個大伯父,只是大伯父的生活也不是很好過,於是在低收入戶通過前,小慧一家都是靠著慈善團體的資助,才沒有陷入絕望的困境。「就像以前的連續劇《星星知我心》一樣,剛好就是五個小孩子,只是他們年紀比較大一些,還能勉強把兄弟姊妹留在身旁,相互扶持。」郭志祥感慨說著。

「我們幾個姊弟妹,雖然日子過得苦,但是不會分開的。等到大家念完書,到社會上就業,我想我們有能力改善我們自己的生活,甚至多出些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願曝光的小慧,向記者信心滿滿地表示,只要社會給他們機會,她相信經由努力之後,家裡就能擺脫低收入戶的窘境。

「一名游姓的計程車司機,妻子罹患癲癇無法工作,他的計程車生意又不好,母親死的時候,身上竟然只有兩百元現金。因為借貸無門,無法處理母親喪事,又對人生失望,索性帶著妻子兩人燒炭自殺。」提到最近台北市南港發生的李詩英一家五口連續投河自盡的例子,郭志祥嘆了一口氣,也說起這個因為家人喪葬無法處理,接連三亡的悲慘故事。

「這故事中有點小小的靈異事件。就是當事人的妹妹,當時也因為經濟上無法負擔,而沒法在喪事中出到錢,沒想到哥哥想不開,一下子變成要處理三個人的後事;正當妹妹憂心忡忡、不知所措時,忽然見到哥哥來托夢,說要她別擔心,會有善心的團體來協助他們的後事。」郭志祥指出,當他第二天接獲通報,聯絡上這個妹妹時,只覺得她不是很訝異,好像事前就知道一樣。

「後來,喪事都處理好,妹妹也來協會舉辦的行善體驗營,擔任義工的時候,才把哥哥托夢的事情跟我說;我還嚇了一跳,有這回事。」郭志祥笑著說,原來連死者都知道有他們這個慈善愛心團體。

善願愛心協會的行善體驗營,幫助的都不是低收入戶;低收入戶的協助,是社會局的業務,協會只是要彌補不足。也因此,常接觸到很多不屬於低收入戶的貧困家庭,善願愛心協會認為,這是景氣長期低迷、貧富差距變大後,社會上新產生的「新貧一族」。



時常沒現金可用

大多數的上班族,都是忙碌辛勤地工作,圖一口飯吃。每個月的收入,到了月底,可能就見底了,加上對於大環境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多數人也是省吃儉用,不敢大肆消費;連帶消費市場上也不見活絡,服務業人員的經濟前景也呈現低迷,中低收入者陷入不良的經濟循環之中。

新鮮人賺不到錢,中老年就業人口卻有裁員、失業與被優退、被取代等危機,許多的人都成了「新貧一族」。雖非像低收入戶般貧困,卻時常沒現金可用,「很多人,可能有個破落的棲身之所,有台破機車代步出門、上班,但是臨時要急用,身上卻湊不出幾萬元。」長期從事急難救助的阿萍姊,這樣分析著。

「雖然不是低收入戶,即使收入不高,也有個正常職業,但是,就是有很多人沒錢處理親人的後事。有些是家裡惟一有工作、有收入的人,如果失業、意外生病倒下,甚至因故死亡,如果又沒有親友,有些家庭根本沒有能力處理後事。」

郭志祥說:「這些人有時比低收入戶還慘,因為礙於規定,這些家庭在行政資源上,完全受不到政府的照顧,僅能靠社會各界的幫忙。如果通報上有遲緩,就可能會賠上一家人的性命。」

舉例來說,南港李詩英一家五口雖窮困,但原先就非低收入戶。先身亡的父親李詩英與女兒兩人,在里長各界募款二十多萬元,加上南港區公所急難救助的兩萬元,與一家廟宇的喪葬捐助之下,辦好了喪事;但根據李家人的說法,當時喪葬費用就高達五十多萬元,已經把能用的錢都用光了,家裡還是很窮。

李家的母子三人在幾個月後也選擇跳水自殺,真正原因成謎,但是,跟無法解決的經濟問題,還有就業問題與社會適應不良,都有很大的關係。李家有可就業人口,不符低收戶標準;但是窮困兩字,一直是這個家擺脫不了的陰影。

每周都在參加行善體驗營的義工陳先生說:「姑且把這些人算成新的貧困一族吧!以往行善救助,遇上的都是孤苦無依的老人,現在,尤其這三、四年來,竟然多出很多貧病的單親、失怙的青少年,還有些中年突然沒工作、一家經濟陷入困境的失業家庭。這三年來,至少多出二、三成,絕對有。」


飢寒起盜心
台中一名五十歲劉姓單親爸爸,離婚兩年,帶著三名子女。原先在生鮮超市工作,因為不慎拿刀劃傷手指,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無法上班;小孩在學校有營養午餐,他自己則是在家裡吃了一個多月的醬油泡飯與泡麵。去年十二月中,他好不容易跟同事借了兩千元,上大賣場買食物,卻因為三天未進食,飢餓難耐,先在賣場內偷吃東西,之後又將熟食裝入小兒子的衣服中,想要偷帶出賣場,最後被保全人員發現而扭送警方。

桃園一名嫁給老兵的印尼新娘,因為丈夫病逝,生活陷入絕境;加上兒子又是輕度智障需要照顧,讓她無法去找工作,只好偷竊賣場東西度日,最後終於失手被抓。警方帶這對母子回家時才發現,這個家水龍頭打開竟然沒有水,家徒四壁,夏天連個電風扇也沒得吹。最後,警方除了自掏腰包請這對母子吃飯之外,也聯絡慈善團體與社會局介入協助與輔導。

沒工作讓這些家庭陷入困境,但每年到了歲末年終,卻總是有裁員潮,光是媒體曝光的部分,就有五千多人;有些小規模、沒見報的裁員,數字大於此。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的統計數字,去年十一月分有七千人,不滿意或因為臨時工作結束而離開職場,估計農曆年前的這兩個月,每個月都有超過七千人次失去工作。

這個冬天,雖然一直屬於不太冷的暖冬,但中國人習慣將債務在過年前結清,加上年節的壓力,這種經濟上的困頓,卻讓許多家庭與民眾的心裡一陣冷颼颼。年關難過,會不會讓危機家庭產生一了百了的絕望念頭,實在令人擔憂。




危機家庭與失業人口
‧ 低收入戶/87,000 戶/占全國戶數 1.2 %
‧ 單親家庭/573,000 戶/占全國戶數 7.8 %
‧ 移民新娘/37萬人/占全國戶數 5.3 %
‧ 失業人口/41萬人/失業率 3.86 %
‧ 卡奴/70 萬人/占人口 3 %



2006 年 10 大裁員企業人數比一比
◎ 企業名稱及部門/離職原因/人數
‧ 中華電信/優離優退/2,000
‧ 台糖/優退/800
‧ 台灣摩托羅拉/依序裁員/700
‧ 大都會人壽(保險業務員)/裁員/515
‧ 華碩電腦(生產線作業員)/裁員/500
‧ 標準財信(催收人員)/關站裁員/300
‧ 復興航空(契約工)/優退不續約/300
‧ 國泰世華(消費金融、信用卡業務)/裁員/300
‧ 台灣美國運通卡(暫停發卡)/裁員/200
(資料來源/中時人力網)


時報周刊 2007-01-23/潘裕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