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覺,二岸三地間,台灣的歌曲最有競爭力,香港則是電影。
所以在大陸,以播放台灣的流行音樂居多,而華人電影裡,賣座最多的是港片。順著這個邏輯下來,你會發現華人最紅的歌星常出自台灣,如羅大佑、王力宏、周杰倫、張惠妹、蔡依林……最紅的影星則常出身香港,如周星馳、周潤發、劉德華、梁家輝、郭富城……
我不知道為何台灣能產生華人界最優秀的歌手,但我卻能理解為何香港能拍出最賣座的電影,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整個產業的結構相對完整,擁有最好的人才。
以昨晚我看完的『寒戰』而言,我覺得台灣和大陸就寫不出這樣的劇本,那為何香港能?因為你有看電視劇的話,會發現香港最愛拍警匪片,所以他們平日在這方面的累積已厚。就算以難度較低的搞笑片來說,大家有印象的也以港片居多,早期是許氏三傑(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嘉禾三寶(成龍、元彪、洪金寶)……,近期則是周星馳。
很明顯的,香港人說故事的功力一流。
同理,台灣的歌星在華人很有競爭力,這不僅是有人才,也必然有產業的競爭力。很遺憾地,我們的政府、企業家似乎都不知道自己為何這麼優秀,更別談要在華人圈中把這塊做大、做好。
我們一天到晚談論要發展文創,但如果連我們的政府、企業家都沒有基本的觀察力,那如何談做遠、做大呢?(台灣老板賺到時勢財後,就愛搞害國害民的房地產,而不思創新,在國際發光,如英業達葉國一曾說:房地產,讓我躺著都能賺)
來大陸後,我發現台灣人是很優秀的,但我們自己不覺得,有很多事我們有機會成為世界第一的,只是我們的野心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