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好老年來自於,能將年輕時的勞動所得,轉化為資產。

峰仔先將收入分為【勞動所得】和【資產所得(亦屬 被動收入)】。『勞動所得』就是我們付出勞力而獲得的收入,如工資。而你不用勞動就會有的收入,如利息、跟會、債券、股息、房租……等,峰仔稱它為『資產所得』。

撇開繼承不談,對於初出社會的人來說,他只會有勞動所得,若想要有資產所得,就必需將勞動所得,慢慢轉換為資產所得。我再講通俗一點,就是你拿到工資,最好想辦法存起來、跟會、買股票、買房子……

你必需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70歲後不再有公司會請你,將不再有勞動所得,但你的生活開銷還是要有,而此時就必需靠資產的收益來過活,如果你年老時沒有資產的收益來支撐生活品質,就會過得很慘。

勞保的概念,其實也是這種概念的一種延伸,它也是政府協助你將年輕時的部份勞動所得,轉化為資產的過程,讓你老時能有收入以維持基本的生活水準。但物價會膨脹,再加上勞保基金目前的窘狀,我覺得還是要做最壞的打算,萬一勞保最後破產了,你還是能過得很好,若是沒有破產,你肯定過得也比別人好。

所以健康的理財思考,是不將養老的責任寄望於政府,而是自己先做好準備,而準備的方式,就是在你退休前,將你的勞動所得,不斷地轉化為資產。


房地產最佳
我認為轉化為資產的過程,房地產是最好的標的,正常來說,它一定能有租金收益。

要注意的是,自住的房子不會有資產收入,因為它出售有困難,更無法出租,所以如果你只有一棟自住的房子,那絕不能稱為房地產的『投資』,峰仔所談的房地產投資,必須從第二棟才能開始算。


我認為房地產會比股票好的一點是,房地產不會消失,但股票會變壁紙,這點是很多人在計算報酬率時,沒有加計的風險貼水。(但我個人目前的理財,還是股票最重,因為股票若看得準,報酬率會高出房地產許多,另一點是,個人目前仍喜歡在股市享受鬥智的快感與挫折)


下一代,已不可能供養父母
我個人以為,中國人傳統的『養兒防老』,應只會到我這一代(即使我這代,都已經很多人未供養父母),此外,下一代所面臨的是更艱困的環境,我不認為他們入社會後,還有餘裕來奉養父母。

重點歸納後會發現,當你老時,兒女們不可能有錢養你,而靠政府養老風險又極大,所以百分百要靠自己,但此時你已沒有勞動所得,就必需靠資產。所以我說,美好老年來自於,能將年輕時的勞動所得,轉化為資產。

連結:《不想輸》系列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