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成立至今,Google一直走在全球創新的最前沿。長期穩健發展的背後,Google憑藉的是一套比別人更好的方法論。作為Google前總工程師,「得到」作者吳軍對Google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將引領Google成功的那些方法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1、踩剎車,而不是加引擎

在公司一百人左右時,Google的創始人、CEO和其他高管,每周要花一天的時間聽下面員工介紹自己的項目。他們只負責一件事:確定員工在做正確的事。至於具體怎麼做,他們從不發表建議。

啟示:一個秩序和活力兼備的公司,應該是動力來自底層,「剎車」來自高層。作為管理者,在具體事務上充分授權,確保團隊在做正確的事情,這就夠了。

 

2、只招一流人才

雖然Google已有7萬多員工,但是嚴格遵循只招一流人才的原則。無論是進入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是重金聘請當地最知名的人。開展一個新項目時,也這樣建設團隊。

啟示:在這個時代,舊的「木桶理論」已經失效,你要做的是努力擴充自己的長板,進入一個領域的前20%。同時,公司管理者,最需要做的是找到最優秀的人,把重要的事交給他們做,而不是事必躬親、到處救火。

 

3、永不滿足,尋找下一次機會

為了保持公司活力,Google不斷嘗試新業務,成立了Google風投、X實驗室等獨立部門。而且創始人拉里·佩奇會把成熟業務交給他人看管,自己負責起最需要支持的新業務。

啟示:公司真正能夠傳承的,只有基因。創始人和管理者不要刻意去拯救一個衰老的公司,而要把目光往前看,努力尋找下一次機會。

 

4、加強對人才的激勵

Google曾一度為了省錢,大幅降低了員工申請專利的獎勵,結果造成人均申請專利數量銳減。於是Google改變政策,花費重金激勵,很快躋身專利榜前十。

啟示:公司設置什麼樣的收益政策,員工就會最大化它。管理者要制定好激勵機制,最大化員工效能;員工在公司著重激勵的那部分工作上多花精力,最容易收到成果。

 

5. 不給用戶太多的選擇

Google搜索的使用界面極其簡單,它在產品設計時的一個重要考慮是:不給用戶太多的選擇。但結果大家都知道,Google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搜索引擎。

啟示:簡潔就是美。任何選擇,都會造成「精力損耗」。很多情況下,人們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不確定一個東西用戶是否需要,那就是不需要。

 

6. 每天「刷牙」,打造爆款

拉里·佩奇認為:好產品要有牙刷的功能,讓用戶每天都必須用上幾分鐘,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使用習慣。此外,每過一段時間還要給用戶帶來一個驚喜,提醒自己的存在。

啟示:靈活運用「牙刷」和爆款的原則,不做公司的「信息黑洞」。每周把工作總結成三句話,周一早上彙報給老闆;每半年到一年,做出一個讓老闆驚喜的成果。爭取每一個讓老闆記住自己的機會。

 

7. 利用「OKR目標管理法」管理工作

每個季度,Google的員工都要給自己定一個或幾個目標,到季度結束時,給完成情況打分。完成了,得分是1;部分完成,得分是0到1之間的數字。這個方法,被稱為OKR。季度結束,根據得分判斷自己這一階段的工作情況。

啟示:目標和結果要同時制定,缺一不可。目標不能定得太高,難以完成;又不能太低,缺乏挑戰。「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才最好。不妨採用「OKR目標管理法」,如果最後得分在0.7-0.8,大致證明目標制定和執行得還不錯。

 

8. 不做偽工作者

Google對員工的評價不在於他有多忙、寫了多少代碼,甚至不是完成了多少產品的改進,而在於產生了多大的效果。那些偽工作者即便平時再忙,也要被淘汰。

啟示:主動站在提升公司業務的角度,梳理自己的工作。儘可能的從瑣事中脫離,在最重要的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9. 向內:不追求完美,只追求更好

Google有一個每星期更新的基礎服務,但每次升級前,總有個別項目不能如期交付。怎麼辦?再等一兩天? Google的做法是不等。因為永遠沒有完美的時候,將一個更好的版本按時提供給用戶,比為了追求完美最後什麼都提供不了要好得多。

啟示:不要刻意追求完美,工作中也不要「憋大招」。信息時代,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保證每一次都比先前更好,且能讓進步長期持續。

 

10. 向外:對標競爭對手,做到比他更好

我在Google時,公司強調做事要做到「瑞士製造」的質量,我們稱為「Google質量」。在產品和工程上,Google可能只比競爭對手好5%,但就是這5%使得用戶選擇了它,讓它有了比其它公司大幾倍的市場份額。

啟示:緊盯自己的競爭對手,不用做到最好,只要比對手做得更好,你的競爭力就會大大增強。想要在一個公司和團隊中獲得晉陞,道理也是如此。

羅輯思維 2017-12-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