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人,最偉大的航海家(連結:2019022019042023,原文寫於2019年)

每次看到觀光局針對外國人所製作的旅遊短片,我總是懷疑,這樣的影片真的對外國人真會有吸引力嗎?

別誤會我,我並非說觀光局所拍的旅遊影片不好,相反地,他們找了最好的導演,最佳地詮釋了多數人所認為的台灣風情,但若你往旁一看,會發現日本、韓國、泰國……也各自有其旅遊宣導短片,而且也拍得不會比較差,它們的民俗風情也很吸引人,相比之下,台灣並不突出。

事實上,若深究『台灣本色』,你會發現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前,這世界的二大語系,早已在台灣交會出了最波瀾壯闊的人類史,或許,這才是台灣最『獨一無二』之處,或許,這才是台灣最吸引世人的地方。

要解開這個結,我們必須回到台灣的歷史中。

 

最偉大的航海家

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台灣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聚落,它位於現今新北市的八里區,稱為【大坌坑文化】。

對,你沒看錯,就在7000年前,所以比歷史悠久,它並不遜於現今世上所存的任何文化,而【大坌坑文化】也有豐富的考古證據,所以台灣人絕對能底氣很足地說『台灣的歷史悠久』。連結:大坌坑遺址

開創大坌坑文化的這群先民,也是現今台灣原住民(不論是『平埔族』或『高山族』)的共同祖先,屬於『南島語族』,也是目前多數人類學家公認的南島語族源頭。

除了悠久的文化外,這群南島語族的始祖有多威呢?他們向海外的擴展歷程,被譽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航海歷程,這群偉大的航海家,以台灣為起點,逐漸航海到了菲律賓,再到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夏威夷……

最東,他們到達了美洲的復活島,最西,他們到達了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最南,他們到達了大洋洲的紐西蘭(見附圖),南島語族最後所涵蓋的人口有四億,並衍伸出了 1200 種子語言。而這個偉大航程起點,就是台灣。連結:南島語系誕生於多樣性最高的台灣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Jared Diamond 如此描述著這群台灣人先民:「南島人是新石器時代中最偉大的航海者,南島語系4個語族有3個集中在台灣,很明顯地,台灣就是今天各地南島語的發源地,從馬達加斯加島到復活節島,所有的南島語都起源於台灣。」

是的,如果我們給『台灣人』一個定義,是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的居民,那我們可以毫不遮掩地說:『台灣人,曾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航海者。』

80-0.png

 

漢藏語系與南島語系的唯一樞紐 - 台灣

而在400年前,代表漢藏語系主體的漢民族也陸續來到台灣,於是在這塊土地上,這二大語族起了激烈地碰撞,明鄭與大肚王朝的攻伐、清朝與平埔族高山族的爭鬥,如同其它的地方,經過了爭戰、對抗、協調……最終歸於和平,而這二大族群與其所代表的文化,最終和諧地相融共處。

於是你會發現,在地圖上,漢藏文化與南島文化唯一的交集點,就是台灣,我們可以這麼說,台灣擁有漢藏文化的菁華以與南島文化源頭,還是這二大文化的唯一交集點,甚至可說台灣是漢藏語系與南島語系的樞紐,試問,還有什麼比這更吸引人呢?

台灣近年的新南向政策,花了不少納稅人的錢補貼了東南亞的遊客來台,雖然帶動了觀光人數,卻沒有帶動消費(有數量、沒質量),必須承認的是,東南亞的居民現階段的收入仍不如台灣,帶動觀光的效益有限。

呼籲台灣明星代言城市,找民眾跳愛河,雖然吸睛,但帶動的,可能還是本土的旅客,這群本土遊客只是在台灣不同的城市間轉換,以台灣整體來說,可能創富的效果也有限。

要透過發展觀光來創富,台灣真正要吸引的,其實是在這世界上目前最富裕的民族,而你會發現,這群人便是以歐美為主的印歐語系國家,也就是現今的美歐富裕國家的高素質人民。

對於這群高消費力、高素質的歐美遊客來說,倒底是播放台灣的山川風情有吸引力,還是告訴他們台灣擁有最菁華的漢文化與南島文化?

別誤會我,台灣的風景秀麗,人民親切,但如果和上述所談的日、韓、泰……相比,可能歐美遊客也很難選擇。

但如果你換個方式告訴他們,告訴他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你可以探尋中華文化,並一路西向陸路遊玩中國(文的),也可以將台灣當成起點,來趟劃破天際的南島冒險(武的),試問,全球能找到第二個地方嗎?而與鄰近的日韓泰相比,此時誰又更有吸引力呢?

真正的吸引力,可能不是來自風景秀麗,而是來自說故事的能力。

而這其中,除了規劃我們已熟知的漢文化旅遊,我們也可以連結目前仍保留南島語族的國家(如菲、印、馬、紐、澳……),共同規劃【南島人風帆之旅】,讓他們以台灣為起點,航向各個國家(旅客必然以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台灣為起點,所以怎麼玩都不會漏掉台灣),這會不會夠吸引人?這會不會讓同為台灣人的你我已躍躍欲試?

 

想像力比知識重要

知名文化人龍應台說:『國際化,不是將自己的庭院拆掉,將自己的傳統拋棄。而是把鐵軌接好,讓外面的火車送貨進來,同時讓自己的火車開出去,盛滿自己的東西。』

而我認為,國際化並不是單純地學習美日韓文化,更重要地,是在這些國際大浪潮的衝擊之下,了解自己的定位,那麼即使外在的衝擊如何強烈,我們都不會迷失自己,更會因為定位清楚而充滿自信、找到力量,甚至會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要找出台灣的魅力,其實只要尋找那些埋藏在歷史中的足跡,我們就可以不假外力,慢慢地發掘出台灣的美好,而這一切,都已藏在既存的知識中。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然而,光有知識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一點想像力,除了知道台灣是二大語系的樞紐外,我們還要給自己一些想像,一些樂趣,我們可以從既存的知識中,提煉出新世代的偉大航海路線,甚至是其它更瑰麗的想像。

知識能讓我們了解過去,但只有想像力,才能為我們創造未來,『知識』與『想像力』,缺一不可。

而要向世人更好地推銷台灣,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明星代言或民眾跳河,我們需要的,其實只是慢慢地道出,真實的台灣。當然,前提是我們必須擁有知識與想像力。

 

媒體邀稿

連結:【推銷台灣不是靠明星代言或民眾跳河】一張地圖曝 4 個「台灣本色」,比日韓更能吸引外國客 /報橘 2019-04-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