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網友問我怎麼都只談房價,難道民生問題只剩房價嗎?我的回答是,大部份是,其它的只是傳導效應罷了,解決了房價,就解決了八成的民生問題,沒有解決,談其它細微的,都是捨本逐末。
舉例來說,最近政府要調高最低工資,我雖然不反對,但長遠來看,它其實是無效功。
什麼意思?也就是雖然調高最低工資,漲了勞工的薪資,但過一段時間後,物價必然上漲,它必然會抵銷掉工資漲幅的紅利,屆時又要再調工資,然後物價又漲又抵銷掉……
這其實是一個死循環,長遠來看,解決不了問題,事實上,過去20年的台灣便是如此。
『出來混的,總要還的』你從哪邊拿走的,哪邊就要收回來。
那要如何解決?先前的文章中,我已經提出了,唯一解決之道:囤房稅。
你會驚呆了,什麼?又是囤房稅?是的,百分百是囤房稅,而且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解決之道。
詳細內容看我文章,但這裡簡單提一下,它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囤房稅 → 空屋持有成本變高 → 房東開始賣房 → 商舖跌價+住宅跌價 → 店租下跌+房價房租下跌 → 商家利潤變多+消費者有錢敢消費了 → 商家生意愈來愈好 → 百業興盛 → 大家創業、爭奪勞工 → 勞工不足、薪資上漲
《高房價消滅了中小企業,國家難強大》
https://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8830631
這也是台灣60-90年代最輝煌的時光,那時候啊,房價低,人民消費力高,商家賺得多,接著就是中小企業大爆發、遠征國外,最後就是上一代台灣老闆最愛說的故事:『一卡皮箱走天涯,吃遍國際通四海』。
你會發現,我談的是市場力量,這種才是正循環,它的力量才會源源不絕,才會創造許多如60-90年代台灣的國際級中小企業。
但這20年的政府,用的是行政力量,短期提升了,但長期必然抵銷,最後就是大家看到的,薪資是有漲一些,但物價也會跟著漲(通貨膨脹時,房價通常漲更快),最後生活品質反而更差了。
現在政府用的是『推的力量』,也就是把薪資硬加在勞工身上,但最後又會推到了物價上面,所以對提升生活品質來說,它是無效的,也就是過去20年我們看到的狀況。
而我談的則是『拉的力量』,也就是開徴囤房稅,把人民消費力拉上來後,接著市場力量自然會逼得老闆用高薪搶人才,這也是60-90年代的台灣。
不過,雖然我認為現在的方式無效,但也不認為它有多大害處,至少,我覺得短期內能給底層勞工一個希望,讓他們對政府有信心,覺得政府有在做事,這也不是太壞的事。
結論是,囤房稅的重要性超乎你我想像,也超乎你我的個人幸福,它不只關係你我的消費力,也關係著國家是否能愈來愈富強,是否愈來愈有底氣來抵抗鄰國的侵略。
無囤房稅,難談真正獨立!
【媒體邀稿】為何該挺黃國昌推囤房稅?打房能解決 8 成民生問題!施行「囤房稅」後會讓薪資自己漲/報橘 2019-09-17
【連結】臉書首PO + 讀者留言/20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