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遠方青木 2020-08-13(原文出處)
1803年,拿破侖指著地圖說:“這里躺著一個沈睡的巨人,讓他睡下去吧,一旦他醒來,將會震撼世界的。”
2012年,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寫了一本書,叫《論中國》,在書中基辛格認為近200年中國的衰落只是歷史上一個短暫的意外,並非常態。
這兩個例子是中國特地篩選出來以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嗎?
並不是。
西方國家特別不能理解中國的存在模式,對於中國為何能長期存在異常困惑。
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強大的中央帝國,但強大帝國這並不是中國的專利,因為西方也曾多次出現過不弱於中國的中央帝國。
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拜占庭帝國還有奧斯曼帝國,這都是赫赫有名的超級帝國,但這些強大的帝國都是曇花一現。
哪怕是後來冒出來的日不落大英帝國,後來也衰落了。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世界上,沒有永遠強盛的帝國,有興起就有衰落,發達幾百年後碰到幾個敗家子把祖業糟蹋光了很正常。
但歐洲的帝國,完了之後就真的完了,沒有一個復興過。
不僅分崩離析,而且分裂後的帝國,其子民對再度統一,恢復之前帝國的榮光興趣並不大。
羅馬帝國的後人不認為自己是羅馬人,也沒有恢復羅馬帝國的意願。
一大半歐洲人都是羅馬帝國的後裔,但是你今天問他們有沒有恢復羅馬帝國的想法,他大概會認為你是個瘋子。
日耳曼民族的人只會為日耳曼民族而戰,沒有興趣為羅馬帝國而戰。
整個歐洲的國家文化,基本都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好一點的以宗教劃分。
每個民族都要單獨建國,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水火不容,這就是歐洲的現狀。
自古以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是歐洲是長期分裂,短暫統一,歐洲大一統的時間寥寥無幾,而且不被歐洲各民族所承認,他們都聲稱自己遭到了這個強大帝國的征服和侵略。
歐洲的分裂離心力,不是一般的強。
以日不落大英帝國為例,半個地球曾經都是英國的領土。
但分崩離析後,沒有人懷念大英帝國。
甚至連家門口的愛爾蘭,也要鬧獨立。
更好笑的是,愛爾蘭人覺得英國剝削且殘酷鎮壓自己,只要獨立就能過上好日子。
但對面的英格蘭人認為,愛爾蘭人懶惰又貧窮,是英國的累贅,把他們甩出去,英格蘭人就能過上好日子。
就這樣,英國連自己家門口的愛爾蘭都沒保住,硬生生的給分裂了。
分裂後,愛爾蘭人覺得自己過的很幸福,英格蘭人也覺得自己過的很幸福,兩邊都絲毫沒有統一的興趣。
這種情況是中國人完全無法理解的。
中國的大一統文化
和長期分裂、短暫統一的歐洲恰恰相反,中國雖然也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卻是長期統一,短暫分裂。
中國建立了多個朝代,時有興衰,但每一個衰落的朝代滅亡後,不管新的割據勢力是位於四川,還是湖南,都以統一全國為己任。
劉備東征孫權失敗後,蜀國實際上已經徹底失去了統一全國的可能性,如果固守巴蜀當一個草頭王,那還能多活幾十年。
但諸葛亮非要六出祁山,逆大勢而行,寧死也要嘗試統一全國,對固守蜀國沒有絲毫興趣。
諸葛亮死後,姜維甚至還要接著上,硬著頭皮都要繼續打魏國,不然沒辦法給國人一個交代。
數千年來,中國90%以上的時間都是統一的,都是一個完整的超級大帝國,凝聚力非常的強。
這讓歐洲人非常不能理解,很神奇。
歐洲人不僅自己是分裂的,而且歐洲人出海殖民全球後,看到全世界都是由支離破碎的小國家組成的。
哪怕是今天看起來很龐大的印度,英國殖民者來之前,也是分裂的,上百個互相割據的土邦互相混戰。
全世界曾經有很多龐大的多民族文明古國,但長期統一沒有消失的,只有中國一家,成為了唯一的例外。
西方的思想體系和文化體系根本無法解釋中國長期“大一統”的這一歷史事實。
於是西方學者推出了這麽一種說法:
中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文明的沖突》,亨廷頓
因為中國實際上是一個文明,所以才沒有斷絕。而歐洲的帝國只是一個國家,所以終將滅亡。
這句話隱含了歐洲人對中國的嫉妒,也沒懷什麽好心。
但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中國的神奇之處,在於歷朝歷代,都認可自己是中國。
當前朝衰落後,無論誰奪取了天下,都會宣布自己繼承了前朝大統,而不是新建了一個國家。
簡單的說,誰贏了,誰就是中國,誰當了皇帝,誰就是中國人。
唐朝的李世民,就是胡人血統,但得了天下之後,非要認李耳,也就是鼎鼎大名的老子當祖宗,宣稱自己是李耳的直系後裔,以此來鞏固政權。
而元朝由蒙古人建立,作為正統漢人出身的朱元璋推翻元朝後,建國時發布的第一道詔書,就是承認元朝皇帝為天命真子,是中華正統。
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起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余年,今運亦終。海內土疆豪傑分爭,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於南郊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
這就是中國的規矩,每一個新朝代都一定會在法理上認可前一個王朝,先確認前朝的正統性,再證明自己是前朝最合法的繼承者。
連元朝都是這個待遇,更別提前面的隋唐時期了。
不管你之前是什麽族,既然來了,那就是中國人。
你說中國怎麽滅,這肯定滅不了啊。
為什麽歷朝歷代非要承認自己是中國,而不是另立國統。
這就要說到秦始皇了。
嬴政被稱之為始皇帝,那是名副其實。
他統一中國的時間很短暫,秦帝國比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什麽的要短暫的多,但卻留下了極其寶貴的體制遺產。
始皇帝一掃六合之後,除了車同軌、書同文之外,還有一個獨特的貢獻就是用和氏璧雕了一塊傳國玉璽,然後說得玉璽者得天下。
初始目的雖然是證明自己乃是受命於天,但間接效果是給了全中國的諸侯們確立了天下這個概念。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因為玉璽在自己手中,為了證明自己統一天下的合法性,再次把這個概念強調了幾百年。
最後,全中國人都信了。
漢朝末期,為什麽袁術拿了一個玉璽就敢稱帝,宣稱玉璽在手,天下我有,然後被諸侯合力剿滅。
拎不清自己幾斤幾兩是事實,但也從側面證明,袁術真的相信得玉璽者得天下。
而實際上,秦朝+漢朝的合力,數百年的大一統宣傳之後,真的制造出了一塊永久性的虛擬玉璽。
前朝衰落後,只要誰能用事實和實力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就從道義上占據了主動權,從而拿到那塊虛擬玉璽。
然後全天下都會望風而降,傳檄而定。
新皇認可這些地方投降後就會效忠自己,地方上也會認可自己投降後就會被新皇當成子民來對待,大家不會彼此猜忌。
登基之後,新皇會再度強化宣傳一波天命所歸的概念,宣布自己從法理上繼承了前朝的一切,這樣更有利於自己的統治。
天下大亂的時候,每個覺得自己能贏的諸侯,都在宣傳大一統概念,等感覺自己要輸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改口了。
天下一統之後,新皇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更是要強調大一統概念。
秦朝開了個好頭,後面的皇帝把這個制度嚴格遵守強化了2000多年,最終形成了中國的獨特傳統。
毛主席說:“百代都行秦政法”。
而歐洲的帝國,偏偏沒有皇帝做過這個事,所以最終也沒形成自己的傳統。
歐洲以血緣關系和宗教關系來作為國家的核心凝聚力,而中國則以中華文化作為國家的核心凝聚力。
中國或許會短暫衰落,但永恒不滅,就是這個原因。
秦帝國、漢帝國、唐帝國、宋帝國、元帝國、明帝國、清帝國,這本來是多個不同的強大帝國,但是在中華文化里,他們都是中國,只不過換了個皇帝而已。
別的國家,都是崛起和衰落。但中國不一樣,中國沒有崛起一說,我們一直說自己是在復興。
中國一直在巔峰,只是偶爾衰落,但終將覆復。
這是拿破侖和基辛格的看法,也是歐洲主流思想家的看法。
全世界範圍內,這是獨一份。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凝聚力,有中國那麽強,一個省就堪比歐洲一個國。
廣東人和湖北人,甚至都沒辦法用方言交流,放在歐洲這妥妥的就是兩個民族,但在中國,他們都堅定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如果你告訴他們應該分別成立兩個國家,才能生活的更幸福,他們大概會用看傻子一樣的目光看著你。
歐洲人無法理解為什麽中國那麽多省份還能認可彼此,中國人也無法理解為什麽愛爾蘭就在英國邊上,大家一衣帶水當了幾百年同胞,還歡天地喜的分裂成了兩個國家,覺得分裂會讓自己更幸福。
論民族融合,論凝聚民心,中華文化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美國那一套連中國的尾巴都追不上。
如果一個國家內部的凝聚力和認同感不足,那早晚會分裂。但中國卻是從東北到海南,整整一個大陸的長度內,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毫無疑問的是中國人,這讓西方人感到極度不可思議。
出於自我保護的心理,他們肯定不會認為是自己不行,而是會認為中國是個怪物。
全球都是分裂的中小國家,你中國憑什麽這麽統一,大到讓人恐懼。
但這就是中國的傳承,中國的文化,歷史留下的獨特遺產。
嫉妒也沒用,哪怕你知道這些是怎麽來的,想複制也得至少千年以上。
中華文化具有極高的包容性,只要認可了中華文化,那你就是中國人,不分血統,不分宗教。
如果有朝一日地球一統,那統一者肯定是中國。
因為其他的國家再強,也沒辦法統一,就算你占了半個地球,只要稍有衰落,也會立刻分裂,而且分裂後的國家沒有絲毫再度統一的意思。
英美同宗同源同文化,但英國沒有統一美國的意思,美國也沒有統一英國的意思。
但中國就不一樣了,新人來了,用中華文明熏陶個幾代就能立刻繼承2000年的傳統,強烈的認可大一統概念。
這樣的強大,是永恒的強大。
如果當年是由中華文明來管理大英的日不落帝國,就算衰落,也還是日不落帝國,最多換一任統治者。
這就是中華文明的威力,甭管你是哪國人,來了就是中國人。
遠方青木 2020-08-13(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