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謝五月份來福州的小賀,送了我這麼本精彩好書。
其實很巧,二月底當我搭機返回福州前,在桃園機場的書店就看到了這本書,當時略讀內容後,就決定明年回台灣時,將這本書列入必購書單。(當時沒買的原因是,今年帶到大陸看的書已經太多)所以當小賀在送我這本書時,我只覺得這種巧合真是幸運。
這本書的作者謝家華與峰仔同年,而他所創造出來的事業與追求的人生夢想,只能用令人讚嘆來形容,誠然家華本身的天份與努力是造就他人生成功的主因,但我也發現台灣菁英家庭的出身,為他的成功舖了很好的基礎。
譯者謝傳剛是作者的父親,畢業於台灣大學,伊利諾大學博士。我不禁在想,父親的那個年代要唸大學已經不易,更何況是念到台大、還到美國念博士?這樣優秀的人在50年代的台灣根本是鳳毛麟角啊!所以肯定的是,家華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而這對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雖然起跑點贏了一大段,但家華的成功,我想他本身的天份與努力才會是更大的重點,至於本書最精彩的一章,峰仔推薦『第四章 那一段快要沒希望的日子』,你可以看到作者在瀕臨失敗之際,如何透過一次次的努力而轉危為安,也會感受到他是個了不起的創業家。以下為本書重點:
◎當公司人數超過25人後,我們在選擇員工上犯了一個錯:讓目標與我們不同的人進來。好處是我們雇用的人都既聰明又積極,壞處是他們之所以積極,是為了賺大錢、為自己的將來舖路。
◎在矽谷的收購案中,無所事事待在公司,其實很常見。事實上,還有一個專有名詞用來形容這樣的創業者,叫做『寧靜收入』(Vest In Peace),指創辦人把新創公司賣給大公司後,就等著執行選擇權好安靜退休去。
◎我把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光列出清單,然後發現都跟錢無關:做出某種東西、有創意、能想出新點子讓我開心;交朋友、跟朋友從晚上聊到天亮讓我開心……我們都太容易被社會與文化洗腦了,我們停止思考,以為只要有多少錢,就可以換算多少成功和快樂,但最終,幸福只需能夠享受人生。
◎在商場上,最重要的決策就是要涉足哪種商業領域,如果走錯這一步,不管之後表現得再盡善盡美,都會因為入錯行或市場太小而很難力挽狂瀾。
◎無論是在賭場、商場還是人生中,我們往往很容易沉迷於現在正在做的事,而忘了我們有選擇桌子的機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件事很難做到是因為人很難克服惰性,如果沒有努力自我警覺和反覆思考,惰性往往會贏。
◎別為了人脈交朋友。我喜歡交朋友,單純因為他們的人,而不是他們的社經地位、甚至是否跟商界有關。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的有趣之處,你只需找出他們的有趣之處在哪裡就好了。其實我更喜歡跟非商界人士交朋友,一方面因為他們似乎總能提供獨到的見解跟觀點,一方面也是因為這種交往讓關係更單純。
◎如果你能找到方法,單純對人感興趣,只想跟對方交朋友,而不是想從對方身上撈到好處,很妙的是,早晚會有一些對你生意或生活有幫助的事情發生。你的朋友愈是來自四面八方,將來你愈有可能在生活或工作上得到幫助。你還不知道那會是什麼,但如果你單純地交朋友,二三年後,好處就會神奇地自然出現。
◎如果全公司的人都充滿熱情、不分你我地一起工作,產生的力量將非常驚人。
◎我們學到,絕對不能把核心能力外包出去。既然要做電子商務,一開始就應該想到倉庫管理是我們的核心能力,把倉庫交給第三方,以為他們會像我們一樣照顧我們的客戶,是我們犯過最大的錯誤之一。
◎直到今天,我們還是相信,品牌(Brand)、文化(Culture)、培訓(Pipeline)是我們長期戰略中唯一的競爭優勢,其他的一切都能被複製。
◎很多人困惑為什麼Zappos的同事能把十大核心價值牢記於心。對我來說,這很簡單,如果你公司的文化不但能運用在工作上,也能運用在生活上的話,自然很簡單。
◎驅動Zappos成長的最大推手,是回頭客和口碑。我們的原則是把本來應該投入廣告的費用,用在提高顧客服務與體驗上,讓顧客幫我們做行銷。
◎太多公司把電話客服中心視為必須努力減少的成本,但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多數公司尚未開發的極大商機,不光因為電話可以建立口碑,也因為電話有潛力提升顧客對我們的終身價值(Lifetime Value,指每位購買者在未來可能為企業帶來的收益總和)。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到成千上萬的電話和電子郵件,我們認為每一次跟顧客接觸,都是把Zappos的品牌,建立最優異的顧客服務與體驗的機會。
◎管理倉庫最有效率的方式是累積到一定的訂單量,讓工作人員集中到倉庫取貨,這樣取貨的人就不必走太多路。但在Zappos,倉庫必須一天24小時,一周七天運作,其實這不是管理倉庫的最好方式,但我們的目標不是提高取貨率,而是提高顧客體驗,在電子商務來說,就是讓顧客愈早收到東西愈好。
◎我們愈是聚焦在公司的文化上,愈是體認到一家公司的『文化』和『品牌』,就像是硬幣的正反面,品牌只是企業文化的滯後指標(lagging indicator)。你只要記住:如果你營造出正確的企業文化,其他的事:包括打造一個好品牌,自然會水到渠成。
◎如果你在酒吧碰見X公司的員工,即使這名員工已經下班,但你跟這位員工相處的感受,還是會影響你如何看待X公司,因而也影響你如何看待X公司的品牌。
◎如果一家公司不能靠花錢建立品牌,那該怎麼做?什麼才是建立長期品牌最好的方法?二個字:文化。在Zappos,我們相信,如果你營造正確的企業文化,其他的如最優異的顧客服務、建立長期品牌,充滿熱情的員工和顧客,就會自然產生。我們相信一家公司的文化和品牌是硬幣的正反兩面,品牌剛開始也許慢於文化,但最後一定會並駕齊驅,你的文化就是你的品牌。
◎你要如何營造和維持你想要的企業文化?從篩選新人開始。在Zappos,我們會進行二次面試。事實上,我們拒絕了很多才華洋溢的人才,儘管我們知道他們可以馬上為公司的獲利做出貢獻,但因為覺得他們跟我們的文化格格不入,所以我們寧願犧牲短期利益,來保護長期的文化。
◎我們正式為Zappos的文化下定義,即為以下十大核心價值:一、用服務傳遞「哇賽!」的驚喜感。二、擁抱並驅動改變。三、製造樂趣,和一點點搞怪。四、要有冒險、創新、開放的精神。五、追求成長,不斷學習。六、以開放的心胸和誠實的態度來溝通。七、打造積極的團隊與家庭精神。八、用更少做更多。九、要熱情,要下定決心。十、要謙虛。
◎讓Zappos不同於別家公司的原因之一,是我們看重樂趣和一點點搞怪。我們不想成為那種很大企業、很死氣沉沉的公司,我們想要成為可以哈哈大笑的公司,每天工作時,都在追求樂趣和幽默。鼓勵搞怪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鼓勵大家跳脫常規來想事情,變得更能創新。如果你能把一點點搞怪和確保每個人都樂在工作結合起來,那麼最後將會是雙贏:員工對工作更投入,公司也更能創新。
◎在Zappos,我們認為對員工來說,自身跟專業上的進步都很重要。重點是要不斷挑戰和突破自我,不要困在你感覺不到自己有所學習和成長的工作上。我們相信,每個員工的潛力,比他們自己知道的還要大。
◎要建立關係,最關鍵的重點是跟對方培養好交情。重點是,在關係中,要永遠誠實正直、有同情心、友善、忠誠,並確定你做對事情,善待你跟對方的關係。最困難的就是建立互信,但只要能做到互信,你就能得到更多成就。
◎不管溝通有多好,溝通在任何組織都是最大的弱點。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加倍努力,鼓勵徹底、完整和有效的溝通。
◎熱情和決心是會傳染的。我們相信,用熱情、積極的態度做事,會激發別人也用同樣的態度做事。
◎對個人而言,性格決定命運。對公司而言,文化決定命運。當企業文化成為全公司共同的思維方式後,你就可以利用它來校準所有偏差。
◎傳統上,零售業對資訊是保密到家的,而且通常會被利用來跟供應商索討更多好處。零售商不希望供應商知道他們怎麼做買賣,才能對他們要求更多,但其實讓業務透明化,不但會幫到我們,也會讓他們受益。他們可以推薦訂單給我們的採購員參考,還可以跟我們的創意小組討論如何為網頁上的精品店做些改變。事實上,這等於拿到公司的鑰匙。
◎Zappos每位採購員平均要負責50個品牌的系列產品。有了這種透明度,就等於多出50雙眼睛來幫忙經營。不光如此,供應商是他們自家產品的行家,沒有一個採購員比該品牌的業務代表更了解他們自家的產品了,所以何不利用他們的知識,幫助我們經營得更好呢?
◎我們不會把員工看成資產,而是把培訓視為資產。如果不能在個人和專業領域不斷學習與成長,任何員工都不太可能在待超過十年,Zappos的目標就是讓員工不但把工作視為工作或事業,更是一種使命。
◎在入門階段,我們很關心他們對所屬團隊負責的產品是否有熱情,所以如果是時尚小組,我們就雇用喜歡看時尚雜誌的人,跑步小組就雇用喜歡跑馬拉松的人,戶外小組就雇用那些常在週末爬山露營的人。
◎我們學到很棒的一課:如果你專注在確保你的產品或服務不斷地「哇賽!」大家,最後媒體就會自己挖出來。你不必特別努力跟媒體打好關係,只要你的公司能傳遞很棒的產品或體驗,自然會產生一些好故事。
◎強大的企業文化和讓人願意投入的核心價值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可以讓員工站在同一陣線。現在我也明白了,得到股東和董事會的支持,也一樣重要。尋找金主前,請自問十個問題:
1. 你真的需要投資者嗎?你能放慢成長速度,來避免籌資需求嗎?
2. 投資者會多積極參與經營?你希望他們的參與到什麼地步?
3. 除了資金,你們的投資者還能提供什麼價值(人脈、建議、經驗)?
4. 投資者希望在什麼時候退場、獲利了結?
5. 投資者除了財務回報外,對他們的參與,還希望得到什麼?如果有,他們的優先次序是什麼?
6. 投資者和董事會相信公司的願景和使命嗎?
7. 如果能比預期更快實現目標,他們願意接受較少的獲利嗎?
8. 投資者和董事會在思考上彈性大不大?
9. 誰控制投資者?誰控制董事會?
10. 投資者和董事會的核心價值,和公司的核心價值一致嗎?
◎在1998年前,幾乎所有的心理學都在研究如何讓有問題的人變得更正常,很少在研究什麼可以讓平常人變得更快樂。
◎研究顯示,一般人認為他們的快樂很快就會消失。例如曾經有人研究彩券的中獎者,把他們中獎前和中獎一年後的快樂指數拿來比較,發現快樂指數會回到從前的水準。
◎對大多數人來說,當他們終於完成人生目標,不管是什麼:賺錢、結婚、跑步……實際上都不會讓他們快樂太久。可是,卻有那麼多人用一生的時間去追求他們認為會讓他們快樂的事物。
◎你要問自己,你認為你想追求的,真的會為你帶來你想得到的快樂嗎?其實有很多你沒有察覺,但能使你更快樂的事物,以及很多你認為會讓你快樂,但長遠看來其實並不會的事物。
◎如果最終的目標是快樂,那你去學習和了解更多關於快樂的科學,不是很有意義嗎?
◎研究顯示,忙碌的員工會更有效率,而且,一名員工在辦公的好友數量,跟他工作是否積極是有相關的。在《象與騎象人》這本書裡,作者總結說,一個人的快樂主要不是來自內在(within),而是彼此之間(between)。
◎許多公司和主管以為給員工的錢愈多,他們就愈開心,但多數人力資源調查顯示,人只要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一些無形的東西就會比金錢更重要,例如和主管的關係如何,或是個人在專業上成長的機會。
◎三種快樂:愉悅、熱情、更高目的。【更高目的】的快樂,就是成為某些比自己更大、而且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的一部分。研究顯示,三種快樂中,這種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種。有趣的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愉悅這種快樂,以為只要他們能夠一直感覺愉悅,就會考慮熱情,如果他們有了熱情,才去追求更高的目的與意義。然而根據研究結果,最好的策略是先追求更高目的(因為這是持續最久的快樂),然後再加上熱情,最後才去追求愉悅。
想好了就豁出去:人生不能只做有把握的事,鞋王謝家華這樣找出勝算 Delivering Happiness: A Path to Profits, Passion, and Purpose
作者:謝家華
原文作者:Tony Hsieh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20日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亞馬遜網站排行榜商業類第一名
一個台灣移民第二代,如何創造21世紀美國最傳奇成功故事
他說︰我在大學唯一學到的是「拖延」;於是他豁出去,自己有興趣的事全力投入,其餘就拖著,時間到再用「聰明方法」解決。
畢業後,他辭掉年薪130多萬台幣的工作,因為錢多事少;他發現寫程式可以賺錢,於是豁出去創業,當時收入縮水到原來四分之一。
他設計出網頁廣告的新商業模式,卻婉拒雅虎以6億6千萬的併購,因為他的夢想清單上沒想過快速發財;於是他豁出去,繼續在摸索中學經營。
他搞懂網頁廣告經營模式後,卻放棄微軟2億4千萬的「寧靜收入」,只為了怕自己的人生沒了熱情;於是他豁出去,離開微軟重新創業。
他估計自己能以網購吃下鞋業市場的5%,於是豁出去,把億萬財富全拿去經營網路鞋店,差點破產,只為了證明這種商業模式能賺錢;
他終於賺到了錢,然後發現人生最大目的、和最快樂的事情其實和錢沒很大關係,於是他又豁出去……
他是謝家華,台灣移民第二代,全球最大網路鞋店Zappos的執行長,軟體工程師出身、從來沒有銷售經驗。別人覺得他是瘋子,他卻靠著這種「想好了就豁出去」的傻勁和拼勁,年紀輕輕就兩次從零開始,打造年營業額12億美元(將近台幣400億)的事業;更吸引了數百名年輕人追隨他,讓公司成為《財富》雜誌「全美百大最適合工作企業」第15名的事業。
在本書,謝家華要分享他從9歲開始磨練商業頭腦、邊做邊學所吸收的教訓跟經驗,教你如何嗅出成功機會,然後豁出去。他說——
◎想要豁出去而成功—堅持與放棄,這兩種勇氣你都要有
◎能豁出去的人,不沉迷於正在做的事,而忘了自己還有選擇的機會
◎豁出去的時候,別把「正確決定」跟「個別結果」搞混了。前者是專注的結果,後者是運氣
◎豁出去做的事要有難度,才不會在初步成功後,被競爭對手擊倒
◎勇於挑戰只會一時失足,不敢挑戰會完全迷路
◎想豁出去的人,知道「好」是「更好」的敵人,絕對不滿足於「我覺得這樣就夠好了」
◎給還沒豁出去的人:你可以痛苦下去,也可以選擇變堅強,花的力氣是一樣的
謝家華說,「不管你的過去如何,你都有一個無可挑剔的未來」;他不想按照爸媽的期待,念博士、當律師醫師、找待遇優渥的大公司安家落戶,他認為「冒險最高的代價是死亡,而創業失敗最多只不過落到借住朋友的客廳沙發,要餓死是不可能的」。你未必要創業,但一輩子不能不試試幾次「自己沒把握的事情」。
人生如果這樣想,你還有什麼好怕的?想好了就豁出去吧。
【作者簡介】
謝家華(Tony Hsieh)
1999年,25歲的謝家華以2億6500萬美元,把交換連結公司賣給微軟。隨後,他以顧問與投資者身分加入Zappos,最後成為執行長,帶領Zappos的年營業額從零到超過10億美元,並入選《財富》雜誌「全美百大最適合工作企業」。現在和一隻貓住在拉斯維加斯。
譯者簡介
謝傳剛
作者父親,臺灣大學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閒暇時喜歡慢跑。
【國外推薦】
Fast Company,Harvard Business Review,Wall Street Journal,Inc,New York Times報導,歐普拉節目訪問
「這本書有趣、真實、重要,而且幫助很大,就像家華本人一樣。」賽斯.高汀,暢銷書《紫牛》作者
「這書太讚啦!10年內將營業額做到10億美元,對家華來說只是開始而已。他如何募資、如何追求快樂、他發布的公司內部郵件和夢想清單,都在這本書裡。讀來如見其人,內容非常實用。」提摩西.費里斯,暢銷書《一週工作4小時,晉身新富族》作者
「這本書能啟動一場革命!」馬歇爾.葛史密斯,暢銷書《UP學》、《魔勁》作者
「家華透露了他這麼年輕就能成功的祕訣。」藍斯.阿姆斯壯,連續七次獲得環法自行車賽冠軍
「在迷人(加上時而令人噴飯)的敘述中,家華解釋了他如何把散播快樂的個人信仰付諸行動。」格雷琴.魯賓, 暢銷書《快樂專題》作者
【目錄】
作者序 賺錢是結果,不是目的
開場白 這條路,從養蚯蚓開始
第一部 起初,我只是為了賺錢而豁出去
第一章 好的任性,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章 我想過了就豁出去!
第三章 精準的亂花
第二部 豁出去︰不是我行我素,而是做出態度
第四章 那一段快要沒希望的日子
第五章 品牌、文化、培訓:我憑這三樣決勝
第三部 只有你自個兒快樂不叫豁出去
第六章 不斷「哇賽」大家,才會更上層樓
第七章 一輩子不停下來的遊戲
後記 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作者序】
賺錢是結果,不是目的
我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創業。我想,這是因為我一直都很喜歡創新跟嘗試新事物,然後把一路走來學到的教訓,運用在新的事業和生活當中。
1996年,我跟朋友一起創辦了「交換連結」(LinkExchange,知名廣告交換網站平台),然後在1998年,以2億6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微軟。
1999年,我以顧問和投資者的身分進入Zappos(現為全球最大網路鞋店),後來接下執行長的職位。我們從1999年營業額為○開始,發展到現在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2009年,亞馬遜網站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Zappos。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我創立這兩家公司似乎都是一夕致富,但其實一路走來,我們犯了很多錯誤、吃了不少苦頭。很多經營哲學與方法,都是我從實際經驗中琢磨出來的。
我一直都熱愛閱讀,Zappos還設立圖書館,鼓勵員工多看書來提升自身和專業上的能力。有很多好書影響我們對經營Zappos的想法,讓我們能有今天的成果。我決定寫這本書,也是想幫助讀者,讓所有人不必再犯我犯過的錯,並且希望這本書能夠鼓舞那些想要建立自己事業的創業家,或激勵那些不想遵循一般人的傳統信念、想用自己的方法獲致成功的人。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是「起初,我只是為了賺錢而豁出去」,大致上是我成長的經歷,以及我如何進入Zappos的故事。有些是我小時候創業的歷險故事,其他則與我青春期的叛逆有關。第二部「豁出去︰不是我行我素,而是做出態度」內容主要跟商業有關,包括很多Zappos相信並遵循的重要理念,我也分享了一些我們至今還在使用的內部電子郵件和文件。第三部為「只有你自個兒快樂不叫豁出去」,概括了我們如何在Zappos促使所有事情更上層樓的願景,希望能鼓勵你也這麼做。
我寫這本書,不是要講Zappos怎麼成功,或我個人的創業歷程,更不是要出一本純粹的自傳。我寫這本書,目的是說明我在事業和生活之間追求快樂的方式,以及過程中最精彩的故事。
最後,你讀本書原文時,可能會注意到有些句子不合文法。除了找一些人在書中現身說法,我沒有找人代筆幫我寫這本書。我不是專業作家,而且很多時候,我會故意做些讓高中英文老師倒抽一口氣的事情,例如把介詞放在句子的最後面。我這樣做,一方面是想讓大家知道我平常講話的樣子,一方面也是想氣死我高中所有的英文老師(我深深地感謝他們)。
雖然沒找人代筆,但我要謝謝很多人以讀後感想、建議和鼓勵的方式來參與這本書的製作。這裡沒有足夠的篇幅把他們一一列出,不過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我的老友兼「備份大腦」的林愛倫(Jenn Lim),她是這個專案的經理,負責整本書從開始到付印的工作,也協助收集並編寫許多人「現身說法」的文章。有些文章收錄在本書,但還有很多可以在www.deliveringhappinessbook.com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