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名凱入行兩年半,兩度躋身最佳半導體
鄭名凱短短兩年半的分析師生涯,卻拿下兩年《亞元》雜誌票選前三名半導體分析師獎項,到東京接任新職,將是他未來最大的考驗。
十二月九日,鄭名凱搭上直飛東京的班機,就任里昂證券東京科技研究團隊主管。一九七六年出生的他,今年只有二十七歲;短短兩年半的分析師生涯,已經讓他連續兩年拿下《亞元》雜誌票選前三名半導體分析師獎項,外資圈主管級人士指出,他的年薪,已經是九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元〉。
由於鄭名凱快速竄紅,關於他的報導不斷出現,他自己也說,前陣子威盛涉及商業間諜案,他上網找威盛資料,竟然看到「鄭名凱表示……」字句的新聞,「寫我的人,我根本不認識!到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我的消息呢?」鄭名凱迅速竄紅的傳奇,讓「里昂證券那個小子」,成為外資圈無人不曉的新明星。接手成立不到六個月的東京科技研究團隊,這個「小子」,到底行不行?
「我其實很擔心,不知道明年還能不能拿到ranking〈指類似《亞元》雜誌,由法人票選出來的分析師排行榜〉?」畢竟已經是台北研究團隊主管,鄭名凱說話的態度顯得穩重,比較沒有年輕人的活潑浮躁;然而,他所使用的語言,仍然有年輕人的純真與直接:「好的地方,人家才不會找我,沒有人要把你派到好的地方啦。」許多人愁的是沒舞台,他卻嫌舞台不合襯。沒有什麼「全力以赴」的拐彎抹角委婉修辭,他直接說,東京辦公室是全新的,要花更多時間處理行政工作,根本不會是好地方。
少年成名,外人看在眼裡,真是春風得意。在鄭名凱這個年紀,摩根大通證券亞太科技團隊首席分析師夏鮑文〈Bhavin Shah〉、花旗環球證券亞洲科技研究部首席分析師楊應超〈Kirk Yang〉還在芝加哥大學念碩士,瑞銀證券研究團隊主管蘇艷雪〈Sharon Su〉還是小分析師,在野村證券什麼股票都得要看。然而二十七歲的鄭名凱,現在已經是和他們同列一張排行榜的「王牌分析師」。
少年得志壓力大 「根本沒有王牌分析師」
得志得早,對鄭名凱來說,也是很大的壓力;「根本沒有王牌分析師這種東西!」他甩了甩手,眉眼都皺在一起。回想去年第一次拿到《亞元》雜誌投資人票選第三名半導體分析師,他說,當時真的很高興,不過只高興了半小時,「有人寄e-mail〈電子郵件〉來給我恭喜,啊,其實很少封啦!」回完了e-mail,他開始發愁,不知道明年還能不能在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外人現在見他,當面用「王牌分析師」字眼恭維;然而,里昂證券的同事說,他並沒有被寵壞,仍然是個謙虛的人。一次,同事吃早餐時,手中的三明治滾到地上,鄭名凱一個箭步撿回來,當作小運動。看著這個「小長官」撿回來的三明治,同事心想,「這是哪門子王牌分析師?」
能在法人票選中勝出,鄭名凱畢竟是有真本事。去年十月三十日,半導體產業一片不景氣,他首先喊進晶圓雙雄股票,市場目光聚焦到他身上;台積電隨即在十一月上修營收預估值,他的預測初步應驗,其他分析師們也開始修正對台積電的看法;當月,《亞元》雜誌正好公布票選結果,才做了這個call〈買進或賣出建議〉的鄭名凱拿下第三名,更是受到市場關注。這一個買進建議之後,半導體產業逐漸復甦,他也一路喊進;當初所訂下的聯電目標股價,是十二個月後從二十五.四元漲到三十二元,而今年的十月三十日,聯電收盤價是三十一.八元。
譽之所至謗隨之 「哪個分析師和公司不好」
鄭名凱近來最具戲劇性的演出,則是在今年十月二十三日,將LCD〈液晶顯示器〉驅動晶片廠聯詠由一路喊進轉成賣出,即使聯詠才在他發布報告的十天前宣布調高今年財測目標,相關產業第三季累計獲利也超出全年預期;鄭名凱卻指出,產業參與者過多,已呈現過度競爭,因此從一一八.五元股價高點喊出。之後聯詠股價一路下滑,在十二月十二日掉到一百零一元。
譽之所至,謗亦隨之。「你覺不覺得他只會看聯家班的股票?」一位半導體產業分析師直指,鄭名凱看的股票不夠多,而且愛挑聯電相關公司,恐怕和他在里昂證券之前,任職聯電法人關係部經理有關;而媒體先前也曾披露,他的女友是聯電監事王克楨之女;因此,同業間傳出,他的買進建議準確,是因為「關係好、消息多」。
一位客戶也指出,鄭名凱的分析偏重產業訊息面,討論問題的時候,確實比較少用量化模型;譬如,當問到上游零件價格漲多少,對下游公司EPS〈每股盈餘〉可能有多少影響時,其他分析師只要給個公式,帶進數字就可以算出;而鄭名凱則喜歡用「以訂單量預估、業界認為……」等文字,來取代量化的評價方式,顯示出在財務能力方面的弱勢。然而,這位客戶也說:「他能把產業訊息抓緊、call做得準就好,model〈評價模式〉厲不厲害並不重要。」
「我是在聯電工作過,也有舊同事在聯電沒錯,」鄭名凱坦白的說,只要有朋友在聯電,他就一定會被指責拿消息,再怎麼解釋別人也不會相信,「這些都是事實,我也沒辦法解釋。」鄭名凱的同事則為他叫屈:「現在哪個分析師和公司不好?」其實,許多產業分析師正好是產業出身,有些分析師甚至和上市公司關係好到最後進到公司服務,例如聯電財務部部長劉啟東之前是前華寶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光寶科技財務長林群是前摩根大通證券策略分析師。有些分析師平常拜訪產業熟了,都可以直接和公司更新消息、查證市場傳聞;尤其是對股價具影響力的分析師,電話甚至可以打到公司老闆桌上,外界盡用「關係好,所以消息準」來評價鄭名凱,並不完全精確。
未來風浪有得熬 「學到最多的事情是分享」
「這個辦公室裡,每個分析師年紀都比我大,多數人知道的事情都比我多,我學到最多的事情就是share〈分享〉。」只有二十七歲的鄭名凱,心裡也清楚,自己當然不會是個無懈可擊的「王牌分析師」,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日本,對他來說,是個新的考驗,除了繼續晶圓雙雄的研究預測之外,新公司、新股票,也在考驗著他的分析功力。業界對他的「關係魔咒」,是不是能夠從此破解,日本行對他來說,是關鍵轉機。明年的《亞元》雜誌排行榜,就看他能不能「連下三元」了。
商業周刊 2003-12-22/胡采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