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國的平台

我一直對英國有一種特殊的敬意。這不僅是因為它是牛頓的祖國,也不僅是因為蒸汽機和工業革命,而且是因為英國對現代社會貢獻了很多制度創新。所以在我的印象中,英國一直是一個強國。

但是李筠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不對啊,英國不是第一撥大航海的參與者啊。搶到第一撥殖民地紅利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啊。哥倫布就是代表西班牙國王去尋找新大陸的啊。

過去我們都是以為,是大航海激發了歐洲的資本主義,給歐洲帶來了新殖民地,殖民地變成了宗主國的原料供給地和商品傾銷地,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原始積累。

總之,過去我們以為,一部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就是西方當吸血鬼、殖民地當小綿羊的歷史。但是按照這個邏輯,英國應該是遲來的,為什麼最後勝出的反而是英國呢?

我們先說李筠老師給出的答案。答案是:正是因為英國落後了。

我們來看看這個過程。

 

西班牙葡萄牙拿到了大航海的第一波紅利,搶到了大片殖民地和印第安人的金銀珠寶,然後他們會怎麼辦?窮人乍富,當然是先改善生活,提高消費啊。誰消費?當然是國王消費。

要知道,這不是什麼沒有遠見,也不是什麼道德墮落。那個時代,所有的國王,都這樣,征服了一片新地方,拿到了一筆新財富,不花,留著幹啥呢?但是照這個方法花錢,金山銀海也總有空的時候。西班牙的富有,只是暫時的富有。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人摧毀,海上霸主最重要的硬實力沒了,西班牙帝國的故事基本也就結束了。

那問題來了,為啥英國就能靠殖民地發展出資本主義呢?說到底還是因為落後。

你想,哥倫布是1492年第一次到的美洲。第二次去的時候,已經有17條船,1500多人了。

而英國在北美建立第一個據點的時候,是1602年,遲了100年,那在北美還有什麼地盤呢?而且實力差得也遠啊。第一個據點,是詹姆斯敦,第一批只去了幾十個人。等到第二批船隊抵達詹姆斯敦的時候,被打死和餓死的第一批殖民者高達七成。

當時的詹姆斯敦也沒有什麼金銀財寶,只有一片土地,所以,老辦法,種莊稼吧。幾十年過去了,英國人利用當地的物種培植煙草成功。煙草當然是拉回歐洲去賣,讓吸煙在歐洲成為時尚。好了,市場有了,該擴大種植了吧?問題又來了,勞動力在哪兒呢?歐洲人才不會遠渡重洋,去當時的美洲種地呢。

所以你看,不是西班牙人不想搞全球貿易,當時的美洲確實也不是合適的貿易對象。要麼沒東西,要麼沒人力。西班牙人把印第安人搶光之後,也確實不知道怎麼利用這塊新土地。

英國人是怎麼解決勞動力這個問題的呢?答案是一件特別不光彩的事,黑奴貿易。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黑三角」。英國的船,拉滿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到西非換奴隸,再從西非出發去北美,用奴隸換煙草,再拉著煙草回利物浦。而奴隸則留在當地種煙草。這條路線剛好和大西洋里幾股重要的洋流相吻合,可以說是順風順水。這就是著名的「黑三角」貿易。

後來工業革命開始了,率先在棉紡織業爆發,所以美洲的黑奴又開始種棉花。

站在這個角度,我們再來看英國的工業革命,就不是一次技術革新那麼簡單了。為什麼英國人要搞新的棉紡織技術呢?因為先前有全球龐大的市場,市場的需求倒逼英國必須提高棉紡織品產能和勞動生產率。那為什麼有全球市場呢?因為英國人搭建起了一個全球貿易平台,這是利用殖民地的一種全新模式。

不止於此,在這個全球貿易平台上,英國人還有很多意外的收穫。

 

第一個收穫,是一種思想。

在大航海時代的時候,當時的歐洲國家普遍採取一種叫「重商主義」國策。簡單說,就是拚命追求貿易順差,把東西賣給別的國家,拚命賺錢,把賺到的金銀留在國內,因為金銀意味著戰爭實力。如果我們回到那個時代,能想出來的增強國力的辦法,也只能是這個。

但是英國人成功地擺脫了這個思路。因為有了全球貿易平台,在英國誕生了一種新思想,他們意識到,財富不是金銀,金銀是死的,真正的財富是要靠資本投入再生產,反覆滾動積累起來的。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財富觀。

在第一種金銀的財富觀里,世界上的財富是守恆的,你有我就沒有,所以出現那種西班牙帝國式的強盜邏輯,一點也不奇怪,背後是那個時代的金銀財富觀。

但是在英國人的這個新的,也就是貿易的財富觀里,就認為世界上的財富是可以增長的,而且增長是沒有盡頭的。因為財富的源頭是勞動。挑破這個理論的,就是亞當·斯密嘛。

勞動創造財富,最關鍵的事情是從分工找效率,而分工的根本在於市場的規模。一句話,市場規模越大,分工就越細,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創造的財富就越多。所以,英國人就明白,緊守國門會限制自身的市場規模,最終只會和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越走越遠。

英國人在這個時候就突破重商主義,打開國門做生意,甚至最終實現了對全世界實行單邊自由貿易。最終,貿易越來越自由,生產效率越來越高,創造的財富規模越來越大,正是這種邏輯成就了大英帝國。

這是第一個收穫,從此,大英帝國的全球霸權是有它的新時代理論基礎的。

那第二個收穫呢,是英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

你想,西班牙人的大航海時代,得益的只能是國王。因為船是國王的呀,軍隊也是國王的呀,搶來的東西當然也歸國王。所以西班牙的社會結構反而被鎖死在原來封建時代的狀態里了。

但是英國因為在大航海時代遲到,國王也沒有那麼多力量去搶東西,怎麼辦?給政策啊,招呼大家一起上啊。

國王頒發特許狀給公司特權,國家通過特許公司的玩法把航海事業、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融為一體。注意到沒有?現代社會非常關鍵的一項制度發明——公司——出現了。這又是一個全新的創新平台。

李筠老師在《西方史綱50講》的課里說,他曾經專門去詹姆斯敦,看了當年這些英國公司股東的名單,發現裡面有財主、有小企業主,更重要的是還有貴族。對,當年英國的貴族是和這些平民混在一起做生意的。

說到這裡你就明白了,為什麼英國後來沒有爆發法國那麼慘烈的資產階級革命?因為法國的貴族,躺在農民身上要吃要喝,不知道還有別的活法,也看不起別的活法。而英國的貴族呢?和平民並著肩地參加到全球貿易中,這批貴族早就資產階級化了,正起勁兒地做買賣呢。所以,後來英國資產階級掌權的時候完全沒有必要血洗貴族,大家不分彼此了嘛。因為英國的現代化過度就相對平穩。

連結:英美法系源於國王無權,法國啟蒙源自國王霸權

 

羅輯思維 2018-8-16/羅振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