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總覺得人生要達到快樂是不容易的,因為大部份的時候我們常覺得凡事不能如己願,所以俗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而你會發現宗教所強調的,比較不是如何追求快樂,而是如何應付苦難,你只要把人生中的苦難、不如意處理好,基本上就是比較不錯的人生了,當然,在此之外,我們還希望再多一些的快樂,這樣就能提升我們生命的質量。
峰仔提出【積小樂為大樂】的觀點,就是要由日常生活中去累積這些小小的快樂,而當這些小小的快樂累積多了,你的人生就會是個很大的快樂了。而要如何做到【積小樂為大樂】?我覺得有二件事要學習。
第一件事是『調整心態』。梁啟超曾說:「苦樂不在客觀的環境,而在主觀的心。」是否快樂,很多時候不是我們遇到什麼事,而是我們遇到這些事的心態。舉例說明,失業率6%時,媒體會講得很悲觀,但你再仔細想想,其實這代表94%的人都有工作,應是件該高興的事才對。
而在生活上,峰仔還遇到過不少傻大姐,明明就過得不算好(以物質的標準來看),但她們卻很樂觀,整天笑容滿面地去應對生活上的事,想到這,我就覺得她們的心態最健康。反觀讀很多書的中產階級,整天被媒體轟炸到跟著憂慮,然後就心情不好,但卻忽略了,他們所擔心的事很難發生,而就算發生了,也無法改變,既然這樣,又何必勞神呢?還不如調整心態,用快樂的角度看事情。
要【積小樂為大樂】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創造快樂』,這種快樂其實很容易做到,就是去吃頓好的,看場電影,好友敘舊……而在主動創造這些快樂的過程中,要知道自己已經很幸運了,這樣就能心懷感恩,也會更快樂。
所以你會發現峰仔所說的,前者是心態,後者是行為,二者合一,就能慢慢地擁有愈來愈多的快樂,然後就能慢慢地達到【積小樂為大樂】的快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