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合勤董座:窮人小孩 進不了名校
合勤科技董事長朱順一昨天到交大頒發獎學金時,發現僅有二名清寒生後表示,過去窮人翻身靠教育,近年來名校生幾乎用不到清寒獎學金,「不是大家變有錢,而是窮人小孩根本進不了名校。」

十四年前,朱順一捐贈一千萬元給交大,成立「網路通訊技術發展基金」,另設立獎學金,濟助清、交大學生和竹苗地區高中學生。

朱順一表示,自己生長在十二個小孩的眷村家庭,沒錢可以補習,從小到大念書都靠獎學金,讓他從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後來考上台大電機所,隔年赴美國求學還是靠獎學金。

「四十年前,我從交大領到一萬元獎學金,當時學費只要兩千五,伙食費三百五。」朱順一說,一領到錢,「馬上交給媽媽保管,根本不敢拿來玩樂,因為我知道,要繼續念書都要靠它。」

他說,這幾年捐獎學金幫助學生讓他很快樂,卻也發現「清華跟交大的清寒學生好像變少了?」究其原因「不是大家變富有,而是清寒學生進不了好學校!」

朱順一表示,過去窮人家小孩,沒錢就好好念書,現在不行了,他去新竹高中、新竹女中頒獎學金,也發現清寒學生變少,「過去窮人靠教育翻身,現在翻身機會越來越難!」

清大校長陳力俊說,過去清大學生幾乎都集中在明星高中、家境優渥者,真正符合清寒資格的不多,四年前開辦繁星計畫後,才陸續有九十多所過去從沒考進清大的高中學生,得以進入清華。

交大校長吳妍華說,弱勢學生確實比較難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出頭,她贊成未來名校將繁星招生名額都增加到百分之十五,給清寒學生機會。

「朱順一合勤獎學金」昨天頒發廿七位得主,其中十七名「學業優異獎學金」每人可獲獎學金十二萬元,有兩人家境不佳。


聯合報 2012-06-08





高中生養家、水電工之子 進大學更拚

「人生念大學只有一次機會,再苦我都要拚。」樹德科大運籌管理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林敬評說。

林敬評出身單親家庭,國中時母親過世、父親身體不好,高中選讀岡山農工建教班,三年級更全職在工廠工作;他每月領一萬五千多元的「工讀金」,求學之用外,還要支付一家三口生活費。

林敬評念高職時,拚上機械系「選手」,拿獎金貼補家用,在建教合作工廠上工時特別賣力;廠方知道他家境不好,畢業後留用,給他不錯的待遇,讓他搏得再念大學的機會。

企業家感嘆窮孩子進不了名校,但不少從弱勢環境出身的學子,透過繁星計畫努力上學,或在打工兼差,半工半讀上進修部,因為讀書機會得來不易,讓他們格外珍惜。

教育部繁星計畫,確實成為偏鄉、弱勢孩子的希望之窗。竹東高中五年前第一顆上清大的繁星許文瀚,今年考取清大材料研究所。他說,繁星計畫透過適當的升學設計,讓弱勢、偏鄉的學生獲得相同的教育機會。

許文瀚的父親是水電工,母親在工廠上班,他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哥哥已經從大學畢業出社會工作,妹妹今年將從大學畢業。許文瀚為減輕父母負擔,大學期間當家教打工,辦助學貸款減少家計負擔。

住新竹北埔的彭于娟,父親從事電腦維修,要拉拔四個在學孩子,經濟壓力沉重,她基測成績原可上國立新竹女中,但經家人討論後,目標訂在拚三年後的繁星計畫,高中三年成績優異,還拿獎學金貼補家用,去年透過繁星考上清大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彭于娟父親彭孟錫說,窮小孩資源有限,要拚名校不容易,「不要說吃肉,往往連喝湯機會都沒有。」

除了透過繁星外,窮學生上進修部半工半讀,也愈來愈多,且不再只是在職場多年後再回學校的老學生。

「這幾年念進修部的學生,應屆的居多」,高雄樹德科大進修部學務組長李樹軍說,年齡較長的學生,該「回流」的都已經完成大學學業,現在選讀進修部的應屆學生,多數家境較差;比起日間部四、五萬元的學費,進修部學費相對便宜,想念書的學生也比較念得起。


聯合報 2012-06-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