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賄是如何發生的?
港媒稱,中國藝術品市場幾年前雖經歷波折,但如今再度紅火。藝術品門戶網站雅昌藝術網的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藝術品成交額首次超過美國。2013年,中國藝術品成交額達570億元。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6日報導,畫家兼藝術評論家江因風接受《工人日報》採訪時說,中國藝術品已成為洗錢和行賄的最佳工具。
送禮文化
專門派發給滙豐銀行客戶的電子雜誌《中國一周》解釋說,中國的送禮文化推高了藝術品價格。商人購買藝術品給官員送禮,拉升了藝術品需求。無論真偽,一件藝術品就為行賄受賄提供了一次機會,過程也不複雜。
商人送給官員一幅畫,後者親屬將畫拍賣,商人再以高價買下,現金就流入官員口袋。與拎著一箱現金行賄相比,這種方法更加不露痕跡。還有更老練的手段,但這種手法比較典型。
真品?贗品?
報導指出,不言而喻,打擊可疑藝術品交易將損害整個行業,但沒人知道有多少藝術品是真品。
對藝術品真偽的質疑一再出現,給整個行業籠上陰影,但藝術品市場仍不斷擴大。中國藝術品交易不僅稅率低於其他行業,而且沒有參考價,藝術品帳面價值可以上下變動,具體只取決於買家是誰。
最近發生的兩起事件令一些人無地自容,也令蘇富比陷入困境。
其中一起爭議涉及中國藝術收藏家趙泰來。他曾把許多文物捐贈國家。《中國一周》稱,趙泰來2013年2月在香港展出中國著名水墨畫家傅抱石15幅作品,但傅抱石的孫女傅蕾蕾稱全是贗品。傅蕾蕾在央視一個節目上說,任何人只要有最基本的藝術收藏鑒賞知識,一眼就能判定這些畫都是贗品。趙泰來堅持這些畫作經過專家鑒定,確是真品。
日前,蘇富比迅速發出新聞稿,堅稱2013年9月拍賣的宋代詩人蘇軾書法作品是真品。一名上海商人以820萬美元拍得這幅書法作品,並要求上海博物館鑒定,但上海博物館稱其是偽作。儘管蘇富比發佈一份14頁報告堅稱其是真品,但買家現正尋求其他獨立人士再做鑒定。
中紀委“劍指”雅賄
報導稱,如今,藝術品交易的可疑把戲已引發中紀委關注。除贗品問題外,中紀委也不希望藝術品世界成為官員洗黑錢的管道。
把藝術品作為禮物送給官員、從而買通關係的做法非常普遍,並已催生出一個新詞:雅賄。港媒稱,內地2013年對腐敗官員展開更為廣泛的調查,這個詞日前甚至還出現在中紀委的官方報告中。
《中國一周》報導稱,中紀委表示,2013年收到腐敗舉報195萬宗,較2012年增加49%。逾18萬黨員受到紀律處分,至少31名高級官員正接受調查或被起訴。
網易 20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