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吃早餐的』,周圍很多人聽到我的習慣後,第一反應是擔心我的健康,但我提個毀三觀的想法:如果『不吃早餐更健康』呢?

我不吃早餐的最大原因,其實是為了控制體重。因為我的經驗發現,只要吃了早餐,我的胃似乎就被打開了,接著午餐、晚餐你都會覺得餓而必須吃飯,而一天三餐就跑不掉了。

但目前我的方式是,肚子餓了才吃,所以通常到了中午我才會吃飯,然後晚上再吃些輕食即可,這樣的飲食方式,我不會肥,能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狀態(但神奇的是,吃這麼少我也不會瘦,可見現在的身體代謝有多差)。

所以從前的我,會按照著時間去吃三餐,這種狀況下,時間到了,即使沒有很餓,我也會去吃飯,但現在的我,餓了才吃,讓身體告訴我要吃飯時,我才吃飯。簡言之,以前我是靠時間提醒在吃早餐,現在的我則是靠身體提醒在吃早餐,您覺得哪一種方式會更合理呢?

其實年輕時,我一天四餐都不會肥,但35歲後,我發現身體的新陳代謝急速下降,一天三餐,我就很容易肥,除了肚子多塊肉我很不喜歡外,更重要著,肥胖跟心血管疾病是高度正相關。

而吃早餐對我會有個連鎖反應,那就是: 吃早餐 → 胃被打開了 → 午、晚餐也都要吃 → 一天肯定要吃三餐 → 變成胖子 → 心血管疾病就來了。也因此,吃早餐在當下貌似健康,但最後造成的結果,反而很不健康。

 

事實上,有很多人會說,早餐一定要吃,很久一段時間我也這麼被制約著,但我發現這些多是營養師的主觀論述,然而真正的實驗,你應該長期對比二組不同飲食習慣後,再做出結論。

此外,你也會發現,說『早餐一定要吃』的邏輯,在『飯一定要吃』這句話時也成立,因為不外是補充營養、增加活力……等,所以不是早餐一定要吃,而是飯一定要吃,至於一天該有多少頻率?我認為與其相信時鐘,不如相信自己的身體。

最後,『早餐一定要吃』的說法並非總是成立,因為這是近代才有的習慣,其實我們的曾祖父輩,或是上個世紀前的人們,一天也都只有二餐。所以是不是每個人都要吃早餐呢?我覺得這並非一個必要,而端視個人選擇。

 

事實上,我並非強調『不吃早餐更健康』,而是在質疑深植我們腦中『早餐一定要吃』的觀念,所以這篇文章也不是在告訴你何者更好,而只是談談我個人的想法(不過,我不吃早餐後,身體確實更輕盈了,健康檢查中也比較沒有心血管的問題,這是合邏輯的)。

就好像我也曾在《連結:跑步是個『損己利商』的爛運動》談到千萬別去跑步一樣,我只是單純地在談個人觀察,而不是鼓勵你跟我做相同的事,因為這事關個人健康,我並無法承擔這種責任,只不過,我會認為多個思考角度總是好的。

 

註:我在寫完這篇文章時,順便 Google 了一下「為什麼一定要吃早餐」,結果跳出了最上方的二篇文章,剛好應證了我的觀察。遇到這種事還蠻高興的,因為能透過觀察與思考,而得到與科學研究相同的結果。

連結:為何一定要吃早餐?6個理由告訴你 (台灣人根深柢固的觀念)

連結:科學研究打破早餐最重要的迷思  (紐約時報、美英大學、耶魯大學的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