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朝鮮試爆了第一顆氫彈,消息傳來,全世界立刻炸了窩子,緊接著朝鮮又接二連三的進行了導彈試射,最終招致了聯合國三十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制裁,這一次與以前不一樣的地方是中國和俄羅斯都投了贊成票,這個是以前前所未有的一件事。
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朝鮮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擺弄核實驗和長程導彈這個事呢?在我看來要理解朝鮮近來它這種反常的行為,就一定要從經濟問題上去找原因,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我再加上一句,政治是經濟的繼續。
其實朝鮮以前並不這樣,如果我們來看戰後的經濟發展史你會發現,從50年代朝鮮戰爭結束以後一直到80年代初,在這30年中間朝鮮的經濟增長速度,可以說是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的。
50年代的時候人們都說朝鮮戰爭對朝鮮經濟傷害非常大,但它戰後崛起的速度非常快,經濟增長速度高達25%,當時是在全世界排第一的,60年代朝鮮經濟發展也相當的快速,60年代它就已經全面實現了電氣化,農民農村家家戶戶都有電,而且普遍把電力當成動力源和熱源,人均的電力消費量達到了1184度,五倍於中國。
而且它在60年代中,搞出了第一條電氣化的鐵路,我們來看中國東北,一直到2000年,都沒有一條電氣化鐵路,朝鮮1964年開通了,可見在電氣化鐵路,這個問題上,朝鮮居然領先中國35年以上,朝鮮當年的城市化率達到什麼程度? 70%。也就是只有30%的人口住在農村,這個比例比現在的中國還要高,你可想而知,它當時經濟發展的水準有多麼強大。
所以在那個時代人們說東亞有兩個工業國,一個是日本,另外一個是朝鮮,號稱東亞雙雄。當時歐洲美國的很多評論把朝鮮稱之為遠東戰後的經濟奇跡,說的就是這段,而且它的農業全面實現了機械化,95%的插秧,80%的收割,包括農業灌溉,全部使用農業機械,所以它的經濟的特別是農業和工業,這種匹配發展的品質還是相當高的。
除此之外,他的社會保障體系也非常的強大,你比如說它的教育,孩子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全部免費,不僅教育全免費,而且國家還給你配發衣服,內衣、外衣、鞋子都是政府出,看病不要錢,國家包了,住房不要錢國家分配,所以它在健康、醫療、養老,各種環節的配套,是非常的先進的。
所以金日成在70年代,就非常驕傲的宣稱,朝鮮已經建成了一個現代工業和發達農業的社會主義工業國,這可真不是吹牛,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就是70年代末之前,30年中,朝鮮的各種經濟指標是遠遠領先於中國的,而且也把韓國甩的很遠,其實朝鮮不是從一開始經濟就落後就封閉的,到了80年代時候,朝鮮的糧食產量曾經突破了1000萬噸,我們都知道朝鮮它的一個溫飽線,500萬噸糧食,那麼它在80年代不僅實現了糧食自給,而且還實現了糧食出口我記得1984年的時候,韓國發大水,朝鮮援助韓國幾十萬噸糧食和物資,但是現在完全反過來了,顛倒過來了。
其實如果你去看歷史,朝鮮在前三十年中還是非常牛的,大家一聽就覺得很奇怪了,因為在我們印象中朝鮮長期面臨糧食不足的問題,還經常鬧饑荒,這是怎麼回事兒?
如果我們來總結,朝鮮當年的經濟發展模式,特別是農業發展模式,你可以明顯看到,朝鮮的農業搞的是一種石油農業,也就是所謂的綠色革命這套思路。在這樣的一個模式之下,農業糧食生產是高度依賴石油的,包括農業機械,包括化肥殺蟲劑,農藥 農膜,這些東西全部是要依靠石油。
朝鮮正是因為擁有了當年蘇聯進口的廉價石油,所以它迅速完成了城市化,農業經濟發展的也不錯,但是這個模式有兩個致命的缺點:
第一、它會產生強烈的化肥依賴,就是這種土地種莊稼,你會發現使用化肥和殺蟲劑之後,越使用土壤會出現板結和土質下降,就是越使用這個肥力越差,結果你生產更多的糧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化肥,這就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越來越依賴於化肥,而且就像吸毒上癮一樣。
第二、依賴是石油依賴,因為你要開動農業機械、播種、收割,這套東西都必須依靠石油,沒有石油它就轉不動,所以機械化程度越高,對石油依賴性越強,同時你生產出來這麼多糧食,怎麼運輸?你長途運輸,交通運輸也得依賴石油。
那麼這兩種依賴,化肥依賴和石油依賴,歸根到底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依賴——石油依賴。
我們形象說綠色革命石油農業這種思路,形象的說就是把石油直接澆灌農田,但是朝鮮最大的問題,它沒有石油,朝鮮的石油主要是靠誰來供應呢,當然是前蘇聯因為當時蘇聯跟朝鮮,包括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一個盧布區,它們之間彼此做貿易,而且蘇聯給這些國家提供是一種友好價格就是打折價,它的價格比國際市場要低很多,這種情況之下,就把東歐也好,朝鮮也好,養的白白胖胖。
我們都知道70年代,世界上曾經爆發過,兩次石油危機,油價大漲了400%,漲了四倍,在這次衝擊之下,日本和韓國的經濟被迫轉型,它從一種耗油的經濟轉向了一種節油型的經濟,但朝鮮沒變,它還是一種高耗能的這樣的一種工業,這就導致了朝鮮為什麼後來它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沒有,因為它國際市場上沒人買,這是它一個重要的原因。
如果我們從對外貿易的數字上,也可以看的很明確,因為蘇聯解體之前,蘇聯加東歐集團,是占整個朝鮮對外貿易的80%以上,蘇聯一家就占了53%,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到了1994年,也就是朝鮮爆發大饑荒的前一年,蘇聯或者說後來的俄羅斯對朝鮮的貿易就從53%狂降到8%,第二年 1995年掉到了3%,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朝鮮廉價的原油突然沒了。
進口的農機沒有了,進口的廉價的化肥也沒有了,殺蟲劑、殺草劑、農膜,這些東西全部都沒有了,朝鮮難道自己不會生產嗎?它的化工廠要開工,就需要原油作為原材料,沒有石油化工廠也得停工,所以一夜之間朝鮮的整個現代化的高度機械化的農業,被打回了小農時代,全部得靠施工來耕種。
而我剛才已經說了,朝鮮已經完成了人口的城市化,它的農業人口只有30%,你要手工去進行農業生產,哪有這麼多勞動力?正在這個時候,1995年朝鮮遭到了第一次重大的特大洪水,然後糧食產量立刻被腰斬。從760萬噸直接掉到了380萬噸,1996年是歷史上最大的洪澇災害,結果又從380萬噸,掉到了260萬噸,1997年朝鮮發生了嚴重的饑荒,因為它的溫飽線是500萬噸,你掉到300多萬噸,200多萬噸,到1997年跌破200萬噸,這就意味著大面積的饑荒,已經難以避免了。
如果我們看1998年,國際糧農組織,在朝鮮的考察報告,你就會發現,他們描述的非常生動,這幫人到朝鮮一看發現,朝鮮五分之四的農機,包括插秧機播種機,包括收割機全部停擺,由於缺少燃料缺少配件,動不了了,然後沿路農田裏面發現了大量的插秧機耕種機,這些機器包括運輸的車輛,全部因為沒有油而動不了,結果朝鮮農田中所收穫的大量糧食,根本就運不出去,最後任其腐爛掉。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大家不去搶糧食,注意它是個工業國,大部分人口是住在城市裏的,你怎麼到農村走好幾百公里?而且沒有汽油,你怎麼到那兒去撿莊稼?你是背還是抱還是扛,你能收多少莊稼回來,這都不現實,所以一個現代化的農業體系,一旦出現崩潰,包括交通運輸一旦癱瘓,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不光是朝鮮面臨,石油脆弱這個問題,韓國也一樣,所有國家都一樣,如果一旦石油斷供,你會發現越發達,越現代化、越機械化的農業衰退的越慘,沒有石油、化肥,整個糧食立刻腰斬,甭管你是什麼制度,沒有用,石油供應的突然中斷,不僅摧毀了整個朝鮮的農業系統,也使它巨大的工業機器,立刻停擺。
金日成時代的輝煌,到了金正日手中變成了怎樣一種局面?他又是如何應對的?點擊閱讀原文觀看《鴻觀》第90期《朝鮮核試背後經濟訴求》。
優酷鴻觀 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