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與華方法》修改稿 企業三原理
我體會的企業三原理:科斯原理、德魯克原理、熊彼特原理。
科斯是交易成本原理,企業的性質是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德魯克是社會職能原理,企業是手段,社會是目的。熊彼特是創新利潤原理,只有創新才有利潤。
認識這三個原理,知行合一,就能理解把握企業的所有經營管理工作。如果把三個原理歸結為一個,我願意選科斯原理,所有的事都從成本角度去看,庖丁解牛,降低交易成本就是那把牛刀。
接下來,我們進入創意部分,本部分內容包括:
1、品牌命名的成本原理和創作之道。
2、標識設計的成本原理和創作之道。
3、包裝設計的成本原理和創作之道。
4、品牌角色設計的成本原理和創作之道。
5、電視廣告創作的成本原理和創作之道。
6、平面廣告設計的成本原理和創作之道。
7、戶外廣告的成本原理和創作之道。
8、互聯網“廣告”與“傳統”廣告的成本原理和選擇之道。
命名
做品牌從取名字開始,設計“低成本品牌名”。
市場聽到人說:“小企業怎麼做品牌?”或者說:“公司已經生存下來,並且有了一定的規模,現在要開始做品牌了。”
這些說法都不對,沒有一件單獨的事情叫“做品牌”,你的每時每刻,每分每秒,每一個動作,都是在做品牌。
而做品牌最大的事,就是在一切開始之前——取名字——這是一個品牌成本問題,也是一個語言哲學問題。
前一陣子飛機上看一個電影——《THE FOUNDER大創業家》,講麥當勞創始人的故事。奶昔攪拌機推銷員克洛克,偶然發現了麥當勞兄弟創立的新模式,他說服麥當勞兄弟給他全國連鎖代理,最終反向收購了麥當勞。
影片最後,麥當勞兄弟問他:“你第一次來,我們就詳細給你看了我們是怎麼做的。如果你這麼大決心,你自己也可以模仿著做啊。為什麼一定要做我們的代理,最後還要強制收購我們,搞得你付那麼大代價,我們也不開心呢?”
克洛克說:“名字,因為名字!麥當勞這個名字,多麼美國!多麼響亮!我看到它第一眼,就決心要得到它!如果用我的名字——克洛克——聽起來就像個騙子。”
名字的哲學和方法論
1、命名就是召喚。
2、品牌命名一定要有畫面感。
詞語就是召喚,這是語言哲學,這是海德格爾的話。比如我們說一個詞——太陽,馬上就把太陽的畫面感召喚到我們的腦海裡,我的腦海裡了,和你的腦海裡,出現的是同一個畫面。
我們取品牌名字也是,一個命名,就要把那商品召喚來,也要把那顧客召喚來。
我在《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書裡舉了一個案例,上海西郊的兩個別墅樓盤,一個叫西郊莊園,一個叫蘭喬聖菲。西郊莊園就是有畫面感的名字,有召喚的名字,一聽到這個名字,你腦海裡就浮現出在西郊的一個莊園。
蘭喬聖菲呢,絕大多數人沒有任何畫面感,至少出租車司機沒有,你打車時得給他解釋半天。這個名字甚至沒有行業屬性,聽起來像一個服裝品牌,也或許是咖啡廳。這名字的成本就高了。
2、要用一听就明白的“聽覺名字”。
3、傳播是一種聽覺行為,要聽覺名字,不要視覺設計;要聽覺語言,不要視覺語言;要能轉換成聽覺描述的設計,不要純粹的視覺傳達。
4、聽覺傳播成本最低。
5、檢查名字成本的“電話測試法”。
這成本高低的原理是什麼呢?秘密就在聽覺上。傳播是一種聽覺行為,我說你聽,口耳相傳,聽覺傳播成本最低。說一件事“傳開了”,那是嘴巴傳開的。
“西郊莊園”是一個聽覺名字,“蘭喬聖菲”則屬於視覺,必須看到文字,你才知道是那幾個字。
測試名字的成本呢,我們可以用一個“電話測試法”,就是你打電話跟人說通信地址“西郊莊園”,只需要1秒鐘,你不需要解釋,他也懂。
說“蘭喬聖菲”,則要說“上面兩點水下面一個一二三的蘭,就是蘭花的蘭,;路橋的橋去掉一個木字旁的喬,喬裝打扮的喬,;神聖的聖,;草字頭一個非常的非,就是王菲的菲。”這樣差不多要說五六十個字,10秒鐘。這樣就計算出“蘭喬聖菲”名字的傳播成本是“西郊莊園”的10倍了。
6、好名字的標準:有畫面感傳達的聽覺名字
一听就知道是那幾個字,並且腦海裡有畫面,有具象的圖像,這樣的名字最能記住。前面西郊莊園是一個例子。我們再看看其他案例。
馬雲非常會取名字,比如他的“阿里巴巴”,一遍就記住,而且有畫面感。相反,“騰訊”,雖然只有兩個字,但是在開始時要跟人解釋“騰飛的騰,通訊的迅”,還是提高了成本。
馬雲後來取得名字,天貓、螞蟻金服、飛豬,為什麼都開動物園呢?其實二十年前20年前服裝業就掌握了開動物園這個命名的秘密,想七匹狼、報喜鳥、太平鳥、富貴鳥、金猴、紅蜻蜓,都是動物園出來的。
現在互聯網公司的名字,什麼瓜子二手車,、餓了嗎麼,全都走一個路子,這就是降低營銷傳播成本的本能,促使大家都走到最簡單最具象的名字,不再像以前那樣翻康熙字典找“文化內涵”了。
人的名字也是一樣,凡是家長翻康熙字典給孩子取名字的,都給孩子帶來了一生的高成本。我們周圍都有這樣一些名字獨特的同事,上飛機,咱們換登機牌進安檢了,他的名字電腦打不出來,要去敲個章。更過分的,是銀行的電腦也打不出他的名字,發工資給他都麻煩。
好名字不僅有低成本,還有氣勢。克洛克說自己的名字沒氣勢,一定要拿下“麥當勞”,在中國,也有一個和“麥當勞”相匹敵的餐飲品牌名字——海底撈。作為一個火鍋品牌,實在是絕了,如果不能像麥當勞那樣開遍全世界,那真是沒天理。
7、不要內涵要外延,不要解釋要直接
講幾個華與華的品牌命名故事:
我們的客戶,吉林雲天化,主營業務是化肥,十年前剛開始合作的時候,他們的主打品牌叫英德利。
問:“為什麼叫英德利呢?”
答:“因為國際化。”
“英德利怎麼就國際化呢?”
“英國、德國、意大利。”
這個“內涵”,英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都接收不到,東北農民可能有點感覺,但是接收成本太高了。我們建議換名字,在企業已有的註冊商標裡找,找到了一個名字:六顆星。
客戶同意了,說:“華與華就是接地氣,這個名字夠土,適合做化肥賣給農民!”
我們說:“不土啊!因為這個名字國際化啊!走到全世界,不管哪個國家,說六顆星,SIX STARS,不用解釋,人人都懂啊!比五星還多一星呢!”
另一個企業,四川的天銀製藥,有一個非常好的退燒藥,叫阿撲雙欣,為什麼叫阿撲雙欣呢?因為它是對乙酰氨基酚與乙酰水楊酸的酯化產物,是一種新型抗炎、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是什麼?,就是撲熱息痛,;乙酰水楊酸呢,就是阿司匹林。所以它比撲熱息痛和阿司匹林都好,是新一代,撲熱息痛和阿司匹林兩個成分在一塊給你退燒,讓你欣喜,就是阿撲雙欣了。
這就是它的“內涵”。但是,
這個內涵解釋起來太長了,成本太高了。
我說,可惜命名的時候我不在,我在,就叫“阿撲阿撲”,廣告語“阿撲阿撲,退燒退燒!”以後給孩子退燒就說給你“阿撲阿撲”,把發燒給你撲下去。
但是,阿撲阿撲怎麼能傳達它是對乙酰氨基酚與乙酰水楊酸的酯化產物,是阿司匹林和撲熱息痛的新一代呢?傳達不了,有些成本太高,我們付不起,只能放棄。
可惜阿撲阿撲這名字也只能放棄,因為改不了。因為這不是化肥,是藥品,註冊的藥品商品名歸藥監局管,那是改不了的。
知名地產品牌孔雀城,2006年命名的時候,企業內部徵集了兩百多個名字,給我挑,我一眼就選了“孔雀城”。為什麼呢,因為她這個名字具象,有畫面感,而且一看就知道是住人的地方。有同事傾向於叫“安達盧西亞”,我說成本太高了。幸虧沒叫安達盧西亞,否則我們後來的口號——一個北京城,四個孔雀城,改成“一個北京城,四個安達盧西亞。”那沒法弄了。
華夏幸福,前身是河北廊坊華夏地產,要成為全國性公司,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華夏這個名字註冊不了了,必須改名字。改了好多名字來選。我不建議改,因為我捨不得“華夏”兩個字,我建議在後面加,後來他們加了兩個字“幸福”,變成“華夏幸福”,哇!我覺得好得不得了,但還是註冊不了。又加了兩個字——基業,華夏幸福基業,終於註冊了,但確實是長了點。不過我覺得長點沒關係,以後名字都會越來越長,因為兩個字的都註冊不了了。
所幸!上市之後,上市公司股票名稱最多四個字,簡化成“華夏幸福”,不是通過工商註冊,而是通過股票名稱,把這個名字佔住了。
最後一個名字故事,就是我們自己的名字——華與華,創始人華杉和華楠,這名字我喜歡得不得了,不是因為他代表我們兄弟,而是因為他很中華!就像克洛克說的:“麥當勞這個名字很美國!”
英雄不問出處,名字也一樣,不問它怎麼來的,只問他來了有什麼用,怎麼用。
華與華方法 2018-01-28(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