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拿什麽拯救,我那可憐的記憶力?
知乎 2021-04-12(原文出處

“有的人記憶如沙,一沙一世界;但,我腦子可能都是水,嗯……因為我啥也記不住。” ——失憶症晚期患者。

失憶症晚期患者.jpg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記憶就像大年初一剛立的flag,剛開始的時候洶湧澎湃壯志豪情,不久就溜走的不剩下一絲痕跡。知識總是豪氣的來,悄悄的走。

那麽問題來了,拿什麽,拯救我那,可憐的記憶力?

 

 

01  超強記憶力是個歪門邪道

從前,有這樣一群狼人,他們可以背誦整本英漢大詞典;可以記住圓周率到小數點後幾千位甚至10萬位;可以在幾分鐘內記住幾副撲克牌的隨機排列組合,記憶力狠辣無匹!和他們相比,在座很多連幾個公式概念都記不明白的小白,顯得就很智障。

別著急,容我替大家狡辯一下,從智商的概率正態分布上講,在座各位怎麽可能都是智障呢,很明顯這是個極致的偽命題,雖然我們經常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上課經常走神、課後作業瞎寫、考前轉發錦鯉,迷信各種考試技巧,考試經常翻車、考後給自己找各種借口等等…….但是我們始終堅信自己是個好學生,對吧?說的就是你。

大家可能也覺察到了哪里好像不對,沒錯,超強記憶沒我們想象的這麽牛皮。

超強記憶沒我們想象的這麽牛皮.jpg


先看原理,他們這些狼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專業選手常用的技術是 " 形象化 "。首先你要把 1 到 10 這十個數字形象化,讓每個數字在你心中有一個固定形象。有了這個形象系統,再記憶任何清單就簡單得多了,要點是編故事。人腦特別善於記形象畫面,任何專業記憶大師記數字和字母組合的方法,本質上都是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圖像再被連接成為一個故事片,最終記憶的其實是一個長篇連續劇。所有專業記憶力比賽,本質上比的都是想象力。

那麽問題來了,這種超強記憶力有沒有用呢?

先說答案:基本沒用。

基本沒用.jpg

 

判斷一個東西好不好及有沒有用,主要看是否與目標場景相匹配。

就像玩網絡遊戲也一樣可以提升很牛逼的各種能力,只不過研究表明這種能力在職業電競以外的場景下沒多少匹配的應用場景而已,換言之,如果你立志為中國電競事業做貢獻,每天花幾個小時泡在遊戲裡修行就十分必要,否則僅僅為了放松或者和同學社交,就花很多時間在上面就很奢侈了。

所以說他們是記憶力很強,但問題也就是僅僅記憶力很強。然而,學習需要的是理解,學習是需要記憶,但不需要這種記憶方式。

學習的本質是新舊知識產生連接,然後利用眾多連接所建立起來的知識系統分析解決新問題,我們所學的知識往往有很強的結構性,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根據知識原本的邏輯和原理記憶。而超強記憶法追求的是用想象力另外建立一套體系!

在理解之外的體系,這套體系並不會增強理解,相反還對理解知識具有破壞性。超強記憶法用得越多,理解度可能就越差。所以練習超強記憶力不是學習的正途,而是邪道。

那麽,我們應該怎麽有效地鞏固記憶呢?

 

 

02  如何正確的提高記憶力

廣為人知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可能有問題。就是下面這個,有問題。

遺忘曲線.jpg

 

影響記憶的因素有兩個,存儲強度(storage strength)和提取強度(retrieval strength)。

Ballard效應:

一百多年前,倫敦有個叫Philip Ballard的英語老師,拿自己班的學生做了一個實驗。

他讓學生閱讀一首詩,並且要求盡量把詩背下來。學完休息五分鐘,馬上進行默寫測試,結果成績都一般。Ballard老師沒有要求學生繼續學習這首詩,學生們以為這件事兒就算過去了。

兩天後,Ballard突然要求學生再次默寫那首詩。在這期間學生們都沒有進行任何覆習,所以我們設想,這一次的測試成績應該更差。結果恰恰相反。成績反而平均提高了10%。

根據人們熟知的“記憶曲線”,人對事物的記憶應該隨時間不斷減弱,而且最初幾天遺忘的速度還特別快,怎麽可能還加強了呢?記憶到底是怎麽回事?我們一般人心目中的記憶,大概就如同寫在沙灘上的字,隨著時間就會慢慢模糊掉……很明顯,關於記憶的本質,這個比喻是錯的。

對於有意義的內容,人的記憶其實有兩個強度:存儲強度(storage strength),提取強度(retrieval strength)。

存儲強度不會隨時間減弱!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而其中的絕大部分都被大腦自動忽略了——這些被忽略的不算。那些剩下來的,你主動希望記住的東西——比如說一個人名,一個公式,一個英語單詞——一旦進入記憶,就永遠在那里了。下次再見到它,它在你大腦里的存儲強度會增強,但是哪怕你再也不見它了,它的存儲強度也不會減弱。存儲強度只增不減。

那麽為什麽我們會忘記一些東西呢?那是提取強度出了問題。

如果沒有複習,提取強度就隨著時間慢慢減弱。

學習中這種現象也比較常見,比如說當你想不起來一篇課文或一組公式,同桌給你一些提示就想起來了。這都說明忘記的本質不是記不住,而是想不起來了,也就是提取記憶出了問題。

相關的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病例也能證明了這一點。比如說特殊情況下的催眠,可以讓人想起一些早年忘記了的事件;不少中老年人換上腦部疾病之後會出現的一個現象是:最近的記憶全忘了,但幾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就好像昨天剛剛發生的一樣歷歷在目。

心理學家說,提取強度是越用越高。每一次提取記憶,提取強度都會增加;而因為這個記憶在你腦子里又過了一遍,所以存儲強度也增加了。

這也是為什麽會有Ballard那個效應。學生們第一次測試的時候,他們要提取剛剛得到的記憶,這個提取動作把那個記憶給加強了。這樣雖然此後兩天學生們沒有複習,但他們等於在課堂上已經複習了!兩天後再測試,上次就已經背寫出來的詩句這次就毫不費力,所以他們就有時間去想想上次沒寫出來的詩句。而因為詩句之間都是有聯系的,他們也許就能聯想填空,這次就能多寫幾句。

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提高記憶力?

 

一、知識存儲的更科學。

記憶的本質是新舊知識產生連接,連接越科學記憶越穩固。

知識並不是單獨存在的一個個孤島,理科知識都是有聯系、有核心的,把握幾個核心以及核心知識之間的聯繫,可以快速掌握記住各種知識。知識都是有聯繫的,是一個科學的整體。學霸通常都有很強的學習遷移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jpg

 

二、增加知識提取頻率

1、對於記憶性知識點,可以經常對著目錄和知識框架複習。

對著知識框架,看看自己能回憶起多少,然後再對照筆記看看回憶起來的知識點又有哪些疏漏。比如下面這個導圖。

如下面这个导图.jpg

 

2、好為人師——啟發別人,也是自我啟發

你對自己的成績滿意嗎?你想要蛻變為學霸嗎?那還等什麽!千萬別放過身邊的學渣們啊!學渣一個個都是寶啊!學渣都是放錯位置的黃金啊!

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學習最高效的方式是——教授他人,教授的本質是輸出,輸出越多,理解和記憶都會越深刻。看下面的學習金字塔。

看下面的學習金字塔.jpg

平時我們用的最多的是被動學習方式,比如說聽講閱讀等。而學習最高效的方式是討論、實踐,以及教授,其本質都是輸出。

輸出的過程不僅僅是增加了提取強度,更重要的是梳理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你試圖給滿腦子都是漿糊的同桌把題講明白的時候,你需要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梳理問題,然後以好理解的邏輯講出來。啟發別人的同時也是自我啟發。

 

3、考試是最好的複習

考試就是最好的複習——對於理解性知識的考察,可以多做題多考試。

“考試的本質是獲得反饋,反饋使人進步,所以我們要多考試”—— 魯迅

鲁迅.jpg

 

很多學生比較向往西方的中小學教育,比如全球教育排名第一芬蘭的教育模式——作業少還很少考試。我想說,別做夢了,國情不同,教育目標不一樣,芬蘭模式目前在中國行不通,應試教育不是一無是處,例如應試教育有很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在創造力上培養上差了點東西。

你要明白,問題往往是洞察事實的突破口,問題就是從不同角度洞察知識本質的那個洞洞,各個區的資深的教研員老頭老太太們絞盡腦汁出的題目不僅僅是為了內卷——為了考試排名而另類,有些是真的可以提高學生的“洞察力”。很多知識往往情況是,你以為你理解了,其實只是站在了第一層,多做題多考試可以提升理解的層次與等級。

多做題多考試可以提升理解的層次與等級.jpg

說不定,哪天智慧通達,就看破紅塵了呢?

 

知乎 2021-04-12(原文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