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讀的35本商業書 | 年度書單
劉潤 2022-02-09(原文出處)
我身邊有非常多優秀的朋友,都是在他們各自領域的翹楚。我常常死皮賴臉地去向他們求教,聊的過程中,他有時說出一句可能他自己都認為平淡無奇的話,但是我突然之間有種醍醐灌頂的通透感,驚呼:原來如此!
他的“平淡無奇”,和我的“醍醐灌頂”,是種鮮明的對比。這在他看來再平常不過的東西,其實是他的基本功。而我就算醍醐灌頂了,估計也做不到。
有次和朋友一起吃午飯,吃完後一人拿了一個飯後水果,是橙子。他突然來了興致,隨手拿起我們的幾個橙子,拋向空中。三個橙子就像雜技一樣,在他的兩只手中拋起落下。我很羨慕,就問,來來來,教教我,這是怎麽做到的?
他說,這其實很簡單啊。你記住,永遠有一個橙子在空中,兩個在手上。一旦空中那個到了頂點開始往下落,你就把左手的拋向天空,然後右手呢,就把橙子交給左手,準備接住正在落下的那個橙子就可以了。
他說得如此“平淡無奇”,而我突然之間“醍醐灌頂”,啊,原來就這麽簡單啊,關鍵,就是判斷空中那個橙子開始下落的那個時間點!
但是這件事過去至少已經有10年的時間了。我到今天,依然不會拋橙子。
拋橙子的技巧,是少林寺掃地僧手上的秘籍,可是真能拋起來,就是站樁、馬步、打銅人陣。20年苦修,一天不能省。
我還有一些朋友,有時會突然欣喜若狂地告訴我,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發明了一套理論。
我說是啥,他興致勃勃地講給我聽。很多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新概念。我問他這個概念是你發明的嗎?能不能解釋一下,是什麽意思?於是,他又開始用更多新的概念,再去解釋剛才那個概念。
他發明了一整套,和今天的學術體系完全不交叉的理論。
聽完後,我問他,你有沒有讀過一本書,叫做《組織行為學》?去找來看看吧。他真去找來看了,看完後,垂頭喪氣。他發明的這套理論,其實在《組織行為學》中早有表述了,用嚴密得多的語言體系,精妙得多的邏輯框架,並有很多別人實踐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教訓,甚至不少發生在他出生之前。
他頓悟出來的東西,其實是別人的基本功。
為什麽會這樣?為什麽?楊絳先生有一句話深得我心:
“你的問題,主要是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只琢磨,不學習,就會成為知識界的“民科”,不斷重新發明輪子,形狀不同,大小不一,勉強能跑,但終究承載不了集裝箱卡車,成不了大事。
好好學習。企業家們,創業者們 …… 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公司財務,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市場營銷,貨幣銀行學,項目管理 …… 打下紮實的“管理科學”的基礎,再談“管理藝術”。
英語里有一句話:Black belt is a beginner。黑帶(空手道的最高級別)也僅僅是一個初學者。先練到黑帶,才有資格說:武術,是門藝術。
所以,所謂的頓悟,是學遍古今之後的豁然開朗,是苦練十載之後的無招勝有招。頓悟就是騎車,摔了無數次之後,最後突然控制住平衡的那一刻。
基本功,是頓悟不出來的。
— 1 —
“你以為的頓悟,可能只是別人的基本功”,這句話很紮心。
可是,別人的基本功哪兒來的呢?
啃書啃來的。
這個世界上的商業類書籍,我把它分為四種:
1)鑿壁偷光也要啃完的;
意思是這類知識你只靠聽是不行的,靠別人給你講一遍也不行,因為很多艱深晦澀的內容,需要去反覆琢磨領會。
讀這類書的過程,就好比鑿壁偷光,每天晚上啃兩個小時,花點時間把它啃完。啃完甚至要考試,之後就簡單了。
2)值得放在手邊常讀常新的;
有些書很好,能給你帶來啟發,但你10歲、20歲讀,讀不懂,可30歲、50歲再去看它,特別有啟發,這和你的人生閱歷有關。
有時候一本好書,每過一段時間再讀一遍,總是能收獲新的啟發。
這類給人啟發的書,區別於第一類結構完整、有紮實和底層的知識體系的書,我把它們歸到“常讀常新”里。
3)看看書評、聽聽解讀就可以的;
有不少書是圍繞一個觀點,加上一些案例支撐,從一篇文章擴成了一本書,所以你要把它看回成一篇文章。
這件事有人幫你做,比如聽書。
一本暢銷書出來,有聽書就聽,沒有就去豆瓣上看看書評,或者在電子書里翻看大家劃出來的金句,大概了解就行了。
因為並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認認真真去看的。快速地翻一遍,了解它核心的觀點就行。
4)完全不值得看的。
比如,元宇宙這個概念才出現,立刻就有很多人能寫關於元宇宙的書了。
這種現象相當於1994年時,有人要寫一本書來解釋2014年的互聯網世界是什麽樣的,並且把2014年互聯網世界的邏輯、結構、公司之間的相關關系解釋地清清楚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新世界的規則還沒有被共同建立出來,還需要不斷地嘗試。
不過,我們確實看到過像凱文·凱利這樣的天才,1994年寫了本書,《失控》,幾乎預測對了20年後的世界,但這樣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大部分人在一個熱點概念剛出來時,是做不到的。所以這類書基本可以不看。
為什麽很多人不管怎麽學習,都無法搭建自己的商業知識體系?
因為沒有認真啃完第一類書。
我建議大家在讀第2和第3類書之前,先把第1類啃完,把基本功打紮實。
挑燈夜讀,是省不了的。不要省。沒有捷徑。
我今天,為你列一個書單。值得你花3年時間,一本一本啃完。
啃完之後,你的體內就會有一棵商業的“認知之樹”。
之後你再看書,不斷往這棵樹上掛就行。直到枝繁葉茂。
— 經濟學 —
今天我著重來解釋一下我選書的邏輯和結構,不對每本書做太多具體解讀。
1.《經濟學(第19版)》,保羅·薩繆爾森
首先,要想研究商業一定要研究經濟學,因為經濟學是所有微觀的商業行為聚合到宏觀上的體現。
但經濟學也要辯證地來學,因為你很難說誰講的經濟學就是對的。
所以必須要先對幾乎所有的大的流派的經濟學有一個統籌性的了解,而這個做的比較好的一個人就是保羅·薩繆爾森。
這本書坦白說,非常難讀。真的非常難讀。
但是他把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他把很多經濟學書里大家所共識的基本邏輯不斷更新。你看,現在版本更新到了第19版了。
很多商學院也都把它當教材,或者輔助讀物。
我會建議大家,真的要學習經濟學,一定要把這本教材級別的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第19版)》,通讀一遍。
啃,把每一個部分的知識,理解透徹。
比如,什麽是供給曲線、需求曲線,什麽是定價的原理;宏觀經濟學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經濟周期,危機的形成,等等。
這本書要一頁一頁地讀,關鍵是要把里面的知識點搞明白,甚至要去參加考試。
不一定真的考MBA,但是把卷子找來考一考,確認自己真懂了。
如果這本書對你來說真的很困難,那你可以把下面這本書作為教輔。
2.《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薛兆豐
為什麽把它作為教輔?
因為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結構是最完整的,它是衝著你學會一門學科而來的。它講明白了,但你有可能看不明白。
那怎麽辦?看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
這本講義經過得到團隊打磨,加上薛兆豐老師本人講述的天賦,更加容易理解。
好比一大塊牛排你咬不動,他幫你把牛肉切碎了,切成牛肉粒。
所以,你真不明白的時候,就參考著《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去讀,加速理解它。
最終目的是,薛老師書里的知識你全都涉獵了,然後經濟學里的基礎知識你也真懂了。
真懂很重要,以考試為目標。
3.《牛奶可樂經濟學(1-4)》,羅伯特·弗蘭克
我在幾本類似的書里挑了半天,有一本叫《魔鬼經濟學》,還有一本中國教授奚愷元寫的《別做正常的傻瓜》,這幾本書都寫的非常好,但最後我推薦的是羅伯特·弗蘭克的《牛奶可樂經濟學(1-4)》這套書,共4本。
讀這套書,目的是讓你能夠用理論去聯繫實際,看到身邊發生的現象背後的經濟學原理。
比如,為什麽牛奶裝在方盒子里賣,可樂裝在圓瓶子里賣?為什麽女模特的收入比男模特高?打開冰箱時,為什麽冷藏櫃會亮,冷凍櫃卻不亮?
它會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生活和工作中的現象,所以也被稱作通俗經濟學開山之作。
這對你把經濟學知識內化有很大幫助,也是我推薦這本書很重要的原因。
4.《思考,快與慢》,丹尼爾·卡尼曼
然後,在經濟學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叫做行為經濟學。
關於行為經濟學的書也非常多,我今天只推薦一本,《思考,快與慢》,你對行為經濟學感興趣的話,還可以自己找更多的來讀。
作者丹尼爾·卡尼曼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2002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深入淺出,幫助你理解行為經濟學的理念是什麽。
人類的思考模式有快和慢兩個系統,我們的決策過程也常常充滿了偏見和謬誤,卡尼曼用很多經典的行為實驗,指出我們什麽時候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什麽時候不能信,並且指導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這本書讀完,會讓你把行為經濟學的知識框架牢牢地紮在心里。
5.《槍炮、病菌與鋼鐵》, 賈雷德·戴蒙德
接下來這本書,賈雷德·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希望帶大家從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如何用長周期看世界,看世界的發展。
理解底層邏輯,地理環境與資源等大的要素變化,所能對經濟,甚至對各大陸人類社會命運產生的影響。
這本書會打開你看待世界的視角。
研究大歷史,研究經濟學在一個大的時間跨度上的變化,它是必讀的。
6.《逃不開的經濟周期》,拉斯·特維德
最後推薦一本書,叫《逃不開的經濟周期》。
這本書給我們建立了另外一個看待問題的角度:經濟周期。
很多事情,它不是單向的往前發展的,它是一個循環。
只要有借貸的存在,就會有周期的存在;經濟它會有繁榮期,也會有蕭條期。
知道我們處於周期的哪個階段,這對於理解當下的商業行為特別重要。
經濟學,我推薦了六本書。
最基礎的是教材級的《經濟學》,它幫助你真正建立對經濟學的全面認知。
而後面兩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和《逃不開的經濟周期》,把歷史發展和周期這兩個時間軸的概念,拉入經濟學里,幫你打開宏大視角。
當然,經濟學的讀物真的是汗牛充棟,是讀不完的,永遠都讀不完的。
但這六本書如果你坐下來,把台燈打開,手機關掉,每天讀兩小時,把它讀完,那你就有一顆經濟學的“認知之樹”在心里面了。
— 組織行為學 —
7.《組織行為學(第18版)》,斯蒂芬·羅賓斯
經濟學是站在較為宏觀的角度看世界,如果我們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商業機構,要理解這個機構本身,有一門學科,叫組織行為學。
經濟學是外部視角,看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行為特征,而組織行為學,是從一個組織內部的視角,系統地研究人在組織中所表現的行為和態度。
一個組織作為一個生命體,而不是作為組織里面的一個單元或個人,它有不同的行為特征。
你研究公司,就得研究組織行為學。
這本書的編號,到了第18版。但凡你看到第8版、第18版這個編號,不得了,這一定是極度經典的讀物。
確實,這是一本教材級的經典讀物,它能帶你全面理解一個公司的行為,你會對管理產生自己的看法。
讀完這本書之後,你再看很多人寫的文章,你發現都是點狀的,都是碎片的。
比如研究上下級的關係,研究人的心理,激勵理論等等,它們都是組織行為學的一個切片。
8.《李育輝組織行為學講義》,李育輝
同樣,《組織行為學》作為一本教材,再加上翻譯的原因,如果讀起來不太理解,李育輝老師的《李育輝組織行為學講義》,可以作為補充讀物。
當你看不太懂的時候,看看李育輝老師的一些看法,尤其是她對組織行為學新鮮出爐的前沿研究,有自己的解讀,幫助你補充知識和信息。
— 管理學 —
9.《管理學(第13版)》,斯蒂芬·羅賓斯
管理學也是如此。
《管理學》作者斯蒂芬·羅賓斯,寫了第18版的組織行為學和第13版的管理學,說明這兩者是有關聯的。
組織行為學是站在一個設計師的角度去思考,理解組織這個結構本身。
而管理學是研究怎麽能夠作用於這個組織,站在一個內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應該怎麽去改變、影響這個結構,要用什麽樣的管理動作,這是管理學。
這本書也是要啃的,它是海外的一些商學院使用的重要教材之一。
啃的時候,我會建議你把下面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為補充讀物。
10.《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魯克
彼得·德魯克,是“現代管理學之父”,他寫了大量管理學的書,至少在我的書架上就有30多本了。
但是如果只推薦你讀一本,我建議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它能幫你去搭建德魯克對管理認知的一個基本體系,作為管理學的補充。
管理者要做到卓有成效,必須注意時間管理、用人之長、有效決策。
這本書也是他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本。
— 戰略 —
11.《戰略歷程(第2版)》,亨利·明茨伯格
再往下,一個組織的管理需要研究戰略。
但是關於戰略的表述,就跟領導力一樣,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兩個特別大的大詞。
每個人都試圖用他的邏輯去解釋他的大詞,聽上去都有道理,但解釋越堆越多,無形中增加了大家的認知負擔。
戰略是我們作為一家戰略咨詢公司核心的業務,我建議大家讀戰略一定要讀的書,就是我以前一直講的亨利·明茨伯格《戰略歷程》。
明茨伯格是和德魯克齊名的西方管理學大師,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戰略思想家”。
這本書歸納總結了戰略管理的“十大門派”,看完它,你能獲得對戰略的框架性理解,快速了解各大門派的主張。
就像你讀一本《比較宗教學》,讀“八大菜系”、“武林秘籍大全”一樣,各家的學說你都了解一些,未來你再聽到其他人講戰略,你就能夠把他們的看法,分門別類放到你的戰略框架里去。
否則,你會被五花八門的言論、學說淹沒。品牌、定位、數一數二、差異化戰略,等等。
這是一本穿越戰略管理曠野的指南,是我建議大家讀戰略一定要讀的書,我把它放在一級目錄里面。
12.《競爭戰略》,邁克爾·波特
同時我會建議大家再讀一本書,《競爭戰略》。
就像彼得·德魯克是“管理學之父”一樣,邁克爾·波特我們稱之為“競爭戰略之父”,他的書可以在很多商學院學生、教授、公司CEO、甚至國家領導人的書架上找到。
雖然有很多人研究他的競爭戰略,寫了文章,但我建議你讀原著,因為中間有很多的案例和細節,值得好好看一看。
否則你對總成本領先、差異化和集中三種通用戰略的理解可能是表面的。
講戰略的書我其實有很多可以推薦,但我後來把它們都刪了,留下《競爭戰略》這本最值得看的。
除此之外的,你或許都可以在亨利·明茨伯格的《戰略歷程》中,找到它的影子。
13.《平台戰略》,陳威如
但是有一本書,中國的作者陳威如寫的《平台戰略》,我留下了。
他原來是中歐的教授,後來做過菜鳥的首席戰略官。
為什麽特別推薦大家讀這本平台戰略,放在這麽重要的位置,跟亨利·明茨伯格和邁克爾·波特放在一起?
因為這個戰略非常特別。
它不是一家公司跟另外一家公司的競爭,而是一個生態跟另外一個生態的競爭。
一旦形成了生態之後,就有生態之下的參與者。
參與者之間可能用競爭戰略,但參與者和平台之間就形成一種獨特的合作模式,這個大眾理解起來會有比較大的困難。但陳威如教授,他把這件事講明白了。
所以戰略里面,我們沒有挑藍海戰略,沒有去挑爆品戰略,而挑的平台戰略,因為它有非常大的獨到性。
這本書我也建議是要一頁一頁把它讀完的。
— 營銷管理 —
14.《營銷管理(第15版)》,菲利普·科特勒
營銷管理的話題很多人感興趣,互聯網上文章也最多。
它研究的是營銷的問題,我們把銷售也放在里面,但我建議一定要讀經典。要啃。
營銷管理真正的鼻祖,大師級的人物就是菲利普·科特勒,他創立了營銷學這門學科,這本書也被很多學者譽為市場營銷學的“聖經”。
書很厚,一點一點把它啃完,其中有些案例可能比較老了,有些案例是國外的,借鑒性一般,但是你只有把科特勒的原著啃完,你心中才有框架,然後再去補別的東西。
補什麽呢?
15.《影響力》,羅伯特·西奧迪尼
補《影響力》。
我們把銷售算在營銷的大範圍里面,就講述人與人見面銷售這件事,《影響力》暢銷了幾十年。這本書把銷售講透了。
羅伯特·西奧迪尼,著名心理學家,他在書里解釋了為什麽有些人極具說服力,為什麽人們總是容易上當,總結了6個影響他人的心理力量,“勸說”秘笈。
大家把它翻出來好好看一看,你就銷售這個行為本身會有一個透徹的理解,同時教你學會說“不”,也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16.《定位》,艾·里斯,傑克·特勞特
營銷管理中,有幾個不得不提的,其中之一就是定位。
定位的基本邏輯是要找到我跟別人的差異性,這本書解析了“定位”觀念的產生,以及僅僅滿足需求不一定能贏得用戶,而要進入用戶心智以贏得用戶。
特勞特的客戶,基本上都是消費類的產品,尤其是連鎖的消費類產品,為什麽?
因為越大的消費類產品,越需要占領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這時傳播的效率尤為重要。
定位其實也是戰略的一部分,但為什麽放在營銷管理里面呢?因為這個定位,跟營銷的關系更大一點。
17.《定價制勝》,赫爾曼·西蒙
研究營銷時,還有一個東西要拿出來單獨研究,就是定價。
在4P理論里,定價是容易被忽略的,它包括價格歧視,價格錨定,動態定價,定價創新等很多關於定價的心理和邏輯研究。
價格無處不在。對定價是值得系統性地學習的。
所以這本書是要啃的。
18.《烏合之眾》, 古斯塔夫·勒龐
19.《有閑階級論》,索爾斯坦·凡勃倫
20.《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
這三本書,《烏合之眾》,《有閑階級論》和《自私的基因》,把它們列在這邊,用了這麽大的篇幅,原因都是一個,所有的營銷最後都要理解人。
這三本書是從三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對“人”做了解讀。
這些解讀可能你認同,也可能踩在你認知的對立面,甚至能讓你憤怒,但是你只有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理解了“人”之後,你才能真的做好營銷。
《烏合之眾》這本書很老,首次出版在1895年,還是弗洛伊德寫的序。
它研究群體心理,解釋人在群體中所表現出的行為特征。這是我們理解用戶非常重要的角度。
《有閑階級論》1899年問世的時候,據說當時西方知識分子人手一本,那時西方資本主義正野蠻生長,社會出現很多不公現象,這本書對當時的有閑階級提出了尖銳批評。
它研究上層階級的有閑特權和消費特征,解釋了人消費的內心動機和需求,人們向往階層跨越,熱衷金融投資,重視文化教育,追逐時尚品牌等等。
《自私的基因》講的是人的一切需求背後其實都有一個更底層的控制力量,這個力量來自於基因。
生物只是基因傳播的載體。
讀這三本書,有助於大家比較全面地認識“人”,這對營銷很關鍵。
— 金融學 —
21.《香帥金融學講義》,香帥
金融學也是必須要讀的,金融知識是現代人的“剛需”。
我們說,只有一個東西是脫離於實體經濟的,那就是金融。
所以,你要理解商業,就必須理解實體經濟和金融之間的關系。
香帥老師的這本金融學講義,講的非常透徹。大到金融發展的歷史、科技金融的未來,小到股票、基金等工具的運用,都給你講明白了。
你理解到這程度就已經很夠用了,還能了解金融的架構和本質,擁有完整的金融學思維。
22.《基礎會計(第7版)》,陳國輝
金融通常指的是公司與外部的錢的關系,但是要看懂公司內部流轉的錢,其實需要有一些很艱深的基本功。
而這個基本功,往往是很多創業者最缺乏的東西,那就是財務的知識。
陳國輝的《基礎會計》,東北財經大學的版本,是大家用的最廣泛的版本。
這是一本很難啃的書,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數學知識,還會聽到一些讓大家很頭疼的東西,比如“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但這些卻是一個真正的管理者要打紮實的基本功。
財務知識,就相當於掛擋,倒車入庫,這些基本操作你得會。
23.《世界上最簡單的會計書》,達雷爾·穆利斯
如果看不懂,怎麽辦?
我給你找了一本《世界上最簡單的會計書》,這是外國人寫的,在全球範圍內被普遍認可的一本會計入門讀物。
書中用一個小男孩開檸檬汁攤作為背景,跟隨小男孩做廣告牌、向媽媽借錢、從雜貨店買檸檬,賣檸檬汁給鄰居的過程,一步步來講最基本的會計原理和方法。
用這本書幫助你理解,但是只讀科普讀物是不夠的,基礎會計還是要讀懂,讀不明白就請教身邊的會計,最終目的是把基礎會計讀透讀懂。
24.《一本書讀懂財報(全新修訂版)》,肖星
金融學和會計學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品類,就是財報。
公司有財報,如果你每個月沒有經營分析會,你沒有讀過財報,那你就不理解這個事情的重要性,你以後也就不會安排這個動作。
我以前專門上過一堂課,叫非財務經理的財務課程,兩天的版本,基本上就是圍繞財報來解讀的。
讀懂財報,就像讀懂了一個公司的體檢報告,這對理解不管是二級市場投資還是自己公司的發展都特別重要。
《一本書讀懂財報》,可能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接地氣、易上手的書了。
它為你解讀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這三大財務報表,幫你搭建框架,分析財務數據背後的秘密。
— 博弈論 —
25.《博弈論與經濟行為》,馮·諾依曼
26.《妙趣橫生博弈論》,阿維納什K·迪克西特
博弈論的開創者是馮·諾依曼,所以我會建議大家讀讀他的經典著作《博弈論與經濟行為》。
這本書研究的是合作博弈理論,零和博弈的求解方法,用數學模型分析人們在不確定性下的決策行為。
因為馮·諾依曼是個數學家,我講課的時候說過,博弈論再往下研究,全是數學。
如果讀不懂,有一本補充讀物,叫《妙趣橫生博弈論》。
里面有了很多故事和例子,展示了博弈的藝術。
為什麽博弈論一定要看呢?
因為我們的決策在很多時候並不是單個人獨立地決策,你的決策跟別人的決策是交織在一起的。這時你的決策是否有效,取決於別人是怎麽決策的,這就是博弈論。
而且博弈論里面大家耳熟能詳的囚徒困境,納什均衡等,其實跟行為經濟學一起,共同挑戰了經濟學底層的假定,就是理性人的假設。
所以,博弈論和行為經濟學是對經濟學的重大補充。
— 中國商業史 —
27.《激蕩三十年》,吳曉波
28.《激蕩十年》,吳曉波
29.《跌宕一百年》,吳曉波
30.《浩蕩兩千年》,吳曉波
作為生長在中國的企業,作為生活在中國的商業世界中的一員,我建議你一定要認真地把吳曉波老師的這四套書讀完。
這四本書非常好看,就像小說一樣精彩,激揚的文字再現人們的激情、喜悅、吶喊和悲憤。
先是《激蕩三十年》,記錄改革開放30年企業變革中的那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
後來又過了10年,2008到2018又出了《激蕩十年》,你把它理解為激蕩40年,跌宕100年,浩蕩2000年,都是大部頭,但大部頭很好看。
人一定要以史觀今,會很有啟發。
你讀美國商業史、歐洲商業史,可能沒感覺,你讀讀中國商業史。
30年、40年、100年、2000年,讀完之後,你心中就有一個全局的圖譜了。
— 創新 —
31.《創新者的窘境》,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把上面所有書讀完之後,還有一個話題叫創新。
創新,最經典讀物就是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的《創新者的窘境》,“顛覆式創新”這個詞就是本書提出的。
書里還專門提出過一套理論,講“為什麽大公司總是被小公司幹掉”。
其中有兩句著名的話,一句話是你做對了所有事情依然可能會錯失城池,另一句話是越完美的管理正在導致大企業走向衰敗。
這也是英特爾的CEO請他來做戰略咨詢的很重要原因,大公司在面對新技術和新市場時,確實面臨一個窘境,“完美無瑕的管理”會導致它們最終失敗。
這個窘境為什麽會存在,它怎麽存在著,有沒有解藥?
這本書是值得大家必讀的一本書。
32.《失控》,凱文·凱利
創新的補充讀物是1994年凱文·凱利寫的《失控》。
這本書站在20年前,幾乎預測對了2014年互聯網世界的很多現象,這也使得凱文·凱利在2014年火得不得了。
這是一本思考人類社會進化的著作,他在書里對未來的解讀,用的基本理論就是進化,也就是生物學的理論。
用進化論的邏輯解釋創新,你看看這本書,就會理解進化思維和對時代判斷的魅力。
但這本書也不太容易讀,也是本“大部頭”,很厚,所以要快速地把它啃完。
— 個人習慣 —
最後,作為企業家、創業者、管理者,作為個人,提升個人能力,我推薦大家三本書。
3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
第一本書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是對我個人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我是先看書的,然後又參加過3天的培訓,我建議大家有機會參加培訓的,盡量去參加。因為培訓比自己看書所能收獲的更多。
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
希望大家通過學習這七個習慣,養成自己的真正好的商業習慣。
34.《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
接著,你的思維習慣可以通過一本書來優化它,這本書叫《金字塔原理》。
作者芭芭拉·明托畢業於哈佛大學,是麥肯錫咨詢公司的高管。
在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時,怎樣才能重點突出、思路清晰?
書里講的很好,用結論先行,MECE法則,SCQ理論。
學會運用金字塔結構來訓練你的思維,提升邏輯思考能力,表達時,能說到點子上,這也是領導力的必備素養。
35.《劉嘉概率論通識講義》,劉嘉
最後一本,《劉嘉概率論通識講義》。
為什麽我建議大家再讀一本概率論呢?
因為當你真的和商業世界打交道就會知道,在商業世界里沒有確定的事情,所有事情都是:
行為×概率=結果
如果對概率論沒有認知,就很容易陷入決定論里去。
我們所有的戰略、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改變概率而已,我們只能謀事在人,最後成事在天。
其中,我們能謀事和成事的部分,要通過你對概率的管理而實現。
所以這個時候,一個企業家對概率論的認識,是重要的基本功。
劉嘉老師的這本概率論也是經過得到團隊打磨的,講得非常通俗易懂。本來在大學開設的一門學科,照劉嘉老師的講法,只要有初中學歷就能聽明白。
所以,我想用這本書來補充你對概率論的基本認知。
培養概率思維,提升決策能力。
最後的話
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學。戰略。營銷管理。金融學。博弈論。中國商業史。創新。個人習慣。
10大領域,35本書,是我列的年度書單,我建議你在未來的三年把它啃完。
挑燈閱讀,沒有捷徑。
這個書單我會不斷更新,同時,也邀請你來一起共創。書單二維碼如下:
(▲長按識別二維碼一起共創)
如果你覺得在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學等等領域,還有更值得推薦的書,更好的必讀讀物,歡迎補充到書單;
也歡迎用留言、評論的方式,在文檔里留下你的讀書心得,你的思考。
具體操作方式,我一並放在了文檔里。
你以為的頓悟,可能只是別人的基本功。而這份書單,就是基本功。
所有對商業感興趣的朋友,讓我們共創這份書單,一起紮馬步,夯實基本功。
2022,一起讀書,一起奔跑,一起搭建“認知之樹”。
劉潤 2022-02-09(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