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營銷的終端物料戰略——既是銷售戰略也是品牌戰略
川南終端物料改善案例
華與華 2021-03-05(原文出處)
華與華方法說:對於快消品營銷,終端物料就是戰略武器,不僅是銷售的戰略武器,而且是品牌的戰略武器。在沒有大廣告的情況下,用對、用好、用徹底終端物料,就能大幅度提升銷售額並建立品牌。這也是華與華強調的“小兵建奇功”、“凡事徹底”的精神。
很多企業總想著用大廣告一蹴而就,冒多大風險他也不怕。華與華則強調先做不花錢的改善,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不走彎路,更不能栽跟頭。並且,華與華方法的終端物料戰略,既是銷售戰略,也是品牌戰略,就能在終端建立品牌。
本期文章,為你分享的就是華與華如何運用凡事徹底的精神,深入銷售現場,改善川南原有物料,讓終端自然銷售提升30%,並建立品牌資產的故事。
學習本文,你將學到:終端物料改善四步走,貨架自然動銷馬上有。
第1步:基於三現主義,發現改善的機會——發現問題、明確課題;
第2步:基於三現主義,盤點物料,把握物料使用現狀——篩選改善目標;
第3步:基於三現主義,發現3件物料的問題並制定相對應的改善對策;
第4步:確認成果——改善前後效果數據監測。
項目背景
四川省川南釀造有限公司創於1986年,坐落於中國泡菜城眉山東坡故里,是一家專業專注於下飯菜、調味品、辣醬生產和銷售的現代化食品工業企業,生產規模行業領先。
為了給消費者提供地道川味的下飯菜、辣醬、調味品,川南自建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擁有208畝蔬菜發酵基地,1200口標準化發酵池,發明滲香工藝等多項專利技術。
2019年3月,川南開始和華與華合作。第一季度華與華為川南制定“地道川味在川南”的企業戰略,明確“下飯菜”的品類戰略,並創意超級符號“川南編織格”和品牌口號“川南下飯菜 下飯就是香”。
合作第二、三季度,華與華主要為川南重新設計產品包裝和產品推廣道具。本文我們為你分享的是在合作第四季度中,我們為川南做的終端物料的持續改善。
從超市榨菜的貨架上我們就能看到,在榨菜產品的貨架上,3節1.2米的貨架就能陳列180余款產品,競爭格外激烈。頭部品牌往往占據貨架最核心的位置以及最大的排面。
▲超市榨菜類產品貨架
幫助川南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貨架上,進一步強化陳列優勢,提升川南產品被消費者發現、拿起,最終被購買的機率,並在終端建立起川南品牌,是華與華第四季度要為川南解決的課題。
每個終端物料都是品牌廣告
終端物料就是品牌的自媒體,是貨架前的廣告位。消費者要買產品,來到貨架前,就一定會看到貨架前的物料,傳達率100%!
但很多企業在終端物料的投放,要麽內容形式沒做徹底,要麽執行不徹底。每年成百上千萬的砸在物料上,卻起不到相應的效果,既不賣貨、也沒建立起品牌,白白浪費了這麽精準觸達的廣告位。
而川南是一家渠道管理水平、渠道服務水平極高的企業,成立35年以來,發明過上百種物料,並且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通過終端物料這個戰略道具,幫助經銷商在終端做陳列、占櫃、建排面。
川南在物料鋪設的深度、廣度,以及管理維護都做的非常徹底。今天,你在中國各個城市、各個區域的大型賣場、中型超市、便利連鎖店,生鮮超市甚至個體小賣鋪,都有可能看到川南的陳列物料。
因此川南項目組鎖定川南終端物料,運用華與華持續改善的技術,做不花錢的改善,排除浪費,提升川南終端物料在終端的賣貨效率、品牌傳播效率。
終端物料改善四步走 貨架自然動銷馬上有
第1步:基於三現主義,發現問題,明確課題
華與華的調研觀和數據觀:一切創意都在溝通發生的現場,創意來源於現場,最終回歸現場。持續改善,就是基於“三現主義”,去到現場、把握現物、記錄現實。
什麽是“三現主義”?
具體來說就是去到現場,看到現場是什麽樣,統計現物有哪些,記錄看到的現實是什麽樣。把這些信息都統計起來,然後加以分析,再制定相應的具體動作。
通過“三現主義”來把握現狀,發現問題。再根據“華與華課題循環法松浦九條”來明確課題,尋找真因,制定改善對策,實施對策,固化成果形成基準,在基準基礎上,繼續改善,形成一個PDCA循環。
項目組在確定要給川南做物料改善後,立即走訪了17家物料使用的典型市場,訪談多位經銷商、業務員,並且跟著業務員到貨架前鋪物料、理排面。只有親自動手做過了,才會對物料現狀把握更精準。
我們發現雖然目前川南終端物料的使用量很大,物料種類也很多,但是物料的品牌信息和銷售信息傳達效率較低,物料本身並沒有把信息傳播的效率完全發揮出來。
所以,我們明確了本次改善的課題:提升物料的注意率、信息傳達效率。
第2步:三現主義,盤點物料,把握物料現狀——篩選改善目標
川南企業本身就有很強的改善意識,經過多年的探索與改善實踐,目前保留下來並在終端使用的有14種核心陳列物料,可以分為3類:貨架陳列類、多點陳列類、終端形象類。
▲川南目前保留下來的14種核心物料
改善的起手式,就是基於目前川南物料使用數據現狀,篩選出這14種物料中,可以最快速、最便捷、全國性、可複制的去鋪設的物料。
終端物料改善前,現狀明確這4點:
1)明確川南目前在終端使用的14種物料都有哪些?
2)明確這14種物料在哪兒使用,並且必須去到物料使用典型區域的典型終端店面走訪。賣場、商超、便利店、生鮮超市的貨架及打堆的堆頭上。
3)明確這14種物料在終端是怎麽用的,訪問並記錄物料使用過程中的問題。
這裡的關鍵是記錄每一個終端現場的每一種物料使用的場景、搭配使用的產品,每一個典型銷量終端在使用的物料種類,每一種物料使用的數量。
再通過現場訪談記錄業務員、超市理貨員和小店店長,他們最願意用的物料種類、最不願意用的物料種類、每一種物料使用的問題、不願意用的原因。
▲物料使用點檢表
4)明確物料使用原則:用得最多,可複制性最強。
緊接著,確定首要進行改善的目標物料,我們有3個原則:
第一原則:終端使用量最多的;
第二原則:全國可複制性最強的;
第三原則:業務員和店老板最願意用的。
多輪走訪、售點調研後,我們最終刪選出本次改善的3大物料:貨架貼、熱賣牌、圓形插卡。
第3步:基於三現主義,發現3件物料的問題並制定相對應的改善對策
鎖定貨架貼、熱賣牌、圓形插卡這3大關鍵物料後,項目組立馬再次紮根現場,觀察記錄消費者走到貨架前、挑選產品、購買產品的購物全流程、每一個動作,觀察消費者的物料閱讀視線,訪談消費者,挖掘促成購買行為的真因。
發現並總結出現有3大物料的問題,並制定改善對策。
改善物料1: 貨架貼——貨架使用量最大的、可複制性最強
▲貨架貼(改善前)
【發現問題】
現實問題1:貨架貼缺少通用性
▲川南產品銷售現場
最初設計的貨架貼,是應用在瓶裝下飯菜這款產品上,因此貨架貼上的內容為瓶裝下飯菜的廣告語“川南下飯菜,下飯就是香”。但在實際執行中,每款產品都有對應的貨架條,大大增加了執行難度和問題。因此最終形成了瓶裝下飯菜的貨架條,所有產品都在用的現狀。
但對於 “油辣子”、“牛肉醬”這類產品,“川南下飯菜、下飯就是香”的信息內容是無效的,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無法對號入座、也無法被打動。信息有效性基本等於0。
▲“油辣子”、“袋裝小菜”、“牛肉醬”等產品也用的是“川南下飯菜,下飯就是香”的貨架貼。
現實問題2:物料設計沒有考慮完全貨架環境的影響因素。
貨架上產品多、價簽多,價簽遮擋物料,物料上的信息看不到。信息傳達率基本等於0。
▲改善前的貨架貼,既看不見銷售信息,也看不全品牌信息
【改善對策】
針對貨架貼以上2大問題,我們設計了3個改善動作:
改善動作1:貨架貼高度增加1.5cm,將高出價格簽的位置設計為廣告信息區,解決信息被標簽遮擋的問題,讓信息一眼能夠被消費者看到。
改善動作2:關鍵放大技術,增強川南品牌信號。去掉價格區,川南LOGO能放多大放多大,讓LOGO能露出的情況下品牌信息的傳達效率最高;下方增加3排超級符號川南編織格,放再多價格簽,也能露出品牌識別信息,同步提升排面感和發現感。
改善動作3:設計消費者的信息閱讀內容和閱讀效率。單一產品口號升級為多產品使用指南,提升貨架貼通用性。
通過使用場景刺激食欲,放大刺激信號,引發聯想,對號入座,獲得購買反射。
改善後無論是菜類產品還是醬類產品都能用,一眼就能看見品牌信息和銷售信息,價簽再多也不會被遮擋了。
改善物料2: 熱賣牌——貨架熱賣氛圍最強
▲熱賣牌(改善前)
【發現問題】:
現實問題:火焰高度過高,放在貨架上遮擋產品。
在走訪和跟著業務員、理貨員理貨的時候,我們發現業務員在使用熱賣牌的時候,會將火焰折下一部分。增加一個動作,就增加了時間和效率的浪費。
【改善對策】:
改善動作1: 降低火焰的高度,減少熱賣牌對產品的遮擋。
業務員、理貨員再使用時再也不用折一下,減少一個動作,提升理貨效率。
改善動作2: 去掉川南的品牌LOGO,同時鋪滿超級符號川南編織格。
熱賣牌是超市最常見的物料。鋪滿超級符號編織格,既能夠在貨架上快速抓住消費者眼球,又能夠建立川南的品牌資產。
去掉logo目的是為了降低超市使用川南熱賣牌的心理防線,超市用的越多,川南的超級符號編織格就能讓更多消費者見到,讓超市幫川南打廣告、做傳播!
▲熱賣牌改善前後對比(左邊是改善前)
▲改善後的熱賣牌和貨架貼組合使用的效果
改善物料3: 圓形插卡——產品銷售廣告位最大、熱賣牌的黃金搭檔
▲圓形插卡(改善前)
【發現問題】:
現實問題1:中小型超市通道狹窄,插卡折疊後突出的圓形部分直徑達到11.5cm,直徑過大。不方便人通行和理貨,理貨員有時候會把它拿掉。
現實問題2:產品銷售信息傳達效率低。
【改善對策】:
改善動作1:將突出的圓形部分改為長方形,寬度縮減4cm。減少插卡突出部分的面積,以此減少對通行和理貨的影響,讓理貨員願意用。
改善動作2:箭頭指向哪,視線就看哪。增加具有視覺強制性的“箭頭”符號,把“熱賣”寫在箭頭里,讓消費者不得不往川南產品上看!
改善動作3:增加產品照片,當消費者45度角走在貨架前,就能看到產品長什麽樣以及購買理由“川南下飯菜,下飯就是香”,增加產品被發現、被拿起的幾率。
改善動作4:增加超級符號川南編織紋,鋪滿插卡插入貨架的部分,讓插卡露出貨架的部分,也能快速識別到川南品牌信息。
(注:由於測試的店面在售的產品包裝還是老包裝,所以做測試的版本使用的也是老包裝,目前已更新為新包裝。)
同時我們還重新設計了油辣子和牛肉醬的折角插卡,讓川南的戰略產品個個都有小廣告。
▲改善前
▲改善後
▲貨架貼、熱賣牌、折角插卡三件套組合使用效果
第4步:確認成果——改善前後效果數據監測
3大物料落地測試,單店終端貨架區域產品自然動銷就提升30%。
在確認3件物料的改善創意之後,我們選擇了上海的一家產品典型、物料使用典型、銷量典型的中型商超門店,嚴格控制變量,進行落地測試。
運用定點攝像的方式,觀察、記錄消費者的動作、記錄銷售數據。根據流量漏鬥模型統計注意率、拿起率、購買率3大流量數據,並統計了改善前後門店終端銷售數據的變化。
由於改善執行時間臨近過年,面臨上海郊區門店客流量大量流失原因等不可控因素的問題,為減少改善前後客流總量落差大對改善結果產生的影響,川南項目組在監測過程中,采取了創新的監測方法:
即在整個改善效果確認過程中,進行2次改善前後流量數據及銷售數據的對比監測,2次對比周期分別是:
1、改善前後1天(同周的周六和周日)
2、改善前後1周(跨周改善前後各7天)
注:以下流量數據及銷售數據均在無任何促銷人員、促銷價格無任何差異的情況下進行統計而得出。
讓我們來具體看看改善前後數據對比效果吧!
1)改善前後一天:改善後注意率、拿起率、購買率分別提升19.29%、58%和88.88%,銷量直接提升100%。
2)同周改善前後一周:改善後一周比改善前一周,客流總量減少了36.9%,近1000人的情況下,注意率提升49.71%、拿起率提升43.75%、購買率提升56.11%!改善後一周銷量數據相當於比改善前一周銷量數據提升了30%!
注意率、拿起率和購買率三個數據均有提升的背後,正是基於三現主義,以及“流量轉化原理”, 對物料每一個細節機關算盡做徹底,菜帶來銷量的增長。
路過貨架的人每多8%的人注意到你的產品,就可能多出2%的人拿起產品的可能性,多出2%的消費者理解你賣的產品有多好,就可能多1%最終購買的可能性。
假如企業一年能賣5個億,那麽僅僅多1%的購買,1年就能多賺500萬,生意就是這樣一點點轉化來的。
而且這是在企業不投入其他任何成本,只翻新企業原來已經在做的3件小物料,帶來的自然銷量。
在2020年1月份的“川南第一次持續改善”提案會上,川南總經理崔總評價道:
“ 物料這塊華與華抓住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漏洞,之前我們自己沒有去思考,這個物料到底在終端留下了什麽?華與華改善後的物料非常好,延伸發揮了終端物料對消費者的真正作用。”
2020年3月份,川南以超高效率的執行力,成立了緊急突擊隊,計劃用3個月在新物料的投放上做壓倒性的投入:在全國上萬個終端店面,包括中小型超市、便利連鎖店、生鮮超市、個體小賣鋪等,鋪設華與華為川南做的第一輪持續改善的新物料,充分發揮一切資源的作用。
截止2020年7月,川南在終端已累計投放超過300萬個新物料。新物料一用上貨架,立馬帶出了川南在終端貨架上的品牌感和規模感。
本文總結
1、終端物料就是品牌的自媒體,是快消品營銷的戰略武器。沒有大廣告,用對、用好、用徹底終端物料,能大幅提升銷售額並建立品牌;
2、有大廣告,也要建立並用好終端物料,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廣告有可能就會落空;
很多企業總想著用大廣告一蹴而就,冒多大風險他也不怕。華與華則強調先做不花錢的改善,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不走彎路,更不能栽跟頭。
文章最後,小編也真誠地向你推薦川南下飯菜、油辣子、牛肉醬等產品,川南下飯菜,下飯就是香!
▲點擊圖片可購買川南產品
華與華 2021-03-05(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