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朋友給我講了個好玩的段子:

有個年輕人在公園散步,見一個老者手執巨筆,正準備寫字。年輕人就走過去,坐在一邊看。

見年輕人走過來,老者雙手執筆,寫了個大大的「滾」字。年輕人有點上火:你說你這怪老頭,大庭廣眾之下寫字,不想讓人看就好好說呀,居然提筆就罵人。真是豈有此理。

見年輕人不肯走,老者又寫了一個巨大的「滾」。年輕人忍無可忍,衝過去一腳把老頭踹倒,「我叫你罵我,不要以為你老我就不敢揍你。」

事情鬧大,警察趕來。面對警察,老頭哭道:「我好好在這兒寫字兒,正在寫滾滾長江東逝水……剛剛寫了頭兩個字,這小伙兒上來就踹我。憑什麼呀?」

「啥?你是要寫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是罵我?」……誤會,誤會,全都是誤會。

這是個很好玩的段子——非常形象地刻畫了我們的思維和人生。

我們看到的世界,或是思索的問題,只是局部的。隨著時間線的拉長,現在讓你確信不疑的,有可能是完全錯誤的。

 

2

俞敏洪先生,曾講過一個熊孩子。

這孩子不僅不喜歡讀書,而且偏偏手欠,喜歡拆東西。家裡有輛自行車,他每天拆開來,再裝回去。後來家裡買了輛摩托,他又手癢,趁父母不在家,把摩托車也給拆了。結果被老爹發現,打了個半死。

好了傷疤忘了疼,過段時間,他的手又癢起來,又把摩托給拆了,又被打了個半死。

為了防止被打,他想出了個好主意:趁父母回來之前,把拆開的摩托以最快的速度拼好。於是這孩子的青春成長,就陷入到拆車,被親爹打,拆了打,打了拆的過程。結果同齡孩子全都考上大學了,他卻忙於跟親爹鬥法,只落個前路迷茫。

怎麼辦呢?好像自己就會拆裝摩托車,那就買點零件,組裝摩托車來賣吧。

當這孩子組裝摩托後,就意識到機會了:我為什麼不註冊家摩托車製造公司呢?他真的這麼幹了,但是許多城市限制摩托,這個行業發展不是那麼樂觀。

要不幹脆進入汽車產業?熊孩子這個想法提出來,身邊的人馬上就炸了鍋。「你知道汽車製造業的門檻有多高嗎?長春一汽都造不了,要請德國人來。上海一汽牛吧?一樣也要請德國人幫忙。這兩家汽車製造廠,什麼樣的牛人沒有?哪個不比你強出百倍?他們都勝任不了,你個沒讀過書的二楞子,不過是靠運氣拆裝幾輛摩托車而已,還是別想入非非了。」

萬萬沒想到,熊孩子說了句:「造汽車很難嗎?不過是把兩輛摩托,焊在一起罷了。」

他這樣說了,也真的這樣做了,而且取得了成功。

這個說把兩輛摩托焊在一起的熊孩子,叫李書福——吉利汽車集團的老總。吉利的汽車,當然不是真的把兩輛摩托焊在一起。但李書福說的技術原理,並沒什麼大的錯誤。

你會注意到,李書福的視角,跟別人是不一樣的。別人看到的,只是問題。李書福看到的,卻是機會。事實上,所有的問題,都意味著機會。

人生也好,人類社會也好,都是通過不斷解決問題而前行。能夠解決人生問題的,就是成功者。能夠解決社會問題的,就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成功者與失敗者,大人物與小人物,所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但不同的思維,讓他們產生了不同的行動,並各自得到了自己必然的結果。

 

3

多數人都是從底層或低端起步,越是底層、越是低端,問題就越多,也就意味著機會越多。

只看到問題的人,會陷入到痛苦絕望之中,感覺自己好命苦,自怨自艾、積淚漲江,但無改於人生現狀。所有的迷茫困惑,實質上不過是一種局部思維——只看到了現狀,而忽略了這個世界的變化。

馬雲曾遇到個向他抱怨的年輕人:「人生好艱難,機會都讓你們抓走了,什麼也沒給我們剩下。」馬雲說:「你錯了,我們根本沒抓住任何機會。實際上,我們抓住的只是問題和困境。」

回溯馬雲的阿里巴巴,有記憶的人會想起,早年的阿里,是個多麼荒謬的想法。那時候中國的商業市場,遠比現在落後得多,騙子無數、欺詐橫行。許多人在商場買到假貨,都投訴無門。馬雲竟然想到網路交易,這豈不是腦殼灌水多了?

當年許多人嘲笑馬云:網路交易,根本不可能,你買貨的,敢不敢先打錢過去?打錢過去,人家根本不發貨,是個騙子,你找誰說理去?你賣貨的,敢不敢不見錢就發貨?發了貨收不到錢,誰來賠你?

事實上當年的馬雲,根本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他能夠想到的法子,現在看起來是很弱智的——在網上聯繫好買家賣家之後,線下見面,然後再面對面交易。支付寶出現之前的馬雲,不存在絲毫成功的可能。

可是忽然有一天,馬雲發現了支付寶。為什麼是他發現,而不是別人?很簡單,除了馬雲,沒人需要支付寶。支付寶以第三方的形式,瞬間化解了馬雲的經營難題,也化解了市場交易中多年無法解決的信用問題。只是剎那間,馬雲就從必死無疑,走到了必肥無疑的另一個極端。

 

4

機會,就是機率的相會;就是兩個偶然性,構成一個必然的結果。人生是不確定的,最大的忌諱,就是在時間線極短、完全局部觀察下,得出結論並倉促下決定。

比如開篇的段子,年輕人看到連續兩個「滾」字,就認為是在罵自己,但當他一腳踹出後,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

比如說吉利汽車的李書福,他在汽車製造產業的判斷力,比之於讀書萬卷的工程師更明晰。就是因為工程師都是看書本,永遠只知道自己學到的那一點點,而李書福丟開書本無師自通,反倒能看到產業全景。

比如說阿里和馬雲,如果只從最初的局部來看,馬雲根本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正因為沒可能,聰明人才拒絕選擇這絕無可行之路。可這絕無可行,只是支付寶出現之前的局部,當支付寶出現之後,這條路便一馬平川,遍地機會。馬雲當時根本不知道世上還有支付寶這麼一說,但他堅信在一個更長的時間段上,局部的不可能,會轉化成巨大的可能。

有個成語叫鼠目寸光,意思是說,時間線太短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看不到未來的變化與可能。所以缺乏長遠眼光的人,總是把局部的微小利益,曲解為所謂的機會。縱然是拼盡全力,但時間一長,就會發現所謂的機會,早已成為可怕的陷阱。鄉民形容這種情況,有句非常動感的話——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這就是有些人迷茫困惑的原因:你所謂的機會,只是時間長河中的一個泡沫,沒抓住算你運氣,抓住了才會帶來更大的悲哀。不要目光太短淺,不要只看到局部利益。你需要打開自己的眼,放開自己的心,在更長的時間段上,認真的考量自我人生選擇。

 

5

時間線是個好東西,要做時間的朋友。失去時間觀念的人,會陷入到短視的惡性循環,被生活嚴厲懲罰。只要你的思維中有了時間這個概念,局部的一切定論,都會被推翻。以更長的時間俯察,會讓你目光犀利,心無雜物,縱雲煙滾滾,難染浮塵。

再長的時間線,也仍只不過是局部的。受限於我們自身的認知不足,仍無力掌控一切。但只要心有定力,擁抱變化,知道眼前一切不過是轉瞬即逝,便也離成功不遠了。

與其終日所思,莫如須臾之行。在一個極長的時間線上觀察人生,會發現所有人的命運,都是跌宕起伏的。有榮必生辱,有成必有敗,所謂成功者不是直線上行,而是螺旋式的。而成功者之所以很難再被打回原形,是因為他們在實戰中,越來越富有行動的智慧。

所以別再說什麼迷茫了,今日憂苦,不過是昔年見識不足導致的。太過於短視的局部思維,讓自己的心,陷於繁雜情緒的困擾。風物長宜放眼量,得其大者兼其小。世事如潮,翻覆不定,所有那些讓你擔憂的,不過是迷惘錯覺。

你需要把握的東西只有一樣,讓自己的明天,比今天稍微好上那麼一點點。點滴積累,漸成精品。屬於你的時刻終會來臨,綻放時厚積薄發,等待時心如止水,這就是時間的智慧,也是你生命的自然構造。

羅輯思維 2017-01-08/霧滿攔江


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
我在做自我反省的時候,只問自己三個問題——
1.我對新東西的好奇心,是減退了還是增強了?
2.我有沒有在練一門手藝?在不確定的場景下,這門手藝是否能給我帶來優勢?
3.所有的負面情緒,我有沒有意識到它?在用什麼方法克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