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必將泯滅人性
(連結:2023)
Nokia 曾經有句很有名的 Slogan『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但與此相反地是,我認為事實上是『科技必將泯滅人性』,也就是科技最後其實會讓多數人愈來愈忙,結果還存不到錢,最後還不敢生小孩,多數人直接無後,一如現在人口不斷減少的台灣。
先談一下『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這句話,某個層面上它沒有錯,就是微觀上,科技能讓你用愈來愈輕鬆的方式,來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傳統的溝通,就是由用紙質郵件,後來發展到電信、電話、email,效率確實是愈來愈高的。
效率的提升,會為我們創造大量的財富,並空出更多的時間。
所以經濟學家凱因斯在1930年曾預測,100年後,大約2030年時,人類的經濟水平有8倍之高,而每個人每週只要工作15個小時。
凱因斯的預測有二個錯了,一個是不夠樂觀,因為100年後,人類的創造力,早超過8倍了經濟水平。另一個是不夠悲觀,因為每周工作15小時不但沒達到,還較1930年更多了二倍不止。
在鬼島,有統計的每周工時是41小時,比凱因斯預測的多了二倍不止,更慘地,鬼島工時還是全球前三名,而這還沒包括那些沒上報的加班工時,若是上報了,鬼島妥妥世界第一。
在經濟學家中,凱因斯絕對是非常非常聰明的,他不但修正了亞當斯密的一些基本立論,而且他也是少數經濟學家中,玩股票能賺大錢的(經濟學家玩股票通常賠得蠻慘),為何這麼聰明的人,還會預測錯誤呢?
原因是,他低估了人性中的惡,也就是統治者對利潤的分配。
照理說,生產力的大幅進步後,會導致頭部的人賺到大量的錢,接著政府再透過稅制,將整個社會所賺到的錢做合理分配。
但經過了100年,我們發現社會的分配不是這樣的,最後的結果,是統治階級與背後資助他們的富人,透過制度設計,將多數人的財富放到自己口袋,然後稅負讓多數人來承擔。
舉例來說,台灣獨有的土地制度(虛坪制、公告地價、無空屋稅……),讓資產的持有成本極低而易囤房,最後就是不用工作,就把整個社會的財富放到自己的口袋。
同一時間,台灣多數人卻負擔了極為沉重的稅賦,不但車子、保健品的關稅接近世界第一,而且上班族的稅費也是接近世界前緣國家,甚至健保費還要幫富人出,真正做到了『稅收比歐美,福利比非洲』的奇葩現象。
也在這種獨特的制度下,台灣富人富到了世界第一,但多數勞工,工時卻是世界前列,而全民的生育率全球墊底,論慘度,全球的民主國家很難有能與台灣相比的。
回到主題。
就是科技的進步,在微觀上確實會讓我們更便利,也創造出更多財富,但在鉅觀上,亦即牽扯到整個系統時,卻會因分配制度的設計,導致富人有錢有閒還不用工作,而多數人愈窮愈累還不敢生。
除了制度的設計外,也必須承認,科技的進步,會讓我們嵌入一個愈來愈花錢的系統之中,這個系統,有可能是人際的,例如手機的出現,也有可能是社會的,例如教育制度。
而這些系統,只有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你就必須被卷入,而不太可能脫離,所以你的花費也會愈來愈高,那再加上你被富人偷走的金錢,最後你就必須付出更高的工時,來賺取生活所需。
簡單地講,科技提升了我們的物質文明,但也提升了我們生存的費用(有人說,我可以不用買手機,也不用管那戰備化的教育,這個其實會影響到個人的競爭力的,最後就是影響生存),從而最後變成活不起,只好自己節育、自我滅絕。
除此之外,科技的進步,也帶來統治者對人民監控的進步,以中國為例,以前科技不發達時,政府是能難做到時刻的細部監控,但現在拜科技進步所賜,政府已能輕易地監控,甚至控制你的言論與自由。
簡單說,科技的進步,也方便了統治者,讓你慢慢失去最珍惜的隱私與自由,而這也是反人性的。
結論是,科技商家告訴你『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洗腦你會有更好的效率、更多的財富、更多的時間。
但真實的狀況卻是,因社會網路的嵌入,你會花費更高,加上統治者的制度設計,你的財富會不斷流向他們,以致於最後時間愈來愈少,感覺失去了自由。
也因此,科技帶來的,並不是商家所說的『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而是恰恰相反的【科技必將泯滅人性】,它會讓我們愈來愈窮(甚至負債一生)、愈來愈忙、甚至是滅絕自我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