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真是不可思議,在台灣13萬人結婚,竟就有接近一半的人離婚,誰說婚姻不是兒戲呢?

同一天一連四則的新聞談到了台灣的婚姻與生育,倒值得思考其中的社會現象,其中一篇新聞中說到了「顯示台灣女性離婚後,再婚比率比男性低出許多,許多女性不想再套上婚姻的枷鎖。」這真不知道是那一國的豬頭觀察力,所以我說台灣記者都要抓起來測驗智商才對。因為這樣的說法犯了二個錯誤,其一,由單純量化的數字來作心理上的推論,此外,把婚姻一事看成女性單方面的變數,忽略了婚姻是由男女雙方共組而成。

我個人對於此現象的解釋比較偏向是,離了婚的女人,無論是年紀上或吸引力上,一般比較不再受男性青睞,但離了婚了男人卻比較沒有這種限制(程度上),這也是為何離婚女人較離婚男人難找到對象的原因,而應不是「許多女性不想再套上婚姻的枷鎖」的愚笨觀察。

所以,台灣記者還是當狗仔時比較讓我佩服。
 



離婚率再創新高 去年逾六萬對
TVBS新聞 】

國人離婚率再創新高!據內政部最新資料顯示,
93年當中,台灣地區共有131453對新人結婚,但令人驚訝的是,去年一年離婚對數竟然多達62796對,與72年相較,離婚人數足足增加了3.6倍。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民國72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8.2歲,去年則提高至30.7歲,女生則是從24.6歲提高至26.8歲,晚婚現象越來越明顯,而其中女性離婚人口比男性多出近7萬人,顯示台灣女性離婚後,再婚比率比男性低出許多,許多女性不想再套上婚姻的枷鎖。



台灣人婚姻觀改變 去年離婚人數暴增近四倍

【中央社 記者陳鈞凱台北二十四日電】 

台灣人的婚姻價值觀已悄悄改變,根據行政院內政部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去年台灣地區共有約十三萬對新人結婚,但同期離婚對數竟高達六萬多對,相較十二年前,離婚人數暴增達三點六倍,相當於每兩對夫妻就有一對以離婚收場。

內政部戶政司司長謝愛齡,今天在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人口政策─為台灣的生命力把脈」研討會上,發表最新一份「台灣男女結婚生育年齡及結構變遷」報告,
指出台灣已進入晚婚、高離婚率社會。
資料顯示,一九八三年時,台灣結婚對數為十六萬二百八十八對、離婚對數為一萬七千五百二十八對;但去年一整年,不僅結婚對數降至十三萬一千四百五十三對,離婚對數更以倍數急速攀升,達六萬二千七百九十六對。

離婚人口的男女比例方面,十二年前男性為五萬五千四百六十人,占當年度男性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一,但去年則大幅增加至二十二萬四千九百三十四人,比率增加近五倍、達百分之五。女性離婚人口則由六萬三千五百二十六人、占女性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三,提升至去年的百分之六點二、三十九萬一千零九十人。

不僅離婚率增加,國內晚婚的情形也越來越明顯,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齡便由十二年前的二十八點二歲,提高至去年的三十點七歲,女性則由原先的二十四點六歲、提高至二十六點八歲。
謝愛齡分析,在離婚人口的男女比例上,女性離婚人口之所以會比男性多出近七萬人,是因為台灣女性在離婚後,再婚的比例普遍要比男性低出許多,這也顯示了許多台灣女性已不想再套上婚姻的枷鎖。

她指出,除了晚婚及離婚率提高外,去年國內的生育率也創下歷年來的新低紀錄,總生育率只有一點二四人,讓台灣的人口政策陷入空前的危機,因此今年六月底時,將提出人口政策白皮書,希望藉由生產補助津貼、夫妻扣除額的增加等誘因,鼓勵台灣夫妻可以多生小孩、增產報國,以挽救台灣的生命力。
940424 




離婚急速攀升

離婚急速攀升 生育降至谷底 內政部要鼓勵生育
【中廣新聞網 】 


台灣男女不僅晚婚,而且離婚率也持續攀升。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九十三年一整年,台灣有十三萬一千多對新人結婚,但是有六萬兩千多對怨偶離婚,與民國七十二年比較,離婚人數足足增加了三點六倍,而且在生育率部分,去年也創下新低,平均一個婦女只生一點二四個孩子。
(黃玉芳報導)

國人對婚姻的價值觀不斷在改變,內政部戶政司長謝愛齡在出席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的研討會時,公佈了台灣男女結婚生育年齡與結構報告,謝愛齡表示,民國七十二年,男性初婚年齡是二十八點二歲,但是九十三年時提高為三十點七歲,女性則是由二十四點六歲,提高為二十六點八歲。不僅晚婚,而且民國七十二年,一年約有十六萬對新人結婚,一萬七千對離婚,九十三年時,結婚人數降為十三萬一千多對,離婚卻增加為六萬兩千多對。

台灣離婚人口逐年增加,而且女性比男性多出七萬人,內政部解釋,是女性不想再套上婚姻的枷鎖,再婚比率比男性低。

而在生育年齡方面,女性平均第一胎的生育年齡,從七十二年的二十四點一歲,增加為二十七點四歲,而且有些夫妻打定主意不想生孩子,反映在總生育率上,民國五十年初平均每個婦女生五點五九個孩子,七十二年降到二點一七人,去年更創新低,只有一點二四人,因此內政部六月底將提出人口政策白皮書,希望藉由生產補助津貼,增加夫妻扣除額等,提高生育率。



要生趁早

要生趁早 女三十四風險高 男五十品質降
【中廣新聞網  

人工生殖技術進步,讓不少人覺得就算晚一點生小孩也沒關係,不過根據台北長庚醫院的研究,孕婦超過三十四歲以上,比較容易出現胎盤剝離等併發症,對胎兒也有流產率高等不好影響,而且男性超過五十歲,精子品質會大幅下降,所以要生孩子要趁早。
(黃玉芳報導)

根據台北長庚醫院從一九九零到兩千零三年,篩選了三萬七千多筆分娩資料,發現十三年來,台北地區產婦第一次生產的年齡,從二十八點零八歲,增加為二十九點七四歲,而且越晚懷孕,越容易出現合併症,例如三十九歲以上懷孕,出現妊娠中毒的比率,是二十到三十四歲孕婦的兩倍,出現前置胎盤,引發大出血的比例是三倍,前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李茂盛表示,超過三十四歲以後才懷孕,對母子都很不健康。

而對男性而言,最好在五十歲前生育下一代,有些人年過半百還想求子,甚至有醫院遇到七十六歲的老先生,帶著四十五歲的另一半想藉助人工受孕。不過檢查後,精子活動力只有一般的百分之四,
DNA嚴重受損,傳宗接代的希望破滅,因此奉勸要生孩子最好不要拖太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