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炒房團奔襲海外各地,使得當地樓價都出現過暴漲的現象。據有關報導,中國富豪曾瘋狂搶購加拿大豪宅,已經由溫哥華西區及列治文蔓延至其它城市,造成大溫“遍地買樓熱”。中國炒房團使得多倫多一年漲幅達到12%。媒體還曾報導過,一位華人買家在美國豪擲4.8億美元,買下8000套出租公寓。
但是有一個國家,中國炒房團卻少問津過。那就是——德國。 金融危機后,德國房價也普遍有所上漲,但相比倫敦、巴黎、羅馬而言,德國城市的房價依然很低,投機客炒房的現象依然很少。
如何更快吸收《峰言峰語》?想節省時間,先了解峰仔的分類方式唷! 連結:如何閱讀《峰言峰語》?
近幾年中國炒房團奔襲海外各地,使得當地樓價都出現過暴漲的現象。據有關報導,中國富豪曾瘋狂搶購加拿大豪宅,已經由溫哥華西區及列治文蔓延至其它城市,造成大溫“遍地買樓熱”。中國炒房團使得多倫多一年漲幅達到12%。媒體還曾報導過,一位華人買家在美國豪擲4.8億美元,買下8000套出租公寓。
但是有一個國家,中國炒房團卻少問津過。那就是——德國。 金融危機后,德國房價也普遍有所上漲,但相比倫敦、巴黎、羅馬而言,德國城市的房價依然很低,投機客炒房的現象依然很少。
房價漲得實在有點離譜,但有些人還是需要買房子的,該怎麼辦?需要租房子的,是不是也很徬徨呢?
上週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因為最近也在看房子,同樣是買不下手,於是自行研究了一下,找到了一些關於「選房子」的「科學原理」,這篇文章為該部落格帶來兩天共4萬名以上的流量,爆紅上星期,讀了之後,無論是買房子或租房子,應該都相當的適用,我選了其中四個重點,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1、照法令規範,凡拿到使用執照的建案才算成屋,因此消費者就算看到建物都已經完工的成屋個案,仍須請銷售人員出示使用執照才算數(因為曾發生過一個購屋糾紛,個案雖已是成屋,但建商尚未拿到使用執照,因而與消費者簽定「預售屋契約」,結果契約內規定交屋面積若誤差在1﹪以內,建商可以不賠,消費者平白損失5坪多,此點不可不察)。
2、集體議價效果好。購屋族常因議價問題傷透腦筋,建議消費者議價時,除了需事前做好功課,比較周邊相同產品的價格外,也可以向已購住戶打聽成交價格。銷售小姐所稱的底價往往不是真正的底價,真正價格的決定權是在專案主管的手上。目前網路上有不少非營利性質的討論區,如不動產e族等(egroup.idv.tw),可以集結對同1個個案有興趣的網友,相約集體議價,也許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3、房屋轉售電費申請也要改。一般房屋在完工後,大多由建商向台電公司申請供電,但在房屋出售後,建商卻很少會向台電申請變更當事人,造成未來房屋轉手後,若現任屋主欠繳電費,台電會向原來申請人,也就是當初與建商簽約的第1任屋主追討。為了避免因轉售房屋而衍生的電費問題,新用戶可直接向台電申請移轉變更使用人,或重新申請使用人變更。
忍下名牌消費,擴大買屋能力經驗
柯佩均
高房價時代,有一群住在台北的高薪族,沒有房子,卻過得比別人更舒適。他們顛覆了傳統「一定要買殼」的觀念。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業務發展與溝通經理簡秀芬結婚七年,有兩個女兒,另一半是會計師事務所的中階主管,家庭年收入超過百萬元,手邊擁有尚稱可觀的積蓄,但,他們從結婚那天開始,便打定主意:「房子要租,不要買!」
嫌貨才是買貨人,但議價絕非只靠脣槍舌劍就可以。石自立因為嫌得夠專業,用九百萬買到一千五百萬元的房子。
同樣挑到一間喜歡的房子,不懂得議價的人,就會被當作冤大頭;懂得議價,你買到的則是超值貨。
五月十三日,黑色星期五的週末夜,高雄澄清湖畔一座燈火通明的豪宅,半戶外的餐廳圓桌上坐著四對夫妻,微風徐徐,主人以重達三十公斤的龍膽石斑魚宴請賓客,鮮魚美食一道道上桌,一九八二年份的紅酒一瓶瓶打開,客人啜飲著香醇紅酒,聽著主人大談自己的投資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