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房價時代,有一群住在台北的高薪族,沒有房子,卻過得比別人更舒適。他們顛覆了傳統「一定要買殼」的觀念。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業務發展與溝通經理簡秀芬結婚七年,有兩個女兒,另一半是會計師事務所的中階主管,家庭年收入超過百萬元,手邊擁有尚稱可觀的積蓄,但,他們從結婚那天開始,便打定主意:「房子要租,不要買!」

因為,學會計的另一半認為:「買房子是昂貴的消費,」為了這昂貴的消費,一個家庭要舉債二十年,背了重重的殼後,還得縮衣節食,影響生活品質。因此,結婚七年,他們一直租屋為樂,房子也越租越好。


幸福案例一:
住家離公司近,多出陪伴孩子時光

剛結婚時,他們租在民生社區的小套房裡,月租一萬四千元,生活機能、交通都方便,直到懷孕七個月,朋友送來小嬰兒床,看著嬰兒床,簡秀芬才發現:「房子不夠住了。」

經過同事介紹,簡秀芬一家以月租二萬五千元,住進台北市精華地段。仁愛路的門牌、屋齡三十年、四十坪大的公寓,享受台北市精華地段的五大鑽石級配備(交通、醫院、購物、學區、公園):離捷運忠孝復興站五分鐘;仁愛醫院、國泰醫院,步行十五分鐘就到;十五分鐘內可到SOGO百貨、微風廣場,八德路上還有大潤發;有仁愛國中、小學明星學區;還有,十幾處大大小小玩不完的公園。

簡秀芬的公司位於敦化南路、信義路口,離家很近,她每天走路或騎腳踏車上下班,她經常在接完女兒後,陪著女兒輕輕鬆鬆的在公園玩耍,盪鞦韆、溜滑梯,女兒玩累了、天黑了,母女倆再手牽手走路回家,不必像其他職業婦女一樣匆忙趕路,簡秀芬微笑的看著女兒說:「親子共處的時光是無價的!」

一個月二萬五千元的租金,拿來買房子付本利應該綽綽有餘吧?但是,簡秀芬算過,要買下和目前住的地方條件相同的房子,每坪市價約六十萬到七十萬元,以四十坪計算,二千五百萬元跑不掉,扣掉五百萬元自備款,須貸款兩千萬元,以目前貸款利率一‧五%計算,每月本利要繳約十萬八千多元,買了房子、繳了房貸後,一家人的生活費會變得很緊。而現在,他們除了沒房子,其他「什麼都有」,股票、基金、定存,一樣沒少,還有穩定的投資報酬率。

當然,如果真要買房子,買在蘆洲、三峽或樹林,這些地區的房價,對白手起家的人很友善,每坪十多萬元,簡秀芬「負擔得起」;但是,每天上下班來回大約兩小時,還要接送小孩,萬一碰到加班,每天跟時間賽跑的日子,「實在很痛苦!」簡秀芬說。

所以,簡秀芬目前每個月以約四分之一的房貸代價(編按:以相同條
件的房子來看,每個月二萬五千元租金約占十萬八千元房貸的四分之一),入住台北市精華地段,生活機能強,不用繳房屋稅、地價稅,房子折舊與她無關,更重要的是,水管漏水、馬桶壞了,房東搞定,她不用白天請假叫水電工修理,難怪她說:「租房子真幸福!」

很多夫妻認為要先買房子才能生小孩,結果,房價節節上升,這些夫妻因為沒買房子而不敢生小孩,這種情況,簡秀芬認為是「本末倒置」,她說,生小孩有年齡限制,買房子隨時可買,因為買房子而錯過的美好人生,是回不來的。



幸福案例二:
住膩了就換下一個新屋,自由自在

服務於媒體界的張副總今年五十歲,也是一個租屋族,租屋的習慣是從父親那一代就開始,他算過,從小學迄今,搬過三十三次家,住遍台北市精華區,自己結婚後也是如此,想住大安區就住大安區,想搬淡水就搬淡水,「我平均兩年搬一次家,常常住新房。」

喜歡租屋跟個性有關,張先生說他「很難在一個地方住很久,」因此,「住膩了,就換下一個地方,」變成習慣,而如果房子是買的,恐怕很難「住膩了立刻換屋。」 張先生最近幾年租屋動線,全跟著女兒的學校走,女兒就讀萬芳高中,他就在萬芳社區租三年房子,後來女兒考上輔仁大學,他就在新莊租房子,「每天讓她多睡半小時,」是張先生給女兒的禮物。

會不會考慮幫女兒留一間房子?張先生答得妙。他說,他存錢的原則是,存到死前那一刻的租金夠付就好了,萬一還有剩呢?「就幫她買一間(房子)吧!」他笑著說。

張先生租了三十多年房子,常常住新屋、不喜歡就換,自由自在。


幸福案例三:
以實惠租金,進住信義計畫區

葉小姐是國內中型企業營運長,華頓商學院畢業,從小在信義區吳興街長大,因為熟悉、想擁有信義區方便、又很優良的環境,她選擇在信義區租屋。

她一家三口租在捷運市政府站附近的二十年大廈裡,四十坪,每個月租金三萬多元,葉小姐對信義計畫區的房價、租金很熟悉,她發現,越高檔的房價和租金是mismatch(不協調),尤其是三千萬元以上的房子,租金不會超過五萬元,因為三千萬元的房子,以租金年報酬率二%計算,一年租金收入是六十萬元,一個月租金是五萬元,但是,能夠月付五萬元租金的人,也有能力在台北市買房子,因此,三千萬元的房子,月租五萬元一定租不出去,所以,租金一定會低於五萬元。

她得意的說,每年跨年,一○一大樓周邊人車擠爆,她走路二十分鐘,就可欣賞到煙火美景,而且,各大建商搶著在信義計畫區蓋大樓「給她看」,像葉小姐目前租的房子,市價超過二千五百萬元,租金三萬多元,卻能享受台北市最頂級地段的設備,難怪她認為租屋很划算。


綜合簡秀芬、張先生、葉小姐的租屋經驗,租屋有以下兩點好處:

一、彈性大。自住型的房子買了以後,萬一發現鄰居不對,要換屋並不容易。像張先生之前住的房子,住進去以後,才發現樓上的夫妻鬧離婚,每天晚上吵架,不得安寧,樓下排骨便當店油煙味重,住沒幾個月,立刻決定換房子,心想:好在這間房子不是買的,否則,要換恐怕沒那麼容易。

簡秀芬雖然對現在的房子很滿意,但是,考量到高雄的公婆經常北上看孫女,已經開始留意下一間房子,她設定下一間房子的條件是:有電梯、多一個房間。她說,如果房子是自己買的,就不容易在對的時間把房子處理掉,比方說,要賣屋的時候,房價卻在低點,增加處理房子的困難。


買比租划算?不買房也幸福
製作人:胡釗維 撰文者:賴寧寧 研究員:蕭勝鴻

二、不必換管線、不用大掃除。因為張先生租的都是五年以內的新屋,不必考慮管線問題,另外,因為平均兩年搬一次家,家裡不會有多餘的長物需要清理,過年也不用大掃除,很輕鬆。

另外,最近幾年,每次租房子,他都會要求房東附家具、家電,這樣,每次搬家,大型家具、家電都不用搬,省錢又省力。

簡秀芬則是將家具預算控制在每年三萬元以內,也就是,假設這間房子會住五年,家具不會買超過十五萬元,像現在家裡的家具總共才花十三萬元,這樣,搬家時,丟掉一點都不會可惜。


四個租屋絕招:
讓你搞懂房東心態,租得超值

台北市雖然房價很「高檔」,但是,租金卻很實惠,永慶房屋租屋發言人涂金谷說,最近三到五年,大台北地區因為新成屋的量變大,所以,租金不容易上漲,以三十坪的房子為例,在台北縣市交通便捷、生活機能佳的地方,月租兩萬元以內的房子並不少(見表),至於如何租到便宜又大碗的好房子,提供下列四絕招:

一、透過人際網絡找好屋。簡秀芬說,台北市擁有兩間房子的人不少,所以,在台北市租屋不難,要找到超值好屋,可以先從周邊的人際網絡著手;像她現在住大安區的房子,就是在辦公室放出租屋消息而找到的,辦公室同事了解你的收入、家庭情況,透過同事,會讓房東對你比較信任。

另外,她建議可利用MSN或電子郵件,把自己的租屋需求發出去給朋友,透過此種方式,通常會有意外的收穫。而租屋需求越清楚越好,包括坪數大小、屋齡、租金上限、地點,有無電梯、房間數等。

二、凸顯自己的優點,要求降房租。房客怕惡房東,房東也很怕惡房客。像簡秀芬現在租的房子,之前房子空了三年,就是因為碰到惡房客,讓老阿嬤嚇得寧可把房子空著,也不敢再出租。大部分房東,尤其是房子有好幾間的投資客,通常不太在乎每個月租金少個一、兩千元,因為,他們在乎的是房子的增值空間。

因此,房客如果能凸顯自己的優點,讓房東有「放棄你是他的損失」的感覺,就容易議價了。比方說,工作正當、收入穩定、家庭成員單純,都是房東首選,和房東見面時,如果適時掏出名片,證明自己有穩定工作,或者經過朋友介紹,房東疑慮消除後,告訴房東:「房租收高很重要,但收得久更重要!」要降房租就不難。


但是,萬一房東還是不降房租,這時,可以要求房東增加房子的「配備」。像張先生最近租到新莊一間全新的房子,房東堅持房租一萬七千元,不肯降到一萬三千元,後來,張先生要求房東裝分離式冷氣、重新油漆、裝窗簾,他算一算,房東要多花將近二十萬元,和他一年的房租差不多,很划算。

三、提前繳房租,讓房東不好意思漲房租。張先生繳房租很有技巧,他通常會提前兩、三天繳,讓房東安心,這樣,房東通常不好意思在隔年調高房租,因為他怕把你這位「好房客」嚇跑。像張先生最近剛搬出來那間房子的房東,就懇求他們不要搬,還主動降兩、三千元房租,甚至提出可以換更大的房子給他,因為,能提前繳房租的好房客不好找。

四、要求房東負擔耗材費用。現在租屋都附家電,但是,必備的電器設備,用久也會故障,這些都可以請房東幫忙修理,且要在合約上寫清楚,否則,萬一哪天熱水器壞了,你又不能請假回家找水電工修理,晚上就要洗冷水澡了。

利率低檔,不少房仲都以「租不如買」鼓勵大家買房,但是,要買到符合自己理想的房子,擠進精華區,在高房價時代,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何不換個角度看,人生不一定急著要有房,「先租邊找屋」也是一種輕鬆自在的選擇。


商業周刊2010-03-08/賴寧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