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報紙報導有一成多的國中生體重過重,每五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中就有一個人是近視眼,這表示在學齡前就已經用眼過度了。以我們兒童健康的情形來說,在1964年時,台灣十歲兒童的平均體重是二十三公斤,到了1994年竟增加到三十五公斤,整整增加了一倍半。小小年紀就出現了脂肪肝、血管硬化的現象,真叫人憂心。

這些毛病都不是先天基因上的原因,而是缺乏運動,這些孩子每週運動的時數竟都不足兩個小時。我們國家體能不足的情況已嚴重到成功嶺的新兵氣溫
35℃就不出操了。這個問題如果不重視,數年之後,台灣將無可用之兵,我們只能祈禱戰爭不要在太冷或太熱時發生。

其實體育是很重要的,歐洲各國都很注重體育,德國尤其。他們的學生放學後有各式各樣的球類練習,每個鄉鎮都有運動場,週末則是村與村的比賽。美國的運動風氣雖然沒有德國那麼盛,但是一週也至少有一天,父母作教練,帶小孩去打棒球或踢足球,社區中也有各種比賽。

父母都看到運動的重要性,都知道打球是個團隊活動,它要求隊員的配合和默契,是練習孩子品德的好地方,最重要的是,運動教孩子「競爭」(
compete),但不是「征服」(conquer--這個最基本的處世精神。

反觀我們的孩子,沒有綠地可以跑,沒有運動場可以打球,雖然每年溺水的人這麼多,我們的孩子還是沒有游泳池可以學游泳。事實上,我們從來就沒有重視過體育,從來不認為鍛鍊體魄有什麼重要,我敢說台灣沒有一個學生沒有體育課被借去做別的事的經驗。

其實發展體育並不一定要有很多的經費,但是一定要有「心」。如果有心,沒有很多的錢,也可以做一些事。我曾在一個悶熱的下午,看到一個小男孩在捷運旁邊的綠地上追逐一隻小狗,孩子臉上的笑容是從心底漾上來的那種快樂,而他達到這個快樂的物質條件其實只有很小的一塊綠地和一隻小狗而已。

現在我們青少年的憂鬱症愈來愈嚴重,動不動就自殺,如果能鼓勵他們運動,會是一個很好的預防方式。習慣性的動作會抑制大腦管情緒的杏仁核的活化,使負面情緒不產生,這是為什麼全心投入工作可以治療失戀,運動會使人放鬆。可惜的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基本上是不贊成嬉戲的,我們要我們的孩子讀書,最好醒著的時間統統用來讀書。我們只顧填塞他們知識,忘記了再多的知識,病在床上,也是枉然。

禮、樂、射、御、書、數,古代就知道身心平衡的重要性。與其防堵青少年飆車、上網咖,不如推廣體育,不但精力有正常的去處,減少社會成本,還可以讓孩子很早就學會運動的精神,以公平競爭,但不破壞征服的,這兩個「
C」來處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