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必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決策。那麼,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得到」App請到《精英日課》主理人萬維鋼,為你提煉10條科學決策的心法,助你離正確決策更進一步。
1. 決策是一個非常糾結的心理過程,是在幾個難判優劣的選項中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才是我們所說的科學決策。所以,完成一項領導布置的任務不叫決策,選一件性價比超高的商品也不叫決策。
2. 科學決策必須遵從這四個步驟。第一,看清自己有哪些選項;第二,評估每個選項的優劣;第三,從選項中做選擇;第四,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準備。
3. 決策的關鍵在於給自己增加選項。老江湖和高中生做決策時最大的區別,就是老江湖會自己給自己創造選項,而高中生只會在原地打轉。如果你沒有選項,那只能叫決心,而不叫決策。只要能在yes或no的基礎上增加一兩個選項,錯誤的比例就能明顯下降。
4. 最簡單的增加選項的辦法,就是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這叫「尋找亮點」。就算大多數人都失敗,也總會有人成功,你只看成功者怎麼做就好。先看內部,再看同行,不行就去找其他領域。掌握的套路越多,辦事的選項就越多。
5. 為了避免做決策時有「先入為主」的影響,就要給自己「設立反對派」。當人心裡有明顯偏好的時候,就很容易聽不進去反面的意見,這叫「確認偏誤」。想打破「確認偏誤」,就要找幾個朋友扮演反對派的角色,想方設法給你提反對意見。如果你聽了所有反對意見還想做這事,那你這個決定才有可能靠譜。
6. 避免糾結的辦法,是在決策的時候把自己想像成旁觀者。你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10分鐘之後你會如何看待你此刻的決定?10個月之後和10年之後你又會作何感想?這個「10/10/10法則」能幫助你克服短期情緒。
7. 做決策時要記住一點:你並不特殊。有個概念叫「基礎比率」,意思是以前做過這件事的人的平均水平。根據「基礎比率」,如果以往大多數人做某件事都失敗了,那你大概率也會失敗。別以為自己更了不起,別人在做這件事之前也曾以為自己了不起。所以,除非你是真的特殊,真有他人看不到的洞察,否則就不要輕易忽略前人的經驗。
8. 價值觀是決策中的終極判官。任何分析都有限,到頭來你可能還是面臨兩難選擇。這時候,只能看價值觀。所謂的價值觀就是你的優先順序,就是你認為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很多人做著做著就忘了優先順序,所以人們才總是提醒自己要「不忘初衷」。
9. 最高級的科學決策其實是「不科學」決策。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就是拍腦袋決定,想做就做。管它有沒有棗,先打一杆子再說。它的科學之處在於「試水」,先動起來之後再調整。
10. 試水的時候記這三個原則:第一,儘可能地嘗試新事物;第二,嘗試要可控,要確保實驗不給我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第三,獲得反饋,從結果中學習,隨時調整做法。
羅輯思維 2017-07-05 「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