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昨天《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話題,我們先討論一下這本書的版稅。連結: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
這本書在2016年底時已號稱賣了5萬本,如今過了二年,我上個月買這本書時已經是45刷,也不抓多,就假設總共賣了15萬本好了,那作者黃震南拿到的版稅約有:訂價280元 × 版稅率15% × 150,000本 = 630萬
若以台灣勞工中位數薪資3.5萬來談,那麼此書的版稅約需要一般勞工做 630萬/3.5萬 = 180月 = 15年,也就是說,作者寫這本書,約需要一般勞工工作15年。
誠然,630萬還不及地主一個月的收租租金,但以屌絲來說,我認為這應可算是屌絲翻身了。
而且別忘了,作者之後還能就台灣史的內容各部份再做延伸,並依此來繼續撈金。舉例來說,台灣史上,鄭成功與荷蘭人的對戰十分精彩,甚至被譽為中西史上第一次航海大對決,高曉松曾就此做了三集相當精彩的解說:
連結:中國船長 第一次中西大對決
連結:鄭成功1661(中) 颶風營救
連結:鄭成功1661(下) 天佑中華
其實隨著對台灣史的了解,你會發現在過去的四百年,在這塊土地有太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例如大肚王朝力挫鄭成功、朱一貴與林爽文的起義,當然,也包括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甚至可遠溯至南島人的大航海)。
然而,我感覺台灣人一般對台灣史卻是負面情感居多,例如『所知不多』『冷漠的』『仇恨與悲情的』……但細究之後,我認為這是頂級統治階層(地主民代)餵食了人民他們想要讓你了解的台灣史,以方便他們獲得自身的利益(政權)。
回到正題,我要說的是,作者黃震南的撈金之路還非常多,如果他能正視自己的資源並善加運用,而不是像Power錕那麼失策的話,那還有很多 630 萬等著他。連結:失去Power的Power錕
然而,我覺得更值得研究的是,黃震南他是如何完成了屌絲逆襲之路?這又能給我們什麼參考?這是本書外我想聊的另一個話題。
事實上,這本書的出現有許多幸運。首先,作者從小就有一個對台灣史成痴的父親,耳濡目染之下,也讓他對台灣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者甚至可以為了理解『開台王』顏思齊是否仍有遺跡存於台灣,而與其父到雲林北港做田野調查。
所以,在這本書出現之前,作者在台灣史的涉入絕對超過十年以上,也絕對符合 Gladwell 所謂成為大師的1萬小時定律,他所需要的,只是另一個平台,而網路的出現,讓他有了這機會。
作者在PTT上以『藏書界竹野內豐』的暱稱,回答了鄉民各類的台灣史問題,由於深厚的底子與日積月累的互動,慢慢成為 PTT 上的台灣史大神。就在此時,圓神出版社也看到了商機,於是力邀作者出書,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在過程中,其實都並非作者刻意為之,而是一連串的幸運所致(當然也有他來自於興趣的個人努力),他可能沒想到自己出於興趣的深研,最後會帶給他如此的成就。
我要說的是,在這時代裡,因為科技發達與通信進步,會使那些具才華的人較易出頭,你只要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而這領域若還是片藍海時,那你就能很容易地屌絲翻身(另一個例子是房產達人 Sway)。
然而,我們很容易擁有錯覺,以為人們很容易做到這件事,但像黃震南這樣的人其實是鳳毛鱗角,特別是在台灣獨有的剝削制度下(土地制度、所得稅制、健保制度、匯率…),多數人應還是往下沉淪的。
舉例來說,在中研究2017年的社會變遷調查中指出,在過去的十年,自認為中產階級的人,由45%萎縮到27%,這說明了對於更多人來說,更大的可能性是向下沉淪到底層,而不是向上提升。連結:台灣這20年發生了什麼事
所以若要重新詮釋 Dickens 的名言『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時,或許我們要稍做些調整而成為『這是多數人最壞的時代,但也是少數人最好的時代』。
而我認為,在整體向下沉淪的大概率中(特別是在台灣獨有的剝削制度裡,翻身非常困難,沉淪反成了必然),也必需看到本書作者的屌絲逆襲,這或許是此書所賦予我們的另一種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