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每一天,都是劫後餘生。如何加大成功概率?
最近有一句話觸動了我,叫做:“創業的每一天,都是劫後餘生。”
什麼是劫後餘生?又如何管理劫後餘生,讓自己的成功概率更大?
今天我們來聊聊。
1 創業是一件高風險的事
為什麼說創業的每一天,都是劫後餘生?
什麼叫“劫”?
我們說,創業者和打工人是在兩個池子裡分錢,一個池子叫優先,一個叫劣後。
意思是,分享收益的時候,員工擁有優先權,老闆擁有劣後權。
不管今年公司賺錢還是虧錢,員工是先拿工資。老闆是後拿錢,賺了都拿走,虧也是虧自己的。
這是優先和劣後。
優先是相對來說風險較小,但收益也小。反之,劣後的風險更大,但收益也可能是巨大的。
有一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9年,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更短,只有2.5年。
很多創業公司活不過三年,這是現實。
而如果換做打工,打不過三年也挺難。這家公司不行,可以換下一家,打一輩子工理論上是可行的。
這也意味著創業的每一天,你都要從劣後的池子裡拿錢,有可能盆滿缽滿,但更有可能血本無歸。
所以說,創業是一件高風險的事。
換言之,創業失敗是大概率事件。為什麼?
2 創業能否成功,是一個概率問題
馬雲說,阿里巴巴成功是靠運氣,並非靠勤奮;
雷軍說,企業成功,85%靠運氣,順勢而為;
馬化騰說,創業初期,70%靠運氣。
即便是這麼成功的人,他們的成功依然需要運氣降臨,需要概率。
可見,一個人想創業成功,大概是1分的天賦,加9分的汗水,再加上90分的顏值,然後剩下的900分就交給運氣了吧。
900分運氣,指的是對時代機遇的把握、宏觀的格局、勤奮和努力都必不可少。
為什麼成功這麼難?
因為我們大多數的決策,都是“不完全信息決策”。
如果確定選A能賺五塊錢,選B賺不到錢,不用想,肯定選A啊。這叫“完全信息決策”。
但現實往往不是這樣。真正的現實是,選A、選B能賺多少錢,誰都不知道。還有沒有更好的C選項,也不知道。
你再聰明再努力,都有可能決策錯誤。因為這個“可能性”,這個失敗的“概率”,來自於信息的不完全。
你能做的決策都是基於你已經掌握的信息,而我們不知道的信息太多。
競爭對手做了什麼?你的產品消費者喜不喜歡?你並不真的知道。
你發明一個產品,是不是有人已經發明出來了?
這個商業模式,下一輪能不能拿到足夠的融資,讓自己跑得足夠快?
國家會出什麼政策?
等等等等。
你的心中有很多問號。
而大大小小的決策,你幾乎每天都要做。同時,你還需要在信息不完全對稱的情況下做決策。
這有賭的成分在裡面。
假設你做的每個決策,有50%可能失敗,50%的概率正確。
那麼每做一次決策,就相當於拋硬幣。
落在反面,猜錯了,失敗。
正面!天哪,真是鬆一口氣。
祝賀你,又劫後餘生。
可第二天、第三天,面臨新的決策,你依然有很多硬幣要拋。
每次都要選中,精準的踏上那50%正確的道路。
簡直每天都是劫後餘生。
當然,失敗的原因很多,比如疫情這種突發狀況,但只要你活下來了,就是一場劫後餘生。
所以,創業能否成功,這是一個概率問題。
那,怎麼讓自己劫後餘生的概率更大一點?如何加大成功概率?
3 選行業就像賭大小,看個人的風險偏好
第一,盡量進入一個總體成功概率更大的行業。
以擲骰子舉例。
行業裡成功的概率,有的像“賭大小”,有的像玩“三個六”。
“賭大小”是個不需要策略的純概率遊戲。一個骰子擲出去,壓大(最高概率,贏率50%)如果得大,贏一倍。
可如果你直接壓“三個六”(最低概率,贏率約0.5%),得中,贏150倍。
什麼意思?
做產品是賭大小,50%概率成功,50%失敗。成功了也就只能掙一倍。
做平台是玩3個6,擲到3個6的概率是1/216。如果幸運押中,就是很大的成功。
所謂高風險、高收益。做平台叫“一將功成萬骨枯”、贏家通吃,勝的輝煌、輸的壯烈。
想要更安全,你就做產品,不要做平台。
如果你很害怕劫後餘生,又想創業怎麼辦?
越是集中的行業,你發現這個行業越容易出現寡頭,越不要輕易進入。
因為這個行業裡面雖然看上去很成功,但它是小概率事件,降臨在這些人頭上。
而選擇進入一個相對低風險、低收益的行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論。
越是分散的行業,越具有這種屬性,尤其是服務業。
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服務業一定會越來越大,因為它能養活更多人。
我們說服務業是一個就業池,原因就是不容易死掉。
比如餐飲業。
你可能會說,餐飲業也不容易。確實不容易。但如果和做互聯網行業相比,可能好很多。
10個人開餐飲店,也許有5家能活個幾年。搞互聯網公司,最後可能什麼都不剩。
做互聯網行業成功需要的運氣是遠遠大於在服務行業裡面成功的運氣。
這是第一個辦法:
進入總體成功概率比較大的行業。比如,分散的行業、服務業,尤其以人的時間佔用為趨勢的行業。
4 同一個賽道裡,總有人跑的更快更穩
第二,不斷提高個人的成功概率,成為行業裡那個運氣更好的人。
什麼意思?
不管進入什麼行業,失敗可能還是大概率的,但你可以努力提高個人的成功概率。
如果行業內的成功有概率,假設是7%、8%,你通過管理概率,有機會一步步把概率提升。
如何提升?
比如,你在行業里呆的時間更久,更了解行業環境,也更了解外部的趨勢,那你所掌握的信息準確度就會更強。
這時候,你成功概率就相對提高了,從8%提高到12%、13%。
如果你有幸又接受過高人指點,他的思維框架、人生經歷、因果鏈(什麼行動會帶來什麼結果)的儲蓄非常大,他分享給你了。
你會少做一些錯誤的決策,少走彎路。這樣你的成功概率又提高了,從13%提高到25%。
再來,你能團結更多人了,你的團隊裡更加集思廣益了。靠大家的共同智慧加持,你的成功概率又從25%提高到30%、35%了。
所以,創業者一定要不斷提升自己,始終虛懷若谷。
方法是向高人請教、不斷學習參訪、更多去了解市場的行情,到處跑,學習一些被驗證過的思維框架,然後招更好的團隊、集思廣益,找到好的合夥人,等等。
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提高個體生存概率,成為更幸運的人。
同一個賽道裡,總有人跑的更快更穩。
可是,即便這樣,你還是不能把失敗的概率全部給扼殺掉。
比如全社會平均成功概率是20%,你選擇了30%成功概率的行業,因為你個體的努力,把概率提高到了50%。
還是有一半的概率要失敗。怎麼辦?
5 世界上只有一種失敗,叫半途而廢
第三,多做幾次。
用大數定律來對沖個體的不確定性。
什麼意思?
做一次,失敗概率是50%,成功概率也是50%。
那麼如果做兩次都失敗,概率是50%×50%=25%。
反過來看,兩次中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有75%。
如果三次都失敗呢?是50%×50%×50%=12.5%。
也就意味著,三次中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增加到87.5%。
四次失敗呢?6.25%。
你只要連續做四次,連續創業四次,你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提升至93.75%。
從50%到93.75%,你成功一次的概率大大提升。
這是用大數定律來對沖個體的不確定性。
用吳伯凡老師的話說,這叫“延長自己的故事線”來提高成功的概率。
人類改變運氣,除了巫術、祈禱、作弊,還有一種能力叫“反脆弱”。
反脆弱的意思,其實是在延長游戲的時間,將偶然性在時間中稀釋。從而加大成功概率。
就像有一個笑話說的:
有人從小的願望是,擁有一架直升機。
好消息,他的願望實現了;
壞消息是,他第一次飛行時,直升機就出故障了;
好消息是,他有降落傘;
壞消息是,當他準備跳傘求生時,傘打不開;
好消息是,飛行高度較低,下方有一個巨大的草堆;
壞消息是,草堆裡有一個大石頭;
好消息是,他剛好沒撞到石頭。
. .....
這個故事可以停在每一條消息上,得到一個好結局或壞結果。
但是,故事也可以不斷往下發展。只要故事還在繼續,最終的結局可以是非常棒的。
我們常說,世界上只有一種失敗,叫半途而廢。
永遠不要害怕,不要下牌桌,失敗了再來,接著幹,你總有一次會成功的。
不怕失敗,多做幾次。
把一次成功,變成總有一次成功。
最後的話
創業的路,每一天都是劫後餘生,怎麼走?
先選擇一條路。可以走寬敞平坦的大道,盡量進入一個總體成功概率更大的行業。當然,也可以過獨木橋,搏更大收益,選風險更大的行業。
你的選擇沒有絕對對錯。
然後在你選的路上,盡全力走快一點。不斷提高個人的成功概率,成為行業裡那個運氣更好的人。
努力擴大成功面。
如果跌倒了,就爬起來,再跌倒了再爬起來,不管是艷陽高照,還是電閃雷鳴,一直走下去。
這是用大數定律的方式,多做幾次來對沖掉失敗面,把一次成功,變成總有一次成功。
世界上只有一種失敗,叫半途而廢。
劫後餘生雖難,也可讓人脫胎換骨。
祝,成為幸運兒。祝,成功。
劉潤 2021-05-21(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