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華杉的讀書方法論及時間管理原則
華與華  2021-08-06(原文出處

本文內容整理自2021年7月23日,華杉在讀客文化半年會上,所做的“華杉讀書方法論及時間管理原則”的演講。

閱讀本文你將學習到華杉的讀書方法論和時間管理原則。

 

 

華杉:今天是咱們讀客文化的半年會,既然來到賣書公司,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方法和我的時間管理原則。

我們讀客的責任、使命,除了我們說的“激發個人成長”以外,我們還要推動全民閱讀。讓更多人讀書,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生意。

我說一個公司要做“三個代表”:代表先進生產力、代表先進文化和代表顧客的利益。

讀客現在的生產力是先進的,我們的品效是行業平均品效的10倍。放大讀書文化,也符合社會的利益。為讀者負責,給讀者提供好的書籍,始終代表顧客利益,也是我們一直在堅持做的事。

接下來講我的讀書方法論。

 

 

第一,每一本書必須要讀完,一本未完,不動下一本。

能做到這點,我覺得已經可以擊敗了全國99%的小夥伴了。我經常聽人說他一年可以讀多少本書,這話跟不讀書的人說,別人可能覺得他很厲害,但跟讀書的人說,他馬上心里一算,就知道你肯定沒看完每本書。

還有人經常問我:“為什麽你看的書,你都記得?我看的書,我都不記得。”我說:“因為你沒有看完。一本未完,不動下一本,認真讀完,你就能記得。”

還有朋友說:“有的書我看完了,但我還是記不住。”我說:“因為你只看了一遍。”只看一遍,你能記住嗎?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你看一本書,一天以後就記得大概百分之三十幾的內容,一周後還能記得百分之十幾的內容。如果你只看一遍,肯定還是記不住啊。

而且這個百分比是從100%開始計算,假設讀完那一刻記得100%,而實際上起點可能就只有20%,那一周後就只有3%了。

 

 

第二,重要的書要讀5遍。

所以,第二個讀書的方法論,就是重要的書,要讀5遍以上。就像我們學習華與華方法、讀客方法。你只學一遍,能學得會嗎?人讀書只能讀懂他本來就懂的東西。

所以,重要的書,我們每隔幾年,就需要重讀一遍,每過幾年書還是那本書,但你有了不一樣的經歷,你能讀到的東西,就不一樣了。

現在6歲的孩子就會背《孫子兵法》了,但他可能到了60歲的時候,也還不懂《孫子兵法》真正的意義,因為沒有真正經歷過。

孔子說:“行有余力,可以學文。”讀書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事情,重要的書,一定要每隔幾年就重讀一遍。

 

 

第三,讀書就是讀人,對重要的人,要讀完他的全集。

我讀書的第三個方法論,就是讀書就是讀人,對重要的人,要讀完他的全集,還要讀他的傳記。每一個作者寫書,都是殫精竭慮地想把他的智慧都寫出來,你想要百分之百地讀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你對一個作者很感興趣,想要讀懂他,你可能需要讀他的全集、看他的紀錄片和電影,了解一切跟他有關的內容。

比如我讀弗洛伊德,我差不多讀過弗洛伊德所有的書,也看過有關弗洛伊德的電影。只有把他所有的東西都交差起來,你才能夠慢慢去體會他的思想。

我還讀過王陽明、曾國藩的全集,所以我在寫《華杉講透王陽明傳習錄》這些書的時候,對於我來說易如反掌,真的是不非吹灰之力。因為我讀了他們很多東西,我能在整體性上掌握他們。

 

 

第四,讀書要順瓜摸藤,順藤摸瓜。

讀書讀了之後,你要順瓜摸藤,再順藤摸瓜。通常我們讀到的一本書只是一個“瓜”,比如說我讀到麥克盧漢的《理解媒介》,我就“順瓜”讀到了整個多倫多傳播學派,也就是深圳何道寬教授翻譯的所有書。

這些交叉閱讀,讓我能和顏回差不多,聞一知十。我能夠把這些所有東西連在一起,知道一丁點兒你就能把它給掄圓了,隨著你閱讀的越多,你就能掄的更圓了,面積也會越來越大,這樣你就能觸類旁通。

這也就是儒家說的“理一分殊,一理萬殊”。到了這個境界,你就能理解到,所有的道理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第五,學習第一是立志。

學習的第一定律和終極目標,是立志,學習一定要有一個志向。

現在很多人都是焦慮性學習,老擔心自己會被淘汰,就跑去學這個學那個。其實沒必要這樣,學習的關鍵是立志。

王陽明說:“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如果你有了志向,就像得了心痛病一樣,在實現目標之前,心里只有這件事,哪還顧得上其他。

讀書有志向,就是要知道自己要往什麽方面學習,確定自己的讀書範圍。當你有自己的讀書志向,你就對別人的書單不感興趣了。

 

 

第六,讀書不可有勝心,只看對的不看錯的。

有的人讀書,書里面講的對的,他全沒有記住,記住全是書里面講的不對的。這就像上課時挑老師毛病的人一樣,想顯示自己的厲害。

其實這就是一種勝心,一說別人不行就感覺你勝過他了一樣,這是很大的毛病。我們讀書,是為了學習吸收別人好的內容,不要老去想糾別人的錯誤,一旦有了勝心,讀書就很難吸收了。

 

 

第七,讀書一定要知行合一,代入自己,切己體察,事上琢磨。

為什麽要讀歷史,因為讀歷史,不是為了知道一些故事,曉得一些談資。

讀史是以史為鑒,你可以把自己代入歷史。比如讀長平之戰,你要想如果你是廉頗怎麽辦,如果你是趙括怎麽辦,如果你是趙王怎麽辦,你要把自己代入進去,才能學得到東西。

讀書不是看戲,一定是知行合一才能成長,要把你看到的事放到自己的事和工作上去琢磨。

 


第八,讀書不要貪多,也不要貪快。

讀書的時候很容易翻著翻著就走神了,走神的過程還在翻,我就很注意這點。

我走神我就翻回來,從我走神的地方再重新讀過來,這樣我能夠保證我一本書不讀則已,我讀就要學到里面的東西。

我也經常聽到人說:“今天我還有好多書沒看,我得趕緊去看了。”這所謂的趕緊看就是自欺欺人,為了趕進度趕緊看,結果就是翻翻就放一邊了。

讀書如果貪多貪速,最後就相當於一本都沒有讀。讀書沒必要貪多,你一年讀一本也行,但是要真正把這本吃進去了,這也能夠取得進步。

 

 

讀書的最高目標:讓自己免於愚蠢

學習第一是立志,是為了志向而學習,那學習的最高目標是讓自己免於愚蠢。這里面有一個前提,是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是愚蠢的。

我們不僅愚蠢,而且“缺德”。一般人都認為缺德是罵人的話,只覺得自己缺錢,從來不覺得自己缺德。如果你不缺德,你就是聖人。

曾國藩說:“讀書能改變人的骨相。”骨相,就是骨骼和面像,這就是知識改變命運。

讀書,我們讀的是過去地球上生活過的一千億人類的總智慧和總德行,我們不斷地在這里面學習、總結,提升自己。

 

 

華杉的時間管理原則

讀書的時間,從哪兒來?我也給大家分享幾點時間管理的原則:

第一,下日日不斷、滴水穿石之功。

做任何事都要學會堅持,讀書一定要講究日日不斷之功,曾國藩說:“我們每個人治學,就只選一樣,但一定是每天都不能斷的。”

如果你每天的目標是至少讀30頁書,但是今確實忙的讀不了30頁,那你讀10頁也行,一定不能斷,不能說今天忙就不讀了,明天讀六十頁。只有日日不斷,才能夠不疾而速。

 

第二,時間要大塊大塊地用。

比如我每天早上都是在5點到7點之間寫書,別的作家都需要被編輯催稿,而我的編輯見我都要繞著走。因為我的《華杉講透資治通鑒》都寫到第18本了,而你們現在才出到第9本。

 

第三,要少舉事,少立項。

我經常接到一些老板的電話,說看到一個項目特別好,想邀請華與華一起做。我心里想,做它幹嘛呢?不要看到了一件好像可以賺錢的事,就要去投資,就要去做。

能賺錢的事太多了,如果你看到就都要去做,那你還做得過來嗎?這樣你反而就沒辦法聚焦在你的主項上去學習。所以,凡是可幹可不幹的事一定不幹,聚焦你的時間。

 

第四,時間一定要專時專用。

比如你去哪出差,事情幹完了你就休息,不要打電話約當地的朋友出去喝酒,計劃某段時間做什麽事,你就在那段時間專心做那件事,時間要專時專用。

 

第五,對自己的時間管理,要鐵石心腸,冷酷無情,絕不稀里糊塗給別人用。

自己的時間管理要鐵石心腸,你寧願得罪人,也不要得罪自己的時間。

誰想浪費你的時間,誰就已經提前得罪了你。如果他真心想約見你,早就提前約時間了,而不是臨時打電話找你。既然他先得罪了你,你還怕什麽得罪人。

對我來說,你找我要時間,比找我借錢,罪過還大。

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關於我自己的讀書方法和時間管理原則,謝謝大家。

 

華與華  2021-08-06(原文出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讀書方法 精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