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談民生問題時,偶有一些腦殘跑來,以嘲笑的口吻說:『看來只活在自己的同溫層中。』
我想反問的是:『誰不是活在同溫層中?』
其實我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不斷找尋同溫層的過程,外在的環境,包括我們的學校、公司、各類組織……都在形塑我們的同溫層。
而我們內在的興趣、想法、閱讀……也都在強化我們找同溫層的朋友。
同溫層並不是壞事,相反地,它是件好事,因為能讓妳減少雜音而能專注在喜歡的事情上,甚至是互相扶持的友情力量,因而形成一生中難得的財富。
這麼說吧!假設你喜歡聽『古典音樂』,另一位卻喜歡『重金屬音樂』,那麼聊起音樂會感覺是在雞同鴨講,浪費生命。
所以重點並非活在同溫層中,而是說你是否有穿透同溫層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比較罕見。
舉例來說,我發現多數台灣頂層或中產,很難感受到底層的辛苦,但同時,有的人雖然生活富裕,卻能透過社會上與一般人的接觸,去觀察到其他人的苦難。
結論是,同溫層並非壞事,重點還是在於是否有穿透同溫層的能力,而這需要後天的不斷觀察與練習。
【峰語】誰不是活在同溫層中?/2019-11-26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