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首度先天性心臟病發作,徹底改變了誠品書店負責人吳清友的人生觀。近年來,他愛讀宗教類和哲學類書籍,因為,書讓他突然間發現了自己。六年前一個夏夜,他無意中讀到弘一大師圓寂前寫下的「悲欣交集」,六年後同月同日的深夜,他突然讀懂了那種生命過程的莊嚴,和哲理境界的高遠。作為台灣出版通路界最有影響力企業家之一的吳清友,如何將閱讀的所思所得融入生命?
讓你發現自己。
有些書會成為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終身的伴侶,然而閱讀某些書會讓你感受到,這些書真是你終身的伴侶。你可以用「伴侶」、「知己」來看這些書,好比達賴的書。達賴喇嘛實在讓我佩服,因為他懂得很多。
我看書的重點不會放在養生等身體部份,相反地,我一直相信人的心靈品質、起心動念、正面思惟與意志力。我沒有什麼科學根據,可是我相信這些心靈力量會大過於你吃什麼菜,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運動的重要性。
關於心靈的書,本質上比較契合我。例如,達賴講過,「生命中,你的心靈正面思惟和心理健康擺第一,身體健康第二。」我相信心的力量。面對病痛,我很依賴對自己的信心。我相信正面思惟的人有一種自我治癒的能力,這是我十分個人化的經驗,也是我的信仰。
閱讀吸收知識這種層次,對我目前情況而言,不會擺在第一優先。我相信人對人自己的認知,還是有非常多的層次,有很多我們自己還沒有體驗到的。
閱讀本來就有很多向度,但是對我而言,已經有很明顯的焦點。只有那些幫助我認知、了解自己的書,對我才有致命的吸引力。例如梭羅的《湖濱散記》、赫塞的《孤獨者之歌--自傳》、達賴的幾本代表作、《弘一大師傳》等。我也閱讀雜誌,但很多訊息你讀過就忘了,不會讓你在心中縈繞不去,然而經典的閱讀卻會讓你咀嚼再三,不斷深入思索。
要與生命相回應
這十幾年經營誠品,對我而言,「起心動念是善的就是明智的決策」,這事成不成已經無關。
我最近更有一種心境,我們沒有資格認為,苦痛不該歸我,貧窮不該歸我,苦難不該歸我。若不該歸我,該歸誰?宗教講愛,佛家講悲憫,眾生之間,其實是佛家講的同理心。
生命環環相扣,所以別人的苦難,可以說是代你受難,假使不是他們受難,可能就是你受難。你是幸運的一群,不要認為這苦難的一群和你無關,你可以理直氣壯的說,苦難不該歸你,該歸他們嗎?對我而言,這些都是累積長期閱讀經驗後,帶給我的領悟。
「逆來順受」說得容易,是安慰別人的話語。對我而言,現在是「冷暖自知」,然後「感同身受」了。所以書中的文字有沒有魅力,其實是和你的生命經驗、你的思惟有沒有契合有關。當你經歷過某些事情,再看到「悲欣交集」、「逆來順受」這類文字時,將會帶有幾分真實的感受。
閱讀是個習慣,是個好因緣。但是光閱讀是不足的,一定要有生命和思惟的回應,好像人和書之間,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如果人書之間沒有那種糾纏,絕對不深刻。閱讀不融入你,那只是殺時間的消遣。當有一天,你的內心變成土壤,書則像種在土裏的植物,和你內心的土壤共生時,閱讀對你而言,就已不再是單純看一盆外在於自己的花了。
真正能感動我的書,其實,都是用生命寫就的。
天下雜誌 2002-11
公告版位
如何更快吸收《峰言峰語》?想節省時間,先了解峰仔的分類方式唷! 連結:如何閱讀《峰言峰語》?
- Nov 02 Sat 2002 13:19
閱讀.穿透人性的致命吸引力/吳清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