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定11:30起飛的廈航,因濃霧瀰漫,到了16:00才起飛,延誤的四小時中,我順便觀察了其它乘客的舉止。
峰仔發現,大部份的人都是在發呆或是開電腦玩game,若有夥伴的則是聊天或打牌,來度過這突發的四小時。至於我,則把握這多出的時間,第二次研讀《民國100年大泡沫》。
其實研究所對我最大的幫助,並不是學校的教育,而是養成了『自我學習』的習慣,這點讓我能在工作後仍不斷學習以拓展視野、強化思考。其實我覺得在這日漸快速變遷的世界裡,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不斷地學習,而學習中,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又當推閱讀。
然而,即便周遭的人也都認同閱讀的重要性,但有閱讀習慣的人卻少之有少。上班族的朋友會說平日要加班,假日則需要休息或陪家人。話雖有理,但我發現即便他們沒有加班的時候,或不需陪家人的日子裡,也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所以我不禁想起來那句諺語『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你會找到一個方法;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會找到一個藉口。』
閱讀這件事,我覺得不但能提升自己,而且還能影響周圍的人,以我自己為例,幾個比較好的親友在長期不斷與我接觸後,也慢慢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也因此,峰仔確定,我的下一代也會有這種好個性,而這就是閱讀習慣的另一件好事。
事實上,我發現那些有錢的第二代,他們所受的教育其實比一般人好很多,不但擁有最好的教育資源,更有個見識廣博的富爸爸,換句話說,即使是在教育這件事,它的起跑點也是不同的。沒有富爸爸的人,只能更努力學習,才有機會趕上這些有錢的第二代。
這個世界並不公平,然而峰仔認為透過自身的努力,可以讓這世界變得公平一些,尤其當你發現有閱讀習慣的人只是少數時,就會知道自己成功的機會又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