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報導,在「狼爸」蕭百佑眼中,打孩子不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更是「最精彩的部分」;日前蕭百佑還帶著管教孩子的工具─雞毛撢子,高調錄電視節目,面對教育專家提出尖銳的質疑,他毫不示弱,並宣稱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親」。
蕭百佑在節目中自承,當年參加高考(即大學聯考),獲得廣東省第八名的成績,最後被暨南大學錄取;學生階段的成功主要受益於母親「動輒就打」的教育方法,因此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他選擇延續家族傳統。
但蕭百佑說,自己並非公眾眼中的「野蠻父親」,用暴力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志。
他強調,「打小孩」並不容易,要打得科學、打得有藝術,衡量孩子的錯是新錯或重犯,不同的錯有不同的懲罰;在孩子十二歲過後,為人品行已基本成型,就不會再對孩子動手。
不過這套做法仍引起學者抨擊。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朱強認為,體罰讓孩子懂得服從,本質上是用暴力強逼孩子就範,用這種方式培養的孩子,只會成為唯唯諾諾、沒有獨立思想的人;由「狼爸」培養出來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是一種「奴性教育」。
蕭百佑回應說,孩子在十二歲前,動物性占主要成分,很多行為都在無意識下進行,要用「雞毛撢子」立下規矩;十二歲之後,孩子的人性才漸漸顯露出來,懂得是非曲直。他說,「我只不過在孩子年幼時,幫助他們認識這個世界」。
據指出,現在大陸各地已有卅多個孩子被父母送到蕭百佑家中,利用寒暑假,接受「狼爸式」教育。蕭百佑還計畫在退休後,建一所私塾,為社會提供服務。
聯合報2011-11-16
公告版位
如何更快吸收《峰言峰語》?想節省時間,先了解峰仔的分類方式唷! 連結:如何閱讀《峰言峰語》?
- Nov 16 Tue 2010 07:15
「狼爸」三天一打 孩子進北大
close
大陸父親蕭百佑自創育兒口號「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或學習成績不符要求,就會遭到嚴厲的體罰;他的四個孩子中,有三個被北大錄取,高舉「體罰有理」的他,因此獲得「中國狼爸」的稱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