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陪同朋友談新房的室內裝修,我發現台灣設計師有個習慣讓我很受不了。

其實峰仔在大陸也裝修過房子,我發現二岸設計師的工作流程大致相同,然而最大的差異是,台灣的設計師有八成會在最後丟出一句:『你的預算抓多少?』

台灣室內設計師的理由通常是,因為你每個地方用的材質不同,例如「人造石 vs. 石英石」「實木地板 vs. 超耐磨」,所以他必需知道你的預算,才有辦法幫你搭配材質。

這聽來貌似成理,但我發現當已告知所需材質後,對方還是要你給個預算。恁阿媽咧!我明明把你的問題(給材質)解決了,你依舊要我抓預算,是腦筋轉不過來還是凹習慣了?

所以我覺得『你的預算抓多少』這句話,表面上是要幫你搭配材質,但實質上是要墊高你的價格:如果你給高了,就變成他的利潤,如果你給低了,他又會說這預算做不出來。

而在大陸時,就是很簡單,你把室內設計師請過來,告知你要的形式與材質後,對方就會直接報價,最後誰的價格合理就給誰做。

所以二岸室內設計行業不同的習性最後也會造成不同結果,台灣硬要業主給預算的方式,其實不利於消費者,而大陸各間比價的方式,有利消費者,也符合我們對購物的認知。

而在台灣這種變態的報價模式下,峰仔還是建議,不給預算、多做比較。因為還是有少數設計師不逼業主給預算,而很實在地按你需求抓價格,至於那些硬要你給預算的設計師,你如果不清楚的話,最好還是不要亂給。畢竟他可以要求你給預算,你也能老實地說:你真的不知道。

事實上,就算是在第一次丈量後,我也不相信有任何設計師能在當下抓出“精準”的預算。所以如果連設計師都做不到了,卻要消費者現場報預算,這實在是很扯的事。另外,如果大陸設計師沒有這樣問也能做得很好,而你卻一定要知道,那我會說你台灣設計師的功力真不是一般的差。

總之,這是我感覺台灣室內設計師普遍用來宰消費者的一種話術,大家在裝修時,還是要心存警愓。

連結:《小店學堂》系列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